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1.7秦始皇統一中國
作者:彥文      更新:2021-09-16 12:56      字數:1723
  秦國剛剛兼並天下,下令丞相、禦史說:“前些時候韓王交出土地,奉獻國王的印章,請求成為藩臣。不久背棄了約定,與趙國、魏國聯合起來背叛秦國,所以我興兵討伐,俘虜了韓國的國王。我以為這是件好事,大概可以偃兵息革了。趙王派他的丞相李牧來簽訂盟約,所以送回了他的作人質的兒子。不久趙國背叛了盟約,在我國太原起兵反抗,所以我興兵討伐,抓獲了它的國王。趙國公子嘉自立為代王,所以我又發兵消滅了他,魏王最初說定臣服秦國,不久與韓國、趙國陰謀襲擊秦國,秦國吏卒前往討伐,摧毀了魏國。荊王獻納青陽以西的土地,不久違背約定,進攻我國南郡,所以我發兵討伐,抓到了荊國國王,平定了荊地。燕王頭昏腦亂,他的太子丹暗中指使荊軻做賊,秦國吏卒前去討伐,滅亡了他的國家。齊王采用後勝的計策,不讓秦國使者進入齊國,打算興兵作亂,我派吏卒去討伐,俘虜了齊國國王,平定了齊地。我這微不足道的人,發兵誅暴討亂,靠著祖先宗廟的威靈,六國國王都已各服其罪,天下完全平定了。現在不改換名號,就不能頌揚建立的功業,流傳後世。希望議論一下帝王的稱號。”丞相王綰、禦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都說:“過去五帝管轄千裏見方的地區,在這個地區之外的侯服、夷服,有的諸侯朝貢,有的諸侯不朝貢,天子不能控製。現在陛下調遣義軍,誅暴討賊,平定天下,四海之內,設置郡具,統一法令,這是從上古以來所沒有過的,五帝也望塵莫及。我們謹慎地和博士討論,都說,‘古代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高貴。’我們冒著死罪獻上尊號,王稱為‘泰皇’。天子之命稱為‘製’,天子之令稱為‘詔’,天子自稱叫‘朕’。”秦王說:“去掉‘泰’字,留下‘皇’字,采用上古表示地位稱號的‘帝’字,叫作‘皇帝’。其他遵照議定的意見。”(對已經決定了的名號,)下達製命說:“可以。”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皇帝下達製命說:“我聽說遠古有稱號,沒有諡號,中古有稱號,死後根據生前行跡確定諡號。這樣做,就是兒子議論父親,臣子議論君王,很沒有意義,我不采取這種做法。從此以後,廢除諡法。我是始皇帝。子孫後代用數計算,從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襲無窮。”

  始皇根據五德終始的嬗遞次序進行推演,認為周朝得到了火德,秦朝代替周朝的火德,遵循五行相勝的法則現在應是水德的開端。改變一年的首月,十月初一群臣入朝慶賀。衣服、旄旌、節旗都祟尚黑色。數目用六作標準,符、法冠都六寸,輿車寬六尺,六尺為步,駕車用六匹馬。把河改名叫德水,作為水德的開始。為政強硬果決,暴戾苛細,事情都依法決斷,刻薄嚴峻,沒有仁愛恩德,沒有溫情道義,認為這樣才符合五德演變的原則。於是急迫地加強法製,囚禁很久的罪犯也不赦免。

  丞相王綰等建議說:“各國諸候剛被消滅,燕、齊、荊地遼遠,不在那裏立王,就沒有人來安定燕、齊、荊。請把皇帝的幾個兒子立為王,希望得到皇帝的讚成。”始皇把王綰等人的建議交給群臣討論,群臣都認為很適宜。廷尉李斯建議說:“周文王、周武王所封立的同姓子弟很多,然而後來的族屬疏遠,互相攻擊、如同仇敵,諸侯交相討代,周天子不能禁止。現在依靠陛下的神靈統一了天下,都劃分成為郡縣,皇帝的子弟和功臣,都用國家的賦稅重加賞賜,(這種局麵,)很容易治理。天下沒有二心,這就是國家安定的方法。封立諸侯是不適宜的。”始皇說:“天下苦於無休止的戰爭,是因為有諸侯王的緣故,依靠宗廟之靈,剛剛平定了天下,再去建立諸侯國,這是自我樹敵,而要求得安寧,豈不是很困難的嗎!廷尉的建議是正確的。”

  把全國劃分為三十六郡,郡設守、尉、監。百姓改稱“黔首”。天下歡聚宴飲。收集天下兵器,集中在鹹陽,熔鑄成鍾鐻,又鑄造了十二個銅人,每一個重一千石,安置在宮廷中。統一法律製度和度量衡標準。規定車子兩輪距離相同。書寫采用統一的文字。全國地域東至大海和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門朝北開的地區,北據黃河為屏障,順著陰山直至遼東。把天下豪富十二萬戶遷徙到鹹陽。秦國各王的陵廟和章台、上林苑都在渭水南岸。秦國每消滅一個諸侯國,就描模它的宮殿,在鹹陽北坡上仿效建造,南臨渭水,從雍門以東到達涇水、渭水匯流地區,宮殿室宇、空中棧道和繚繞回旋的閣道連續不斷。從諸侯國擄掠來的美女、鍾鼓,都安置在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