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1.18京布
作者:彥文      更新:2021-09-16 12:56      字數:3231
  黥布,是六縣人,姓英。秦朝時是個平民百姓。小時候,有位客人給他看了相說:“當在受刑之後稱王。”到了壯年,犯了法,被判處黥刑。黥布愉快地笑著說:“有人給我看了相,說我當在受刑之後稱王,現在,大概就是這種情形了吧?”聽到他這麽說的人,都戲笑他。黥布定罪後不久被押送到驪山服勞役,驪山刑徒有幾十萬人,黥布專和罪犯的頭目、英雄豪傑來往,終於帶著這夥人逃到長江之中做了群盜。

  陳勝起義時,黥布就去見番縣令吳芮,並跟他的部下一起反叛秦朝,聚集了幾千人的隊伍。番縣令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章邯消滅了陳勝、打敗了呂臣的軍隊之後,黥布就帶兵北上攻打秦左、右校的軍隊,在清波打敗了他們,就帶兵向東挺進。聽說項梁平定了江東會稽,渡過長江向西進發,陳嬰因為項氏世世代代做楚國的將軍,就帶領著自己的軍隊歸屬了項梁,向南渡過淮河,英布、蒲將軍也帶著軍隊歸屬了項梁。

  項梁率師渡過淮河向西進發,攻打景駒、秦嘉等人的戰鬥中,黥布驍勇善戰,總是列於眾軍之首。項梁到達薛地,聽說陳王的確死了,就擁立了楚懷王。項梁號稱武信君,英布為當陽君。項梁在定陶戰敗而死,楚懷王遷都到彭城,將領們和英布也都聚集在彭城守衛。正當這時,秦軍加緊圍攻趙國,趙國屢次派人來請求救援。楚懷王派宋義擔任上將軍,範曾擔任末將軍,項籍擔任次將軍,英布、蒲將軍都為將軍,全部歸屬宋義統帥,向北救助趙國。等到項籍在黃河之畔殺死宋義,懷王趁勢改任項籍為上將軍,各路將領都歸屬項籍統轄。項籍派英布率先渡過黃河攻擊秦軍,英布屢立戰功占有優勢,項籍就率領著全部人馬渡過黃河,跟英布協同作戰,於是打敗了秦軍,迫使章邯等人投降。楚軍屢戰屢勝,功蓋各路諸侯。各路諸侯的軍隊都能逐漸歸附楚國的原因,是因為英布指揮軍隊作戰能以少勝多,使人震服啊!

  項籍帶領著軍隊向西到達新安,又派英布等人領兵趁夜襲擊並活埋章邯部下二十多萬人。到達函穀關,不得入,又派英布等人,先從隱蔽的小道,打敗了守關的軍隊,才得以進關,一直到達鹹陽。英布常常擔任軍隊的前鋒。項王分封將領們的時候,封英布為九江王,建都六縣。

  漢元年(前206)四月,諸侯們都離開項王的大本營,各回到自己的封國。項王擁立懷王為義帝,遷都長沙,卻暗中命令九江王英布等人,在半路上偷襲他。這年八月,英布派將領襲擊義帝,追到郴縣把他殺死。

  漢二年,齊王田榮背叛楚國,項王前往攻打齊國,向九江征調軍隊,九江王托辭病重不能前往,隻派將領帶著幾千人應征。漢王在彭城打敗楚軍,英布又托辭病重不去輔佐楚國。項王因此怨恨英布,屢次派使者前去責備英布,並召他前往,英布越發地恐慌,不敢前往。項王正為北方的齊國、趙國擔心,西邊又憂患漢王起兵,知交的隻有九江王,又推重英布的才能,打算親近他、任用他,所以沒有攻打他。

