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5.5滎陽對峙
作者:彥文      更新:2021-09-16 12:57      字數:7405
  項王解救彭城,追趕漢王到達滎陽,田橫乘機收複了齊國,立田榮子田廣為齊王。漢王在彭城戰敗,諸侯又都向楚背漢。漢軍駐紮在滎陽,修築了一條甬道,與黃河相連,以便運取敖倉的糧食。

  漢三年(前204),項羽把漢王緊急地圍困在滎陽,漢王驚恐憂愁,與酈食其商議削弱楚國的勢力。酈食其說:“昔日商湯討伐夏桀,封夏朝後人於杞國。周武王討伐商紂,封商朝後人於宋國。如今秦朝喪失德政、拋棄道義,侵伐諸侯各國,消滅了六國的後代,使他們沒有一點立足的地方。陛下果真能夠重新封立六國的後裔,使他們都接受陛下的印信,這樣六國的君臣百姓一定都感戴陛下的恩德,無不歸順服從,仰慕陛下道義,甘願做陛下的臣民。隨著恩德道義的施行,陛下就可以麵南稱霸,楚王一定整好衣冠恭恭敬敬地前來朝拜了。”漢王說:“好。趕快刻製印信,先生就可以帶著這些印出發了。”

  酈食其還沒有動身,張良從外麵回來謁見漢王。漢王正在吃飯,說:“子房過來!有一個客人為我設計削弱楚國的勢力。”接著把酈食其的話都告訴了張良,然後問道:“在你看來這事怎樣?”張良說:“是誰替陛下出的這個主意?陛下的大事要完了。”漢王說:“為什麽呢?”張良回答說:“我請求您允許我借用您麵前的筷子為大王籌劃一下形勢。”接著說:“昔日商湯討伐夏桀而封夏朝的後代於杞國,那是估計到能製桀於死命。當前陛下能製項籍於死命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一個原因。周武王討伐商紂而封商朝的後代於宋國,那是估計到能得到紂王的腦袋。現在陛下能得到項籍的腦袋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二個原因。武王攻入殷商的都城後,在商容所居裏巷的大門上表彰他,釋放囚禁的箕子,重新修築比幹的墳墓。如今陛下能重新修築聖人的墳墓,在賢人裏巷的大門表彰他,在有才智的人們前向他致敬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三個原因。周武王曾發放巨橋糧倉的存糧,散發鹿台府庫的錢財,以此賞賜貧苦的民眾。目前陛下能散發倉庫的財物來賞賜窮人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四個原因。周武王滅亡商朝以後,廢止兵車,改為乘車,把兵器倒置存放,蓋上虎皮,用以向天下表明不再動用武力。現在陛下能停止戰事,推行文治,不再打仗了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五個原因。周武王將戰馬放牧在華山的南麵,以此表明沒有用它們的地方了。眼下陛下能讓戰馬休息不再使用它們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六個原因。周武王把牛放牧在桃林的北麵,以此表明不再運輸和積聚作戰用的糧草。而今陛下能放牧牛群不再運輸、積聚糧草了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七個原因。再說天下從事遊說活動的人離開他們的親人,舍棄了祖墳,告別了老友,跟隨陛下各處奔走,隻是日夜盼望著想得到一塊小小的封地。假如恢複六國,擁立韓、魏、燕、趙、齊、楚的後代,天下從事遊說活動的人各自回去侍奉他們的主上,伴隨他們的親人,返回他們的舊友和祖墳所在之地,陛下同誰一起奪取天下呢?這是不能那樣做的第八個原因。當前隻有使楚國不再強大,否則六國被封立的後代重新屈服並跟隨楚國,陛下怎麽能夠使他們臣服?如果真的要采用這位客人的計策,陛下的大事就完了。”漢王飯也不吃了,吐出口中的食物,罵道:“這個笨書呆子,幾乎敗壞了你老子的大事!”於是下令趕快銷毀那些印信。

  漢軍將領紀信勸漢王說:“形勢已經很危急了,請讓我假裝成大王替你去蒙騙楚軍,大王可以乘機逃出城去。”於是漢王夜間從滎陽東門放出兩千名身穿鎧甲的婦女,楚軍四麵圍擊。紀信乘坐黃屋車,左邊的車衡上豎立著大纛旗,(衛士大聲地)說:“城中糧食吃光了,漢王投降。”楚軍都高呼萬歲。漢王和幾十名騎兵從西門出城,奔向成皋。項王見到紀信,問他:“漢王在哪裏?”紀信說:“漢王已經出城了。”項王燒死了紀信。

