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還定三秦
作者:
彥文 更新:2021-09-16 12:57 字數:2818
田榮聽說項羽把齊王市徒封膠東,而立齊將田都為齊王,十分氣憤,不願讓齊王去膠東,就據齊反叛,迎擊田都。田都逃往楚國。齊工市害怕項王,就潛往膠東就國。田榮大為生氣,派兵追擊,在即墨殺死了他。田榮便自立為齊王,向西進兵,擊殺了濟北王田安,兼並了三齊。田榮把將軍印授予彭越,讓他在梁地反楚。陳餘秘密派遣張同、夏說勸告齊王田榮說:“項羽為天下的主宰,(分封侯王)不公平。如今把原來的諸侯王都封在壞地方稱王,而他的群臣諸將都封在好地方稱王。(因為要)趕走原來的諸侯王,趙王就(隻好)到北方居住代地,我以為這樣是不能答應的。聽說大王已經起兵,而且不接受不道義的命令,希望大王援助我一些兵馬,允許我用以攻打常山,恢複趙王的地位,願把趙國作為齊國的屏障。”齊王答應了,就遣兵赴趙。陳餘調動了三縣的全部士卒,與齊軍並力攻打常山,打垮了常山的軍隊。張耳逃走歸服了漢王。陳餘去代地迎接原來的趙王歇返歸趙地。趙王就立陳餘為代王。
等到項粱率軍渡過了淮河,韓信持劍追隨他,在項粱部下,卻沒有名聲。項粱戰敗,又隸屬項羽,項羽讓他做了郎中。他屢次向項羽獻策,以求重用,但項羽沒有采納。漢王劉邦入蜀,韓信脫離楚軍歸順了漢王。因為沒有什麽名聲,隻做了接待賓客的小官。後來犯法判處斬刑,同夥十三人都被殺了,輪到韓信,他抬頭仰視,正好看見滕公,說:“漢王不想成就統一天下的功業嗎?為什麽要斬壯士!”滕公感到他的話不同凡響,見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和韓信交談,很欣賞他,把這事報告漢王,漢王任命韓信為治粟都尉。漢王並沒有察覺他有什麽出奇超眾的才能。
韓信多次跟蕭何談話,蕭何認為他是位奇才。到達南鄭,各路將領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幾十人。韓信揣測蕭何等人已多次向漢王推薦自己,漢王不任用,也就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報告漢王,親自追趕他。有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漢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過了一兩天,蕭何來拜見漢王,漢王又是惱怒又是高興。罵蕭何道:“你逃跑,為什麽?”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趕逃跑的人。”漢王說:“你追趕的人是誰呢?”回答說:“是韓信。”漢王又罵道:“各路將領逃跑了幾十人,您沒去追一個;卻去追韓信,是騙人。”蕭何說:“那些將領容易得到。至於像韓信這樣的傑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個人。大王果真要長期在漢中稱王,自然用不著韓信,如果一定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再沒有可以和您計議大事的人了。但看大王怎麽決策了。”漢王說:“我是要向東發展啊,怎麽能夠內心苦悶地長期呆在這裏呢?”蕭何說:“大王決意向東發展,能夠重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來,不能重用,韓信終究要逃跑的。”漢王說:“我為了您的緣由,讓他做個將軍。”蕭何說:“即使是做將軍,韓信一定不肯留下。”漢王說:“任命他做大將軍。”蕭何說:“太好了。”於是漢王就要把韓信召來任命他。蕭何說:“大王向來對人輕慢,不講禮節,如今任命大將軍就像呼喊小孩兒一樣。這就是韓信要離去的原因啊。大王決心要任命他,要選擇良辰吉日,親自齋戒,設置高壇和廣場,禮儀要完備才可以呀。”漢王答應了蕭何的要求。眾將聽到要拜大將都很高興,人人都以為自己要做大將軍了。等到任命大將時,被任命的竟然是韓信,全軍都感到驚訝。
