第053章 和親(三)
作者:南風音      更新:2020-03-02 01:56      字數:2142
  血染江山離人歌最新章節

  皇宮大內,乾陽大殿。

  禦座之上,少帝龍顏盛怒。

  禦座之下,文武要員分列肅立,氣氛十分凝重。

  自少帝即位以來,時間雖短,但群臣卻很快清楚了一件事:這個小皇帝年紀雖小,心卻一點兒也不小。譬如,朝議之中如有某宮女太監犯錯,即便隻是很小的錯誤,碰上他心情不好時也會被處以極刑,其心之狠、其手段之厲令人膽寒。

  相較於天啟帝的喜怒不形於色,少帝則是喜怒過形於色,至此眾人方知,原來當初那個恭順謙和的少年太子根本就是個假象,如今這個狠厲多疑、喜怒無常的少年天子才是他的本來麵目!

  與此相對的,大家還明白了另一件事,那就是:如果說大魏還有一個人能讓少帝即便處於盛怒之下也能瞬間平息,那這個人非瓊華長公主莫屬。

  所以,可想而知當漠使者提出聯姻時,少帝的內心該是何等的憤怒,若非兩位宰輔阻攔,說不定他真的會當場斬殺蕭程!

  楚隱看了看裴清,臉色難看至極發話:“說吧,朕倒要聽聽,你們對此事有何高見!”

  站在最前列、紫袍金玉帶的相首裴清與將首慕謙各自沉默,身後群臣則紛紛交流著眼神,掂量楚隱這句話中的分量。

  此時,武將前列紫袍金玉帶的馮遠率先發聲道:“陛下,臣以為,此事萬萬不可!”

  楚隱微露喜色問:“哦?馮相倒是說說,為何不可?”

  “回陛下,胡人多年來頻頻南下進犯我大魏邊境,他們之所以敢如此猖狂,不過就是仗著關北諸州在手,臣以為,漠使臣此番求親,根本就是在向我朝示威!若我們答應了,那便等於是承認了我們的懦弱!有一便有二,有二便生無窮,漠必會以此為範例,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挾我朝,如此大魏威信何在,陛下顏麵何存!”

  武將自有武將的傲骨與尊嚴,何況是最受不得屈辱又性情耿直暴躁的馮遠。楚隱雖向來不喜武將們的傲慢,但馮遠的話卻正中他的下懷。

  而正當他為馮遠的發言歡喜時,轉眼卻見武將們個個義憤填膺而文官隊列中卻個個愁容滿麵,這武將主戰而文臣主和的場麵未免也太過明顯,他剛露出的喜色轉瞬又被怒氣取代。

  他眼睛掃了掃一點沒有發言跡象的裴清和慕謙,轉而將目光投向裴清身旁一人滿是火藥味發問:“顧相以為如何?”

  被點名的顧節渾身傲氣忠骨,躬身揖道:“回陛下,臣以為,馮相之言欠妥。”

  楚隱眉頭一皺,毫不掩飾自己的不悅:“哦?顧相認為哪裏不妥?”

  這問話的語氣可說是相當的不友善,顧節在腦中迅速整理著措辭。

  “回陛下,臣以為,此事還需從長計議,若此番拒絕了聯姻,漠便有借口挑起戰火,實踐他們入侵中原的野心了。”

  楚隱挑了挑眉毛,所以這就是你認為該答應和親的理由?!都還沒交手過招就先怯懦了,果然百無一用是書生!

  他正準備開口斥責時,卻聽馮遠先開口了:“顧相此言未免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了!我大魏多的是保家衛國的好男兒,難道還怕了胡人不成!”

  顧節斜眼瞅馮遠,清晰地看到了馮遠眼中的鄙夷,刺痛了他清高的神經。他壓了壓體內正迅速躥升的怒火,極為勉強地擠出笑容道:“馮相說笑了,我朝將士個個驍勇,自然是不會怕的。”

  兩人的眼神交匯中有火花碰撞,隨即顧節朝禦座之上的人再拜接言:“陛下,臣的意思是,倘若戰事一起,則非舉國之力不能禦之,而當下我朝正值新舊交替之時,百廢待興,民心不穩,故而臣以為,此時不宜興戰!”

  “笑話!那麽多的男兒不思上陣殺敵,卻要長公主殿下一個弱女子委曲求全遠嫁敵邦,這是何道理!你將大魏榮辱置於何地,將陛下顏麵置於何地!”馮遠毫不掩飾他對腐儒的偏見:“顧修竹,說到底,你就是怕和胡人開戰,果然是書生,貪生怕死!哼!”

  “馮清源,你……!”顧節憋屈得滿臉通紅。

  馮遠得理不饒人,睥睨顧節冷傲道:“怎麽,我說得不對嗎?”

  “清源!”身旁同服紫袍的林煊小聲喝止他。

  馮遠回頭,見林煊衝他嚴肅搖了搖頭,馮遠這才微微收了怒氣。

  與此同時,對麵隊列中站在前排的符文彥也拉住怒氣洶洶的顧節好言勸道:“顧相稍安勿躁,稍安勿躁……二位相公雖見解不同,但說到底都是為朝廷,為陛下,既如此便不該傷了和氣。在場諸公皆為朝廷棟梁,群策群力,必能商討出個結果來的。”

  馮遠和顧節互相瞪一眼,各自退回了原位,場麵一度陷入尷尬的安靜。

  其實,許多雙眼睛都在盯著最前列始終保持沉默的慕謙和裴清,以及一個身份特殊的人楚天承。但眾人又都清楚,這裏影響力最大的恐怕就隻有慕謙和楚天承了,甚至可以說,他們的話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朝堂走勢,故而大多數都在觀望,不敢輕易表態。

  對於楚天承,楚隱本能地戒備著,因為楚天堯召見慕謙和裴清的那晚,以往從不肯提及當年那場血腥兵變的楚天堯在那一夜破天荒地將所有真相都告訴了他。楚天堯這樣做,無非是要他提防楚天承,更要掌控好慕謙這把雙刃劍,最後還不忘告誡他,無論如何一定要保住皇位,讓魏室江山永續。至死,楚天堯心心念念的仍是如何保住楚家的皇位,魏室的江山。

  因此,楚隱遵照楚天堯的遺命,對楚天承一直都懷著十二分的戒心。好在自他登基以來,楚天承依然雷打不動地做著他的“風流大王”,每日仍舊隻知風花雪月,並未見他有過一絲的風吹草動。楚隱也依舊派武德司的暗探嚴密監視著他的一舉一動,確不曾見他有過任何的異動,反倒是他眼前這些明爭暗鬥的臣子們,令楚隱心頭別有一番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