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項羽》文言文版第二次修訂說明
作者:彥文      更新:2021-09-16 12:56      字數:2443
  這次修訂增補了幾條重要史料,彌補了以前的缺憾。

  這一版本的優點是采用簡體字橫排,易於閱讀、內容全麵,缺點是比較繁複。我們一直試圖選取約十餘萬字以繁體橫排或豎排編訂成書,以現代語言編寫的譯本也正在進行潤色修改。

  為了保證史料的全麵,本書大部份內容,起於範增的出生,終於文景之治。與項羽同時代的漢初人物已凋零殆盡,功臣之後也大多成為平民百姓,漢初大政方針和所定政策的影響,已經顯現。劉邦和項羽的王霸之爭、劉邦和秦始皇治國方略的優劣,應該可以依據這些史料作出判斷。

  書中有些內容,如自《楚世家》選取的關於楚懷王的介紹,在第一章附錄和第二章項氏立楚懷王一節中存在重複,這是刻意而為。以使讀者對曆史背景有所了解,以激發讀者的興趣。“項氏立楚懷王”一直是史學界的熱點,有許多未解之迷,留待讀者學習思考。

  書中有些內容,如薄太後、竇太後事跡,事在呂後之後,已是漢文帝、漢景帝時事,本書依然收錄。原因是由於事跡感人,編者出於偏愛而編入的。盡管《史記》的作者有良史之材,秉筆直書,以當時執掌政權的漢武帝之威武,不能屈其節,但畢竟是漢朝的史臣。漢室太後的事跡真實、完備,真切、感人,相比之下,項羽隻有“本紀一篇垂史筆”,至於虞姬,則連其名亦不載。現在有些學者,試圖從漢初婦女的地位推測虞姬其人,這也是本書編入兩位太後事跡的原因。

  秦帝國的崩潰,給項羽展示自己的才華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他也在曆史的舞台上演出了威武雄壯的一幕。在楚漢戰爭中,項羽部下的將領,隨著項羽軍事實力的下降,叛變和投降的有不少。或者說,由於部下將領和謀士的叛變投降,項羽一方的軍事實力不斷下降,軍事機密不斷外泄。由於治國方略的不明朗、軍事才華遠遠超過政治才能,由於出身於貴族的“仁而愛人”,對個人情操的堅持,項羽在鴻門宴上當斷不斷,反受其害。

  隨著戰國時代的終結,統一的、封建的中央集權製度的建立,“皇帝”製度的誘惑,對春秋時代弦歌雅樂般政治理想的追求已經成為絕響。項羽卻陷於其中不能自撥,渴望建功立業、裂土封王的將領和謀士不斷背離而去。即使在項羽所擅長的軍事領域,也遇到了威脅。在有知人知明的劉邦和謀士蕭和、張良的不懈努力下,劉邦的得力將領不斷增加。

  漢初名將,以淮陰人韓信盡得兵家之略,是中國曆史上無可爭議的軍事家,讀者應該是熟悉的。據說項羽曾有兵法一章,名為《項王》,遺憾的是,在劉邦命令韓信、張良“申軍法”之後竟失傳了,再也沒有找到。也許這正是劉邦所期望的,但我們認為這並不影響本書關於項羽史料的完整性。無論是韓信還是張良,都沒有兵法流傳於世,直至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被追認為魏武帝的曹操注解《孫子兵法》,軍事思想才有所發展。一般認為,劉秀所創立的東漢取代西漢,隻是戰爭規模的擴大,戰爭的激烈程度,是遠遠不及反秦戰爭和楚漢戰爭的。

  漢初所定的法律,以入關之初的“約法三章”最為人所稱道。漢興以後,“蕭和次律令”。蕭和所定的《漢律》在秦律的基礎上,去除“夷三族”和“連坐法”,增加《興律》、《戶律》和《廄律》,合為九章,稱《九章律》。《漢律》是“漢承秦製”的一部份,在法律史上有重要地位,影響巨大。可是,在封建時代裏,皇帝的意誌和命令有時也起到法律的作用。在特殊時期,甚至經常超越法律,必須無條件執行。漢武帝時有一位法官說,“皇帝所說的話,寫下來,就是法律”,這可能是現代的讀者無法想像的。

  灌嬰和周勃是劉邦的同鄉,《史記》隻記載其戰功,有如現在的求職簡曆,功績赫赫。而為人處事之道,接人待物之情,乃至音容笑貌,戎馬英姿,隻有麵試相處之後才能知道,可是,我們怎麽才能與兩千年前的將軍們朝夕相處呢?

  筆者是宿遷人,自小就知道宿遷是項羽出生的地方,深受楚漢文化的熏陶。常常在燈下想像灌嬰和周勃的為人,與身邊的人物相對比,以為有功績且受人尊敬者當如是。記得有一段時間,“敦厚少文”常為人所引用,在農村“大老粗”、“靠邊站”也是常常聽到的習語,柳陰下、池塘邊多是沉默寡言的年青人,其中不泛熊腰虎背者。設使在兩千年前,文可援筆立就、倚馬而待,武可躍馬揮戈、馳騁疆場。灌嬰和周勃,應該是這樣的人吧!

  因為秦末分封與郡縣之爭、項羽分封諸侯、劉邦分封同姓子弟,對這些重大曆史事件的評價引起史學家的爭論。周勃之子周亞夫以三個月的時間平定了因為劉邦大肆分封導致的吳楚叛亂,編者借機編入了周亞夫的故事。事非曲直,已成往事,真將軍的風采,讀者自可領略。

  豐縣、沛縣與古時的下相,現在的宿遷相距不過百裏,因蕭何而名的蕭縣與豐、沛緊鄰。宿遷曾歸淮陰管轄,與徐州緊鄰,彭城之戰的舊址,依然白楊蕭蕭、鬆柏常青;古代的濉水、濰水、氾水已在黃河泛濫之後無處可尋,項王故裏幾經興廢之後在大運河畔巍然屹立;韓信、張良、項梁的墓地,讓人發思古之幽情。秦末漢初,一直具有反抗傳統的泗水群雄,奮起亡秦,何其雄偉!而後同室操戈、兄弟相爭,何其悲壯!

  因為是用文言文編寫的,有些曲折感人的民間傳說無法編入,留待現代文中補充。增加了在情節中很重要,但真實性很可疑的兩篇資料。一篇據說是出自項羽筆下的《垓下檄文(書)》,另一篇是在鴻溝中分天下前侯公代漢王說服項羽送歸劉公和呂後的說詞。因為以前編寫時時間的倉促、緊迫,文本的對比不夠工整,這次作適當調整。

  第四章中的詩詞部份,依據網友提供的網頁文件,筆者刪除了自己所收集詩詞中與之相重複的部份內容。因為印刷的要求,全部改為黑色,這樣沒有網頁文件美觀,但是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減少讀者不必要的支出。這些文件,我們盡可能的為讀者保留。

  曆史著作追求真實,想像和評論需要有一定的依據。詩詞和評論的作者,如果無法查找到確切的出處,則署以“佚名”。明顯是偽托名家的作品,即使是確需摘錄引用的佳作,經反複審核之後,仍無結果,也作同樣處理。

  相信經過這次修訂,以後不會有大的改動。至於因史料不足而無法定論之處,如"還定三秦"的曆史細節等問題,將在現代文中展開探討,如有疑問,請來信。

  2012.12.08

  雙河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