  漢王派禦史大夫周苛、樅公、魏豹守衛滎陽。周苛、機公商量說:“魏豹這個叛國之王,很難和他共守城池。”就一起殺死了魏豹。楚軍攻下滎陽城,活捉了周苛。項王對周苛說:“做我的將領,我以你為上將軍,封三萬戶。”周苛罵著說:“你不趕快投降漢軍,漢軍就要俘虜你,你不是漢軍的對手。”項王大怒,烹死了周苛,並殺了樅公。

  漢王逃出滎陽,南走宛、葉,收服了九江王黥布,一邊走一邊收集士卒,又進入成皋固守。漢四年,項王圍攻成皋。漢王逃走了,單身一人與滕公出了成皋北門,渡河奔向修武,到了張耳、韓信軍營。諸將陸續逃出成皋,追隨漢王。楚軍攻下成皋,想要向西進軍。漢王派兵在鞏縣阻擊,使楚軍不能西進。

  這時,彭越渡河在東阿攻擊楚軍,殺死了楚將軍薛公。項王就親自東去攻打彭越。漢王得到淮阻侯的軍隊,打算渡河南下,鄭忠勸阻漢王,漢王就停留在河內築起營壘。派劉賈領兵協同彭越,燒掉楚軍的糧食。項王東進打敗了劉賈和彭越,彭越逃走了。漢王率軍渡河,又奪取了成皋,駐紮在廣武,取食敖倉。項王已經平定了東海,率軍回來,向西進發,與漢軍都在廣武駐紮,相持了好幾個月。

  當時,彭越在梁地多次反擊楚軍,斷絕楚軍的糧食,項王很憂慮。他設置了一個高大的砧板,把太公放在上麵,告訴漢王說:“現在不快快投降,我就烹殺太公。”漢王說:“我和你項羽都是北麵稱臣,受命於懷王,說是‘結為兄弟’,我的老子就是你的老子,一定要烹殺你的老子,那麽希望你分給我一杯肉羹。”項王十分氣憤,打算殺死太公。項伯說:“天下大事還不能預料,而且打天下的人不顧念家眷,雖然殺了大公也沒有好處,隻能增加禍患。”項王聽從了項伯的話。

  楚、漢長期相持,未決勝負,年青力壯的苦幹行軍作戰,年老體弱的疲於水陸運輸。項王對漢王說:“幾年來天下擾攘不安。隻是由於我們兩個人的緣故,願意與你挑戰,一決雌雄,不要使天下百姓空受痛苦。”漢王笑著拒絕說:“我寧願鬥智,不願鬥力。”項王叫壯士出去挑戰。漢軍有個善長騎馬射箭的人叫樓煩,楚軍派壯士挑戰三次,樓煩都把壯士射死了。項王大怒,就親自披甲持戟出來挑戰。樓煩想要射他,項王怒目嗬叱,樓煩(被嚇得)眼不敢正視,手不敢發箭,跑回營壘,不敢再出來。漢王派人暗中打聽,才知道挑戰的人原來是項王。漢王大為震驚。於是項王靠近漢王軍營,和他隔著廣武澗對話,漢王曆數項王的罪狀,項王非常氣憤,要求決戰。漢王沒有答應,項王埋伏的弓弩射中了漢王,漢王受傷跑回成皋。

  項王聽說淮陰侯已經攻下河北,打垮了齊、趙軍隊,而且將要進攻楚軍,就派龍且前往迎擊。淮陰侯與龍旦交戰,騎兵將領灌嬰也出擊龍且,大破楚軍,殺死了龍且。韓信就自立為齊王。項王聽說龍且的軍隊垮了,大為恐慌,派遣盱台人武涉去遊說淮陰侯。淮陰侯不肯聽從。這時,彭越又起來反楚,攻下梁地,斷絕楚軍的糧道。項王就對海春侯大司馬曹咎等人說:“小心守衛成皋,即使漢軍挑戰,千萬不要和它交戰,不要讓它東進就行了。我十五天一定殺掉彭越,平定梁地,再與將軍會合。”於是項王率軍東去,進軍過程中攻打陳留、外黃。

  外黃沒有攻下。過了幾天,外黃投降了,項王很生氣,命令十五歲以上的男子全部到城東,準備坑殺他們,外黃令門客的兒子才十三歲,前去勸告項王說:“彭越用武力逼迫外黃百姓,外黃百姓很害怕,所以暫時投降,等待大王到來。大王到了,又都坑殺他們,難道百姓還有歸順之心嗎?從這兒往東,梁地十多個城邑都心懷恐懼,沒有肯投降的了。”項王讚成他的話,就赦免了外黃應當坑殺的那些人。從外黃往東直至睢陽,聽到這個消息,都爭先恐後地向項王投降。