任命韓信的儀式結束後,漢王就座。漢王說:“丞相多次稱道將軍,將軍用什麽計策指教我呢?”韓信謙讓了一番,趁勢問漢王說:“如今向東爭奪天下,難道敵人不是項王嗎?”漢王說:“是。”韓信說:“大王自己估計在勇敢、強悍、仁厚、兵力方麵與項王相比,誰強?”漢王沉默了好長時間,說:“不如項王。”韓信拜了兩拜,讚成地說:“我也認為大王比不上他呀。然而,我曾經侍奉過他,請讓我說說項王的為人吧。項王震怒咆哮時,嚇得千百人不敢稍動,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將領,這隻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項王待人恭敬慈愛,言語溫和,有生病的人,心疼的流淚,將自己的飲食分給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戰功,該加封進爵時,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裏玩磨的失去了棱角,舍不得給人,這就是所說的婦人的仁慈啊。項王即使是稱霸天下,使諸侯臣服,但他放棄了關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又違背了義帝的約定,將自己的親信分封為王,諸侯們憤憤不平。諸侯們看到項王把義帝遷移到江南僻遠的地方,也都回去驅逐自己的國君,占據了好的地方自立為王。項王軍隊所經過的地方,沒有不橫遭摧殘毀滅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願歸附,隻不過迫於威勢,勉強服從罷了。雖然名義上是霸主,實際上卻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說他的優勢很容易轉化為劣勢。如今大王果真能夠與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戰的人才,有什麽不可以被誅滅的呢?用天下的城邑分封給有功之臣,有什麽人不心服口服呢?以正義之師,順從將士東歸的心願,有什麽樣的敵人不能擊潰呢?況且項羽分封的三個王,原來都是秦朝的將領,率領秦地的子弟打了好幾年仗,被殺死和逃跑的多到沒法計算,又欺騙他們的部下向諸侯投降。到達新安,項王狡詐地活埋了已投降的秦軍二十多萬人,唯獨章邯、司馬欣和董翳得以留存,秦地的父老兄弟把這三個人恨入骨髓。而今項羽憑恃著威勢,強行封立這三個人為王,秦地的百姓沒有誰愛戴他們。而大王進入武關,秋毫無犯,廢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與秦地百姓約法三章,秦地百姓沒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據諸侯的成約,大王理當在關中做王,關中的百姓都知道這件事,大王失掉了應得的爵位進入漢中,秦地百姓沒有不怨恨的。如今大王發動軍隊向東挺進,隻要一道文書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於是漢王特別高興,自認為得到韓信太晚了。就聽從韓信的謀劃,部署各路將領攻擊的目標。
八月,漢王出兵經過陳倉向東挺進,平定了三秦。漢二年(前205),兵出函穀關,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韓王、殷王也相繼投降。漢王又聯合齊王、趙王共同攻擊楚軍。四月,到彭城,漢軍兵敗,潰散而回。韓信又收集潰散的人馬與漢王在滎陽會合,在京縣、索亭之間又摧垮楚軍。因此楚軍始終不能西進。
八月,漢王用韓信的計策,從故道回軍,襲擊雍王章邯。章邯在陳倉迎擊漢軍,雍王兵敗退走,在好畤停下來接戰,又失敗了,逃到廢丘。漢王隨即平定了雍地。向東到達鹹陽,率軍圍困雍王於廢丘,而派遣將領攻占了隴西、北地、上郡。派將軍薛歐、王吸出武關,借助王陵駐紮在南陽的兵力,迎接太公、呂後於沛縣。楚聽到這一消息,出兵在陽夏阻擋,漢軍不能前進。楚讓原吳縣縣令鄭昌為韓王,抵抗漢軍。
二年,漢王東出略取城邑,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陽都投降了。韓王鄭昌不願歸附,漢王派韓信打敗了他。於是設置了隴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各郡,關外設置了河南郡。改立韓太尉信為韓王。將領中以一萬人或一郡投降的,封給一萬戶,整修河上郡內的長城。各處原來的秦朝苑囿園池,都讓百姓開墾耕種。正月,俘虜了雍王的弟弟章平。大赦有罪的人。
漢王出函穀關到達陝縣,撫慰關外父老,回來後,張耳來見,漢王給了他優厚的待遇。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