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蒙恬和蒙毅之死
作者:
彥文 更新:2021-09-16 12:56 字數:2314
始皇逝世的消息被封鎖了,文武百官都不知道。這時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經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趙高平常就得到胡亥的寵幸,打算立胡亥繼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懲處他而沒有袒護他,於是就產生了殺害之心。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劃,擁立胡亥為太子。太子擁立之後,派遣使者,捏造罪名,擬定公子扶蘇和蒙恬死罪。扶蘇自殺後,蒙恬產生懷疑,又請求申訴。使者就把蒙恬交給主管官吏處理,另外派人接替他的職務。胡亥用李斯的家臣擔任護軍。使者回來報告時,胡亥已經聽到扶蘇的死訊,當下就打算釋放蒙恬。趙高唯恐蒙氏再次顯貴當權執政,怨恨他們。
蒙毅祈禱山川神靈後返回來,趙高趁機表示替胡亥盡忠獻策,想要鏟除蒙氏兄弟,就對胡亥說:“我聽說先帝很久以前就選賢用能,冊立您為太子,而蒙毅勸阻說:‘不可以。’如果他知道您賢明有才能而長久拖延不讓冊立,那麽,就是既不忠實而又盅惑先帝了。以我愚昧的淺見,不如殺死他。”胡亥聽從了趙高的話,就在代郡把蒙毅囚禁起來。在此以前,已經把蒙恬囚禁在陽周。等到秦始皇的靈車回到鹹陽,安葬以後,太子就登極即位做了二世皇帝,趙高最得寵信,日日夜夜毀謗蒙氏,搜羅他們罪過,檢舉彈劾他們。
子嬰進言規勸說:“我聽說過去趙王遷殺死他的賢明臣子李牧而起用顏聚,燕王喜暗地裏采用荊軻的計謀而背棄秦國的盟約,齊王建殺死他前代的忠臣而改用後勝的計策。這三位國君,都是各自因為改變舊規喪失了他們的國家而大禍殃及他們自身。如今蒙氏兄弟是秦國的大臣和謀士,而國君打算一下子就拋棄他們,我私下認為是不可以的,我聽說草率考慮問題的人不可以治理國家,獨斷專行、自以為是的人不可以用來保全國君。誅殺忠良臣子而起用沒有品行節操的人,那是對內使大臣們不能相互信任而對外使戰士們渙散鬥誌啊,我私下認為是不可以的。”
胡亥聽不進子嬰的規勸。卻派遣禦史曲宮乘坐驛車前往代郡,命令蒙毅說:“先主要冊立太子而你卻加以阻撓,如今丞相認為你不忠誠,罪過牽連到你們家族,我不忍心,就賜予你自殺吧,也算是很幸運了。你反複地考慮吧!”蒙毅回答說:“要是認為我不能博得先主的心意,那麽,我年輕時作官為宦,就能順意得寵,直到先主仙逝,可以說是能順應先主的心意了吧。要是認為我不了解太子的才能,那麽唯有太子能陪侍先主,周遊天下,和其他的公子比起來,相差太遠了,我還有什麽懷疑的。先主舉用太子,是多年的深思積慮,我還有什麽話敢進諫、還有什麽計策敢謀劃呢!不是我借口來逃避死罪,隻怕牽連羞辱了先主的名譽,希望大夫為此認真考慮,讓我死於應有的罪名。況且順理成全,是道義所崇尚的;嚴刑殺戮,是道義所不容的。從前秦穆公殺死車氏三良為他殉葬,判處百裏奚以不應得的罪名,因此,他死後給予評定為‘繆’的稱號。昭襄王殺死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殺死伍奢。吳王夫差殺了伍子胥。這四位國君,都犯了重大的過失,而遭到普天下人對他們的非議,認為他們的國君不賢明。因此,在各諸侯國中名聲狼藉。所以說:‘用道義治理國家的人,不殺害沒罪的臣民,而刑罰不施於無辜的人身上。’希望大夫認真地考慮!”使者知道胡亥的意圖,聽不進蒙毅的申訴,就把他殺了。
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陽周,命令蒙恬說:“您的罪過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牽連到您。”蒙恬說:“從我的祖先到後代子孫,為秦國累積大功,建立威信,已經三代了。如今我帶兵三十多萬,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勢力足夠叛亂。然而,我知道必死無疑卻堅守節義,是不敢辱沒祖宗的教誨,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寵。從前周成王剛剛即位,還不能完全脫離小兒的背帶和布兜,周公姬旦背負著成王接受群臣的朝見,終於平定了天下。到成王病情嚴重得很危險的時候,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黃河,祈禱說:‘國君年幼無知,這都是我當權執政,若有罪過禍患,應該由我承受懲罰。’就把這些禱祠書寫下來,收藏在檔案館裏,這可以說是非常誠信了。到了成王能親自治理國家時,有奸臣造謠說:‘周公旦想要作亂已經很久了,大王若不戒備,一定要發生大的變故。’成王聽了,就大發雷霆,周公旦逃奔到楚國。成王到檔案館審閱檔案,發現周公旦的禱告書,就流著眼淚說:‘誰說周公旦想要作亂呢!’殺了造謠生事的那個大臣,請周公旦回歸。所以《周書》上說:‘一定要參差交互地多方詢問,反複審察。’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沒有二心,而事情最終落到這樣的結局,這一定是謀亂之臣叛逆作亂、欺君罔上的緣故。周成王犯有過失而能改過振作,終於使周朝興旺昌盛;夏桀殺死關龍逢,商紂殺死王子比幹而不後悔,最終落個身死國亡。所以我說犯有過失可以改正振作,聽人規勸可以察覺警醒,參互交錯地審察,是聖明國君治國的原則。大凡我說的這些話,不是用以逃避罪責,而是要用忠心規勸而死,希望陛下替黎民百姓深思熟慮地找到應遵循的正確道路。”使者說:“我接受詔令對將軍施以刑法,不敢把將軍的話轉報皇上聽。”蒙恬沉重地歎息說:“我對上天犯了什麽罪,竟然沒有過錯就處死呢?”很久,才慢慢地說:“我的罪過本來該當死罪啊。起自臨洮接連到遼東,築長城、挖壕溝一萬餘裏,這中間能沒有截斷大地脈絡的地方嗎?這就是我的罪過了。”於是吞下毒藥自殺了。
太史公說:我到北方邊境,從直道返回,沿途實地觀察了蒙恬替國修築的長城和邊塞堡壘,挖掘山脈,填塞深穀,貫通直道,本來就是不重視百姓的人力物力。秦國剛剛滅掉其他諸候的時候,天下人心尚未安定,創傷累累尚未痊愈,而蒙恬身為名將,不在這時候盡力諫諍,賑救百姓的急難,恤養老人,撫育孤兒,致力從事於百姓安定生活的工作,反而迎合始皇心意,大規模地修築長城,他們兄弟遭到殺身之禍,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嗎?哪裏是什麽挖斷地脈的罪過呢?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