  漢軍果然屢次向楚軍挑戰,楚軍不出來應戰。漢軍派人在陣前辱罵楚軍,罵了五六天,大司馬十分氣憤,讓士卒渡過汜水,(迎擊漢軍。)士卒剛渡過一半,漢軍出擊,大敗楚軍,繳獲了楚國全部物資。大司馬曹咎、長史欣都自刎在汜水上。大司馬曹咎原來是蘄縣的獄掾,長史司馬欣原來是櫟陽的獄吏,兩人曾對項梁有過恩德,因此項**任他們。當時,項王在睢陽,聽說海春侯的軍隊失敗了,就率軍返回。漢軍正在滎陽東麵圍攻鍾離眛,項王一到,漢軍害怕楚軍,全部撤走到險阻地帶。

  這時,漢軍兵多糧足,項王兵疲糧絕。漢王派遣陸賈勸說項王,請求釋放太公,項王沒有答應。漢王又派遣侯公前去勸說項王,項王就和漢約定,平分天下,劃鴻溝以西歸漢,鴻溝以東歸楚。項王答應了侯公的要求,就把漢王的父母妻子送了回來。漢軍都高呼萬歲。漢王封侯公為平國君。侯公隱匿起來,不肯再見漢王。漢王說:“這個人是天下善辯之士,所到之處,可以使人國家覆滅,所以封號為平國君。”項王已經訂立和約,就解除了軍事對峙,率軍東歸。

  四年,項羽對海春侯大司馬曹咎說:“謹慎防守成皋。如果漢軍挑戰,千萬小心。不要應戰,不讓漢軍東進就行了。我十五天一定平定梁地,再與將軍會合。”於是就進軍攻打陳留、外黃、睢陽,都攻了下來。漢軍果然屢次向楚軍挑戰,楚軍不肯出戰。漢軍派人辱罵了五六天楚軍,大司馬十分氣憤,讓士卒渡過汜水。士卒渡過一半,漢軍出擊,大敗楚軍,全部繳獲了楚國的金玉財寶。大司馬曹咎、長史司馬欣都自刎在汜水上。項羽到達睢陽,聽到海春侯兵敗,就帶兵返回。漢軍正在滎陽東麵圍攻鍾離眜,項羽一到,全部撤走到險阻地帶。

  韓信已經打垮了齊國,派人對漢王說:“齊國靠近楚國,如果權力太小,不立為暫時代理的國王,恐怕不能安定齊地。”漢王大怒,想要攻打韓信。張良勸告漢王說:“不如就此封他為王,讓他自己防守齊地。”漢王便派遣張良帶著印緩立韓信為齊王。

  酈食其是陳留高陽人。他非常喜歡讀書,但家境貧寒,窮困潦倒,連能供得起自己穿衣吃飯的產業都沒有,隻得當了一名看管裏門的下賤小吏。但是盡管如能,縣中的賢士和豪強卻不敢隨便役使他,縣裏的人們都稱他為“狂生”。

  等到陳勝、項梁等人反秦起義的時候,各路將領攻城略地經過高陽的有數十人,但酈食其聽說這些人都是一些斤斤計較、喜歡煩瑣細小的禮節,剛愎自用、不能聽大度之言的小人,因此他就深居簡出,隱藏起來,不去逢迎這些人。後來,他聽說沛公帶兵攻城略地來到陳留郊外,沛公部下的一個騎士恰恰是酈食其鄰裏故人的兒子,沛公時常向他打聽他家鄉的賢士俊傑。一天,騎士回家,酈食其看到他,對他說道:“我聽說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許多遠大的謀略,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隨的人,隻是苦於沒人替我介紹。你見到沛公,可以這樣對他說,‘我的家鄉有位酈先生,年紀已有六十多歲,身高八尺,人們都稱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說並非狂生。’”騎士回答說:“沛公並不喜歡儒生,許多人頭戴儒生的帽子來見他,他就立刻把他們的帽子摘下來,在裏邊撒尿。在和人談話的時候,動不動就破口大罵。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遊說。”酈食其說:“你隻管像我教你的這樣說。”騎士回去之後,就按酈生囑咐的話從容地告訴了沛公。

