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關於《項羽》一書編寫進展的說明
作者:彥文      更新:2021-09-16 12:56      字數:1156
  關於《項羽》一書編寫的進展,公告如下:

  1、本書定名為《項羽》,而不是《項羽虞姬傳》或者其他名稱,是因為我們在宿遷原項王故裏景區發現了類似的著作,編者是宿遷學院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深得我們的景仰和信任。筆者曾有幸購得其中的一冊,因為住址的多次搬遷,我將她轉贈給所在村落房屋主人的女兒。由於宿遷城市的擴大,村莊已經拆遷,隻有留下的高大的白楊,綠葉婆娑,有時在微風中颯颯作響 ,有如高台之上項羽和虞姬的靈魂在隨風起舞;我們可以想象,在夏天的暴雨和冬天的狂風中,她所承受的催折。我現在隻希望她也能成為一幅靜止的油畫,在金黃色的花海之中,讓我回憶河流的柔美、鄉村生活的靜謐;讓我在田園牧歌之中,感受到他(她)們的純樸和善良。

  2、我們已經反複說明,以《項羽》為名的著作存在重名的現象是由於筆者才疏學淺、淺陋無知所致的。“翠者,羽卒也。”出自一位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任職的作家筆下,筆者不可掠美,隻能通過類似的著作推測他的寫作內容和風格。我們隱約的知道,她應該成書於六七十年代,那是我們八十年代以後的年青人不可穿越的曆史時期。

  3、有些網站提供了許多關於項羽的資料,這些資料,我們一直認為是很有價值的,有些內容甚至是至關重要的,有些是需要特別指明的。17K 小說寫作網(因網址為17k所以有此簡稱)具有許多關於寫作時章節處理方麵技術性的優點。有些作家的講座記錄中有關於抄襲的說明,甚至談及在不同的國度裏對於抄襲與學術研究中對公認的研究成果引用的區別與差異,而無論這些研究成果是有無商業價值的。

  4、本書的兩種文言文稿本編寫於宿遷,這裏是項羽的故鄉,它曾讓我的思緒回到項羽所處的時代。現在,至少這兩種稿本已為世人所知。以現代語體編寫的第一稿同樣成書於2009-2012年,由於某些微不足道的原因,也許它將僅為少部份人所知了。

  關於本書的裝禎,我們現在無法提供任何預測性的表述。一些被廣泛傳播的圖書可以供我們參考,如: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999年1月北京第一版,2010年1月第4次印刷由北京大學已逝教授張冠堯所譯的法國作家司湯達名著《紅與黑》;馮友蘭所著的《中國哲學簡史》和林語堂所著的《蘇軾傳》也可以給我們帶來許多啟示。在寫作《項羽》一書過程中同時創作的散文或雜文的編輯工作,方法可以參照魯迅先生的一些文章選集。

  因各種原因,本文的寫作出現了不可預測事件所導致的中止現象。我們不可能再單純的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於計算機和網絡設備存在的問題或故障所引起的。因此,本文沒有完全表述的事項,如關於兩種文言文底稿的電子文本和數碼印刷的紙質版本,文本的內容請讀者自行參閱以前發布的公告。

  歡迎大家關注尚未定期發布,但是我們可以肯定在本書編寫期間將會持繼發布的公告。

  周五 於 宿遷 毛彥

  201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