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
背景色:前景色:字体:[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項羽》文言文征求意見版後記
作者:彥文      更新:2021-09-16 12:56      字數:1266
  本書是為編寫《項羽》一書而收集的文言文資料。主要依據是《資治通鑒》和《史記》,也參考了《漢書》、《戰國策》、《左傳》、《國語》、《尚書》等相關史籍。以《資治通鑒》文本為正文,以《史記》記載的相關史料為釋文,相互引證,注意時間的連序與事件記述的有序完整,盡可能的讓編年體和記傳體兩種不同體裁的史籍能恰當的融合在一起。

  本書是以北極星書庫的電子書《史記》和互聯網上廣泛流傳《資治通鑒》文言文和白話文對照的版本為底本收集整理的,必要時與學術界通行的繁體字豎排或橫排版本的古籍相核對並撰寫校勘記。采用簡體字橫排本的方式刊印,是為了麵向現代社會熟悉這種閱讀方式的廣大普通讀者。

  《資治通鑒》原書正文字號大一些,《史記》的釋文字號小一些,以便於識別。同為史學名著,《資治通鑒》和《史記》各自不同的風格、體裁和成書的過程,相信已為讀者所熟知,在此不再贅述。

  全書約三十萬字,與項羽直接相關的部份為第二章和第三章,約有十餘萬字。其餘的內容,是介紹項羽所處的時代背景、同時代的重大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對後世的影響。如果讀者因為對這部份內容很熟悉或因為不重要而感到繁縟,可以略去不讀。不得不這樣做,是為了全麵收集史料,免去讀者尋章摘句之苦;同時,也是為了達成與已逝的宿遷本地項羽研究者曾任文化局長的楊永傑先生的約定。因為他曾編寫的一冊十餘萬字圖文並茂的內部印行資料《項羽史話》為我所熟讀,他所居住的小巷,就在我讀高中時的宿遷中學的門前不遠處,所以我曾向他表述編寫一本介紹項羽的圖書的意願,他表示認同,並提出要求:“非三十萬字不可。”

  為了撰寫一部介紹項羽的圖書而收集編寫這樣的一冊三十萬字的原始資料,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無論是出於史學或文學價值,這樣的資料應該早已存在,應該是由於我學識不足和見聞狹隘的原因,而不得一睹芳容。許多年來的默默期待,使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開始嚐試前人走過的路,中國古典文學的雍容典雅、質樸無華,讓我流連忘返,無法停下自己的腳步。無論存在多少缺點或錯誤,畢竟又是幾度春秋,我無法將編寫過程中美妙的感受傳達給讀者,正如不是很個讀者都將會這些缺點或錯誤告訴我。

  宿遷是項羽的故土,楚漢文化在項王故裏的英風中吹拂了兩千多年,我相信每一個宿遷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項羽在。關於項羽的傳記已有許多種,宿遷本地人編寫的文集、資料更是層出不窮。我查看過這些傳記、文集和資料,時代特征和編寫的風格各不相同,可謂文采粲然、蔚為大觀,可是,我仍然強烈的感覺到,我需要再為項羽編寫一冊傳記,作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印記。

  我不知道這個想法能否成為現實。兩千多年來,項羽的故事世代傳承,關於項羽的著作浩如煙海,我所編寫的《項羽》也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湮沒不足道,但《史記》和《資治通鑒》的榮光將隨日月而不朽。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讓我們重新回到古典文學的質樸與典雅中,去探尋“反本開新”的路途。

  毛彥 E-mail: yanwen8848@163 QQ:37291988

  2012.08.15 壬辰 六月二十八日 於 江蘇省宿遷市八一西路38號 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