  後來沛公來到高陽,在旅舍住下,派人去召酈食其前來拜見。酈生來到旅舍,先遞進自己的名片,沛公正坐在床邊伸著兩腿讓兩個女人洗腳,就叫酈生來見。酈生進去,隻是作個長揖而沒有傾身下拜,並且說:“您是想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還是想率領諸侯滅掉秦國?”沛公罵道:“你個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同受秦朝的苦已經很久了,所以諸侯們才陸續起兵反抗暴秦,你怎麽說幫助秦國攻打諸侯呢?”酈生說:“如果您下決心聚合民眾,召集義兵來推翻暴虐無道的秦王朝,那就不應該用這種倨慢不禮的態度來接見長者。”於是沛公立刻停止了洗腳,穿整齊衣裳,把酈生請到了上賓的座位,並且向他道歉。酈生談了六國合縱連橫所用的謀略,沛公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飯來,讓酈生進餐,然後問道:“那您看今天我們的計策該怎麽製定呢?”酈生說道:“您把烏合之眾,散亂之兵收集起來,總共也不滿一萬人,如果以此來直接和強秦對抗的話,那就是人們所常說的探虎口啊。陳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達的地方,現在城裏又有很多存糧。我和陳留的縣令很是要好,請您派我到他那裏去一趟,讓他向您來投降。他若是不聽從的話,您再發兵攻城,我在城內又可以作為內應。”於是沛公就派遣酈生前往,自己帶兵緊隨其後,這樣就攻取了陳留,賜給酈食其廣野君的稱號。

  酈生又薦舉他的弟弟酈商,讓他帶領幾千人跟隨沛公到西南攻城略地。而酈生自己常常擔任說客,以使臣的身份奔走於諸侯之間。

  在漢王三年(前204)的秋天,項羽攻打漢王,攻克了滎陽城,漢兵逃走去保衛鞏、洛。不久,楚國人聽說淮陰侯韓信已經攻破趙國,彭越又多次在梁地造反,就分出一部人馬前去營救。淮陰侯韓信正在東方攻打齊國,漢王又多次在滎陽、成皋被項羽圍困,因此想放棄成皋以東的地盤;屯兵鞏、洛以與楚軍對抗。酈生便就此進言道:“我聽說能知道天之所以為天的人,可以成就統一大業;而不知道天之所以為天的人,統一大業不可成。作為成就統一大業的王者,他以平民百姓為天,而平民百姓又以糧食為天。敖倉這個地方,天下往此地輸送糧食已經有好長時間了。我聽說現在此處貯藏的糧食非常多。楚國人攻克了滎陽,卻不堅守敖倉,而是帶兵向東而去,隻是讓一些罪犯來分守成皋,這是上天要把這些糧食資助給漢軍。當前楚軍很容易擊敗,而我們卻反要退守,把要到手的利益反扔了出去,我私下裏認為這樣做是錯了。更何況兩個強有力的對手不能同時並立,楚漢兩國的戰爭經久相持不下,百姓騷動不安,全國混亂動蕩,農夫放下農具停耕,織女走下織機輟織,徘徊觀望,天下百姓究竟心向哪一方還沒有決定下來。所以請您趕快再次進軍,收複滎陽,占有敖倉的糧食,阻塞成皋的險要,堵住太行交通要道,扼製住蜚狐關口,把守住白馬津渡,讓諸侯們看看今天的實際形勢,那麽天下的人民也就知道該歸順哪一方了。如今燕國、趙國都已經平定,隻有齊國還沒有攻打下來,而田廣占據著幅員千裏的齊國,田間帶領著二十萬大軍,屯兵於曆城,各支田氏宗族都力量強大,他們背靠大海,憑借黃河、濟水的阻隔,南麵接近楚國,齊國人又多詐變無常,您即使是派遣數十萬軍隊,也不可能在一年或幾個月的時間裏把它打下來。我請求奉您的詔命去遊說齊王,讓他歸漢而成為東方的屬國。”漢王回答說:“好,就這樣吧!”

