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蘇菜
作者:大橘好重      更新:2020-03-02 01:35      字數:2208
  中午的時間過去,五十根蓑衣黃瓜也一根不剩,得到了一致好評。

  涼拌蓑衣黃瓜的美味,很快就從人群中傳了出去,甚至有的人專門就為了嚐一嚐東居的新菜,下午特地趕了過來。

  沒有辦法,湯小康下午也實在不斷地練習蓑衣黃瓜之中度過的。

  鄰近傍晚,所有的食客基本都已經陸陸續續的離去,洪濤也同樣是吃完了晚飯,再次蹭了一頓涼拌蓑衣黃瓜後開心的離去。

  放學之後的蕭雨劉希來到東居,沒過多久她爸蕭文碩也趕了過來。

  父女二人照例啃起了東居的烤豬蹄,不過今天湯小康卻特地給他們兩人留了一份涼拌蓑衣黃瓜。

  經過眾人的反饋,還要湯小康自己親自品嚐之後,發現這蓑衣黃瓜經過涼拌之後,確實能夠很大程度的提升烤豬蹄的美味。

  蔬菜解膩,更何況又是非常開胃的涼拌蔬菜。

  所以涼拌蓑衣黃瓜的酸辣口感,不僅沒有影響到烤豬蹄本身的味道,反倒是讓一起嚐過的眾人讚不絕口。

  作為新晉的豬蹄愛好者蕭雨劉希,和她的老爸,老牌的豬蹄鐵粉蕭文碩,湯小康自然而然的就給這父女二人留了一些。

  果然,對方在品嚐過涼拌蓑衣黃瓜之後,都是給出了一致的好評,為此他們今天還特地點了第三份烤豬蹄。

  顯然是經過了涼拌蓑衣黃瓜的刺激之後,胃口大開,兩份根本就不夠兩人搶的。

  時間就這樣悄然過去,明天就是周末,對於不少人來說都是休息的日子,不過湯小康卻開始想著明天自己刀工的訓練計劃。

  今天誤打誤撞,沒想到涼拌黃瓜竟然如此成功,引得眾人的歡迎,最終湯小康還是決定將這道涼拌菜加入到東居的菜單之中。

  不過和烤豬蹄一樣,肯定是沒資格擁有自己單獨的價位表的。

  秘製蓑衣黃瓜,二十元一份。

  如果隻是一份涼拌黃瓜,肯定是不值這樣的價格,不過湯小康這個不同,他這是一份蓑衣黃瓜,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哪怕是在檔次低一點的飯店,他們的廚師都沒辦法達到製作蓑衣黃瓜的地步,更不要說想湯小康這樣高水準的蓑衣黃瓜。

  其次,便是辣油了,能夠讓蓑衣黃瓜擁有如此高熱度的根源,說白了其實都來自於那一碗自己熬製的辣油。

  成功的辣油讓這份涼拌菜變得異常完美,甚至能和不少的菜譜都融合搭配。

  這兩樣東西,才是蓑衣黃瓜價值高的所在。

  抱著冬瓜回到了二樓,今天一天的刀工訓練,讓湯小康空白的進度條有了變化,已經達到了驚人的0.03。

  嗯,按照這樣的勢頭,隻需要在過三十二天,他就能夠邁出真正的第一步,讓進度條達到百分之一的情況。

  根據這個進度來算,其實也花費不了多久,也就隻需要每天切兩百根左右的蓑衣黃瓜,切個八九年左右的時間,就能夠將這個任務給完成了,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嘛……

  畢竟湯小康剛開始在看到這進度條的時候,甚至思考過在自己死之前,能不能完成這個任務,現在一對比,明顯輕鬆很多。

  “我還年輕,不就是十年嘛,我還活的到!”

  帶著這樣的心思安慰著自己,湯小康和冬瓜慢慢的睡去。

  第二天的清晨,湯小康實在不斷地雞鳴聲中醒來。

  有些發惱的撓了撓頭發,顯然地下那些蘆花雞的叫聲,已經嚴重影響到湯小康的睡眠情況。

  起身,穿衣,下樓。

  看著院子裏不但走動的蘆花雞,湯小康有一種將他們全都燉了的心思。

  想著湯小康就掏出了手機。

  “汶裏蘆花雞九種吃法,在線等,急!!”

  看著發出去的帖子,湯小康才刷新了一下,結果正常回複的沒有,買雞的請求倒是一堆的,四百塊一隻都有人買?

  看著特地私信自己這人,湯小康的腦海中不由浮現出了四張紅彤彤的紙票,再看向麵前這汶裏蘆花雞。

  他們身上的黑白羽毛,似乎都變成了鮮紅色。

  看在太祖的麵子上,今天就讓你們一條狗命,哦不對,雞命!

  冷哼一聲,湯小康提著手機再一次氣勢洶洶的回到了二樓,不再去理會底下這些蘆花雞的打鳴,這不是雞鳴,這明明就是鈔票的鳴叫。

  不過醒都醒了,湯小康也沒有睡個回籠覺的意思,反正也雖不好,索性就起來吧。

  洗漱完畢,湯小康還曾早去了一趟菜場。

  早點去,正好能趕上剛出爐的新鮮嫩豆腐。

  豆腐羹,是一種別致的美味,尤其是麵對刀工訓練的時候,湯小康最先想到的便是豆腐。

  如果說蓑衣黃瓜是每一位廚師刀工的入門訓練的話,那豆腐,對於淮揚菜的廚師來說,也絕對是練習刀工的基礎。

  沒有一位淮揚菜的廚師,不會再豆腐上,沒有刀工基礎。

  回來的路上,湯小康就不由的想到豆腐羹,正好有一道淮揚名菜,也是用豆腐為主料製作而成的,這道菜湯小康曾經以為愛喝豆腐羹,還和老爺子學過很長一段時間,當時因為廚藝不行沒敢嚐試。

  不過現在嘛……

  想到這裏,湯小康又一次留下來口水。

  淮揚菜,同屬於蘇菜係,是蘇幫菜的一類,傳統八大菜係裏的一個分支,追求本味本色,以妙契眾口,雅俗共賞。

  所以淮揚菜口味偏於清淡,但是味不淡,反而更加突出原汁風味,更是在樣貌上有著精益求精的追求。

  菜場的豆腐很新鮮,是一個老婆婆家的,家裏祖籍徽州,被兒子兒媳婦接到寧城生活,或許是老人家忙碌慣了,閑不下來,又開始抄起了以前做豆腐的本行。

  徽州那裏用得是鹵水點豆腐,也稱漿水。

  老婆婆的經驗很足,鹵水用料正好,將整個豆腐點的結實有嫩滑。

  雖然是能豆腐,沒有絲毫的脆弱感,隻要足夠小心,就一定能夠保持他的完整。

  直接買了四塊豆腐回去,感受著豆腐的嫩滑,湯小康心中不由得興奮起來,湯家菜譜裏蘇幫菜和寧城菜很多。

  但是蘇菜的風格大多清淡,想要完美的做出其中的本味,對於廚藝的考驗極大,湯小康曾經根本就不敢嚐試,今天,也是他第一次製作蘇菜。

  ——————————————————————————————————————————

  今天太晚了,早上起來在補另一張還有欠的一章,推薦票似乎到兩百了,第二個加更就周末再補吧,明天淩晨先把這兩章給大家補上,我去休息一下,起來在接著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