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笑聲不斷
作者:子非漁樵      更新:2021-09-17 05:24      字數:2278
  何三水看自己兩人都不會用收銀機,讓輪胎到裏麵把李俊偉換出來,沒想到遇到了一個奇葩的顧客。

  尤其是豆漿沒給吸管那一段的靈魂拷問,可以說是刷新了他們的三觀。

  “這就好比我到餐館吃飯你不給我筷子,我怎麽吃呢?我去洗手間解決問題你不給我手紙,我怎麽解決呢?我買輛車你不給我方向盤,我怎麽開呢?”

  一段靈魂拷問直接讓何三水投降了。

  在何三水表示給他吸管之後,他依舊不依不饒,又來了一段靈魂拷問。

  “什麽叫我不就要一根吸管嗎,我說這位禿頂的老同誌,你這話說得不對啊!你們是超市,你們有義務給我這根吸管,這是我的權利,懂吧!”

  “我一個人你們就省一根吸管,十個人你們就省十根,一百個人你們就剩一百根,全國那麽多連鎖超市你們要省多少根吸管啊!”

  “哼!行了,我覺得我的話已經觸及到你們的靈魂了,多的我就不說了,我的律師會告訴你們的。”

  這還不算完,顧客在拿到吸管出門之後,對著兩人喝豆漿嘚瑟,沒想到把自己給燙了,豆漿也掉在了地上。

  “哈哈哈哈……”

  類似的笑料層出不窮,把現場的觀眾看得樂不可支。

  整個影院當中,從何三水出場開始,笑聲一陣接著一陣,幾乎就沒有停歇。

  張弛身邊的幾個人聽著身後的笑聲,立刻知道這部電影成了。

  柳天王和龍影的工作人員也是同樣的感覺。

  這部電影若是成了,對他們所有人都有好處,既然電影的質量不錯,那接下來的宣發要再加把力了。

  電影繼續,劉素梅老師演的老板娘王素芬出場了。

  老板娘王素芬一出場,就展示了強大的氣場,把李俊偉訓得不敢說話。

  就在李俊偉不知道怎麽應付時,何三水頂了上來,還點了根煙強裝鎮靜。

  結果老板娘拿了個塑料袋,裝上飲料之後對著何三水一陣猛錘,把何三水打得毫無招架之力。

  這一段劇情同樣把底下的觀眾看得哈哈大笑。

  “王素芬,我等你很久了。”

  “王素芬我告訴你,你今天那也別想去,今天我是來要錢的。”

  “你幹嘛呢?我跟你說話呢,我說你呢。”

  “你別以為你是女人我就不打你。”

  “來真的是吧,不要逼我啊,這玩意兒很疼的。”

  “輪胎,輪胎!”

  何三水從出場時的理直氣壯,到遇到被老板娘打時的畏畏縮縮,直到最後倒下的軟弱無助,在這一段體現得淋漓盡致。

  尤其是老板娘說了一句:“輪胎?我還千斤頂呢!”

  這一下更是把笑料推到了頂峰,但就在她不可一世時,輪胎出場,一個電擊直接把她電暈了過去。

  這樣的反轉不僅出乎意料,更是讓觀眾樂不可支。

  “這何三水真是太逗了,演員是誰,怎麽以前沒見過?”

  “這還用問嗎,這個演員是個新人,沒見過很正常。”

  “說的也是,好像不僅是演員,就連導演也是新人好像,他開場的時候講的那段話,說實話讓人聽得感覺挺心酸的。”

  “是挺心酸的,這裏的絕大部分人包括你和我,都不是為了看電影來的,不過這個電影的確好看。”

  “我覺得電影的導演好像有點眼熟,貌似在哪看過,在哪裏呢……我想想……對了,他長得跟《扶不扶》裏的演員很想。”

  “咦!聽你這麽一說好像還真有點,還有電影裏的演員,貌似也在《扶不扶》裏有出場過。”

  一群人忽然發現了新大陸,一個個坐直了身體,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電影裏的演員。

  他們幾個都比較年輕,平時喜歡上網衝浪,他們都看過上過熱搜的小品《扶不扶》,對裏麵出場的演員非常熟悉。

  在他們有心的觀察下,劉大炮、陳然以及朱滿都被認了出來。

  “還真是他們,可惜郝建跟大媽不在裏麵,要不這電影就好玩了。”

  “沒有郝建跟大媽也很好玩。”

  “也是,聽說小品《扶不扶》的編劇就是郝建,我懷疑這部電影的編劇也是他。”

  “別好賤好賤的了,人家名字叫張弛,我可是關注他的微博了,他不但是小品《扶不扶》的編劇,他還是《笑傲江湖》的作者呢!”

  就在幾個人正聊著的時候,一個帶著墨鏡的中年轉頭朝幾人看了過來。

  “你們說誰是《笑傲江湖》的作者?”墨鏡男向幾人問道。

  “就是這部電影的導演啊!”

  幾人當中有人說道:“他不僅是小品《扶不扶》的編劇,也是小說《笑傲江湖》的作者,如果我沒記錯,他寫《笑傲江湖》用的筆名叫‘長弓’。”

  “你確定他的筆名叫‘長弓’?”墨鏡男又問。

  那人說道:“當然確定了,他的小說我一直都在跟呢!”

  “那就沒錯了。”

  墨鏡男感歎道:“這部電影的編劇就叫‘長弓’,我本來還以為是個純新人呢,沒想到是小品《扶不扶》的編劇,還寫過小說。”

  說完之後又認真看起了電影,直接將幾人晾在了一邊。

  幾人看他行為有些奇怪,心中雖然有些好奇,倒也沒有貿然打擾。

  墨鏡男的目光緊緊盯著電影屏幕。

  他和旁邊的幾個年輕人不同,他是一名職業影評人。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普通人的聲音得到傳播,專業人員的聲音被嚴重削弱。

  而影評人這個群體,也隨之逐漸失去了話語權。

  現在的觀眾看電影,已經很少有人會去看影評人的影評了。

  也就是說,在很大程度上,他們已經被市場拋棄了。

  有些影評人眼見行業日漸式微,經常會在網絡或媒體麵前抱怨,控訴觀眾的墮落與庸俗。

  但他們卻不知道,在市場這個強大力量麵前,唯有努力適應,才是活下去的法寶。

  墨鏡男就是適應了市場的影評人。

  作為專業影評人的他,早早地就看出了行業的趨勢。

  在洪流到來之時,他及時在幾個大的視頻網站上,都開辟了自己的賬號,並時不時地免費做一些影評的視頻。

  這些視頻為他帶來了大量的粉絲。

  而這些粉絲,則為他在影評界的生存提供了保障。

  很多發行公司為了電影的宣傳,都會出錢請他幫忙做影評,好將那些關注他的粉絲轉化成電影的觀眾。

  他深知羊毛出在豬身上的商業模式,知道自己的錢最終是要從發行公司獲得的,所以對於發行公司拋出的誘餌,他大多都會直接攬下。

  但這並不代表他什麽錢都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