  漢王聽從了酈生的計策,再次出兵據守敖倉,同時派遣酈生前往齊國。酈生對齊王說道:“您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嗎?”齊王回答:“我不知道。”酈生說:“若是您知道天下人心的歸向,那麽齊國就可以保全下來,若是不知道天下人心歸向的話,那麽齊國就不可能保全了。”齊王問道:“天下人心究竟歸向誰呢?”酈生說:“歸向漢王。”齊王又問:“您老先生為什麽這樣說呢?”酈生回答:“漢王和項王並為向西進軍攻打秦朝,在義帝麵前已經明白地約定好了,先攻入鹹陽的人就在那裏稱王。漢王先攻入鹹陽,但是項王卻背棄了盟約,不讓他在關中稱王,而讓他到漢中為王。項王遷徙義帝並派人暗殺了他,漢王聽到之後,立刻發起蜀漢的軍隊來攻打三秦,出函穀關而追問義帝遷徙的處所,收集天下的軍隊,擁立以前六國諸侯的後代。攻下城池立刻就給有功的將領封侯,繳獲了財寶立刻就分贈給士兵,和天下同得其利,所以那些英雄豪傑、才能超群的人都願意為他效勞。諸侯的軍隊從四麵八方來投歸,蜀漢的糧食船挨著船源源不斷地順流送來。而項王既有背棄盟約的壞名聲,又有殺死義帝的不義行為;他對別人的功勞從來不記著,對別人的罪過卻又從來不忘掉;將士們打了勝仗得不到獎賞,攻下城池也得不到封爵;不是他們項氏家族的沒有誰得到重用;對有功人員刻下侯印,在手中反複把玩,不願意授給;攻城得到財物,寧可堆積起來,也不肯賞賜給大家;所以天下人背叛他,才能超群的人怨恨他,沒有人願意為他效力。因此天下之士才都投歸漢王,漢王安坐就可以驅使他們。漢王帶領蜀漢的軍隊,平定了三秦,占領了西河之外大片土地,率領投誠過來的上黨精銳軍隊,攻下了井陘,殺死了成安君;擊敗了河北魏豹,占有了三十二座城池:這就如同所向無敵的蚩尤的軍隊一樣,並不是靠人的力量,而是上天保佑的結果。現在漢王已經據有敖倉的糧食,阻塞成皋的險要,守住了白馬渡口,堵塞了大行要道,扼守住蜚狐關口,天下諸侯若是想最後投降那就先被滅掉。您若是趕快投降漢王,那麽齊國的社稷還能夠保全下來;倘若是不投降漢王的話,那麽危亡的時刻立刻就會到來。”田廣認為酈生的話是對的,就聽從酈生,撤除了曆下的兵守戰備,天天和酈生一起縱酒做樂。

  淮陰侯韓信聽說酈生沒費吹灰之力,坐在車上跑了一趟,憑三寸不爛之舌便取得了齊國七十餘座城池,心中很不服氣,就乘夜幕的掩護,帶兵越過平原偷偷地襲擊齊國。齊王田廣聽說漢兵已到,認為是酈生出賣了自己,便對酈生說:“如果你能阻止漢軍進攻的話,我讓你活著,若不然的話,我就要烹殺了你!”酈生說:“幹大事業的人不拘小節,有大德的人也不怕別人責備。你老子不會替你再去遊說韓信!”這樣,齊王便烹殺了酈生,帶兵向東逃跑而去。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曲周侯酈商以丞相的身份帶兵攻打黥布有功。高祖在分封列侯攻臣時,很是思念酈食其。酈食其的兒子酈疥多次帶兵打仗,但立下的軍功沒有達到封侯的程度,皇帝就為他父親的緣故,封酈疥為高梁侯。後來又改食邑在武遂,侯位傳了三代。在元狩元年(前122)的時候,武遂侯酈平因偽稱皇帝的命令,騙取了衡山王一百斤黃金,犯下的罪過應該街頭處死,但恰在此時,他因病去世,封邑也被撤消。

  薄姬父親吳人姓薄氏,秦時與故魏王宗家女魏媼通,生薄姬。

  薄姬原是魏王魏豹的妾室,魏豹被韓信擊敗後,薄姬被輸入漢王後宮織室,魏豹被殺後,薄姬被漢王召入後宮,但入宮一年多,都沒撈到侍寢的機會,甚至連劉邦的第二麵都沒有見到。

  薄姬年少時,與管夫人、趙子兒交好,約定三人之中不管誰先富貴,都不要忘了其他二人。後來管夫人、趙子兒先後受到劉邦寵幸。兩個美人侍候劉邦時,相見笑說與薄姬初時的約定。劉邦問起當中因由,兩人俱以事實相告。劉邦心淒然而憐惜薄姬,當晚召她侍寢。這一次之後,薄姬即有身孕,生下兒子劉恒。劉恒八歲時被封為代王。自有子後,薄姬鮮有侍寢機會。

  劉邦駕崩後,因為薄姬少撈到的侍寢機會並不多,所以善妒的呂後準許她出宮,到她兒子劉恒的封國代國去,是為代王太後。

  呂後薨,齊王劉襄發難,大臣誅諸呂後欲廢少帝立新帝,認為外家呂氏不善,皆稱薄姬仁善,故迎立代王劉恒為帝,是為漢文帝,尊薄姬為太後。前157年,漢文帝死後,太子劉啟即位,是為漢景帝,尊祖母薄姬為太皇太後。公元前155年,薄姬去世,葬於南陵。

  東漢光武帝劉秀時,追尊為高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