  漢三年,漢王攻打楚國,在彭城展開大規模的戰爭,失利後從梁地撤退,來到虞縣,對身邊親近的人說:“像你們這些人,不配共同謀劃天下大事。”負責傳達稟報的隨何近前說:“我不理解陛下說的是什麽意思。”漢王說:“誰能替我出使淮南,讓他們發動軍隊,背叛楚國,在齊國把項王牽製幾個月,我奪取天下就萬無一失了。”隨何說:“我請求出使淮南。”漢王給了他二十人一同出使淮南。到達後,因為太宰作內主,等了三天也沒能見到淮南王。隨何趁機遊說太宰說:“大王不召見我,一定認為楚國強大,漢國弱小,這正是我出使的原因。使我得以召見,我的話要是說的對呢,那正是大王想聽的;我的話說的不對呢,讓我們二十人躺在砧板之上,在淮南廣場用斧頭剁死。以表明大王背叛漢國親近楚國之心。”太宰這才把話轉告淮南王,淮南王接見了他。隨何說:“漢王派我恭敬地上書大王駕前,我私下感到奇怪的是,大王為什麽和楚國那麽親近。”淮南王說:“我麵向北邊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隨何說:“大王和項王都列為諸侯,北向而以臣子的身份侍奉他,一定是認為楚國強大,可以把國家托付給他。項王攻打齊國時,他親自背負著築牆的工具,身先士卒,大王應當出動淮南全部人馬,親自率領著他們,做楚軍的前鋒,如今隻派四千人去幫助楚國。麵北而侍奉人家的臣子,本來是這個樣子嗎?漢王在彭城作戰,項王還未曾出兵齊國,大王就應該調動淮南所有的人馬,渡過淮河,幫助項王與漢王日夜會戰於彭城之下。大王擁有萬人之眾,卻沒有一個人渡過淮河,這是垂衣拱手地觀看他們誰勝誰敗。把國家托付給人家的人,本來就是這個樣子嗎?大王掛著歸向楚國的空名,卻想紮紮實實地依靠自己,我私下認為大王這樣做是不可取的。可是,大王不背棄楚國,是認為漢國弱小。楚國的軍隊即使強大,卻背負著天下不義的名聲,因為他背棄盟約而又殺害義帝。可是楚王憑借著戰爭的勝利自認為強大,漢王收攏諸侯之後,回師駐守城皋、滎陽,從蜀、漢運來糧食,深挖壕溝,高築壁壘,分兵把守著邊境要塞,楚國要想撤回軍隊,中間有梁國相隔,深入敵人國土八九百裏,想打,那麽又打不贏,攻城又攻不下,老弱殘兵輾轉運糧千裏之外;等到楚國軍隊到達滎陽、成皋,漢王的軍隊卻堅守不動,進攻又攻不破,退卻又逃不出漢軍的追擊。所以說楚國的軍隊是不足以依靠的。假使楚軍戰勝了漢軍,那麽諸侯們自身危懼,必然要相互救援。一旦楚國強大,恰好會招來天下軍隊的攻擊。所以楚國比不上漢國,那形勢是顯而易見的。如今大王不和萬無一失的漢國友好,卻自身托付於危在旦夕的楚國,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疑惑。我不認為淮南的軍隊足夠用來滅亡楚國。隻要大王出兵背叛楚國,項王一定會被牽製,隻要牽製幾個月,漢王奪取天下就可以萬無一失了。我請求給大王提著寶劍歸附漢國,漢王一定會分割土地封賜大王,又何況還有這淮南,淮南必定為大王所有啊。因此,漢王嚴肅地派出使臣,進獻不成熟的計策,希望大王認真地考慮。”淮南王說:“遵從你的意見。”暗中答應叛楚歸漢,沒敢泄露這個秘密。

  這時,楚國的使者也在淮南,正迫不及待地催促英布出兵,住在賓館裏。隨何徑直闖進去,坐在楚國使者的上席,說:“九江王已歸附漢王,楚國憑什麽讓他出兵?”英布顯出吃驚的樣子。楚國使者站起來要走。隨何趁機勸英布說:“大事已成,就可以殺死楚國的使者,不能讓他回去,我們趕快向漢靠攏,協同作戰。”英布說:“就按照你的指教,出兵攻打楚國罷了。”於是殺掉使者,出兵攻打楚國。楚國便派項聲、龍且進攻淮南,項王留下來進攻下邑。戰爭持續了幾個月,龍且在淮南的戰役中,打敗了英布的軍隊。英布想帶兵撤退到漢國,又怕楚國的軍隊攔截殺掉他,所以,和隨何從隱蔽的小道逃歸漢國。

  淮南王到時,漢王正坐在床上洗腳,就叫英布去見他。英布見狀,怒火燃胸,後悔前來,想要自殺。當他退出來,來到為他準備的賓館,見到帳幔、用器、飲食、侍從官員一如漢王那麽豪華,英布又喜出望外。於是就派人進入九江。這時楚王已經派項伯收編了九江的部隊,殺盡了英布的妻子兒女。英布派去的人找到當時的寵臣故友,帶著幾千人馬回到漢國。漢王又給英布增加了兵力一道北上,到成皋招兵買馬。漢四年七月,漢王封英布為淮南王,共同攻打項籍。

  漢五年(前202),英布又派人進入九江,奪得了好幾個縣。漢六年,英布和劉賈進入九江,誘導大司馬周殷,周殷反叛楚國後,就調動九江的軍隊和漢軍共同攻打楚國,大敗楚軍於垓下。

  項籍一死,天下平定,皇上置酒設宴。皇上卻貶低隨何的功勞,說隨何是迂腐保守、不合時宜的讀書人,治理天下怎麽能任用這樣的人呢。隨何跪在皇上麵前說:“當陛下帶兵攻打彭城時,項王還未曾出兵去齊國,陛下調動步兵五萬,騎兵五千,能憑這點兵力奪取淮南嗎?”皇上說:“不能。”隨何說:“陛下派我和二十人出使淮南,一到,陛下就如願以償,這是我的功勞比步兵五萬,騎兵五千還要大呀。可是陛下說我是迂腐保守不合時宜的讀書人,這是怎麽回事呢?”皇上說:“我正考慮您的功勞。”於是就任用隨何為護軍中尉。英布就剖符做淮南王去了,建都六縣,九江、廬江、衡山、豫章郡都歸屬英布。

  漢七年,英布到陳縣朝見皇上。漢八年,到洛陽朝見。漢九年到長安朝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