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編寫的一些說明和進展
作者:
彥文 更新:2021-09-16 12:56 字數:2650
我要編寫的圖書,有《項羽》叢書、散文集《正午的陽光下》、近代中國曆史故事集《梅園記》。文選有:《中國古典散文選讀》、《中國古代詩歌選讀》、《新詩選讀》、《近現代散文選讀》、《毛**詩文選讀》,還有一些專業的科技圖書、論文結集,等等。計劃是很龐大的,可惜都隻是設想。因為個人出版傳統的紙質圖書太困難了,在博客發表的文章又過於草率,而且是免費的。沒有收入的來源,計劃總是難以實現。
《磐橋修辭》緣起於《項羽》一書的編寫。因為是古代人物傳記,作者不可避免的會有自己的想像,以個人經曆推測傳記中主人公的感情。在文學作品中是常用的方法,在嚴肅的曆史著作中是不允許的,這就是本書的緣起。體例是仿照《馬橋詞典》的,這本書曾讓我在工作之餘欣喜若狂,但本書隻是模仿,沒有抄襲的意思。
因為是命名為“修辭”的書,所以大多是詞匯的辨證、詞意的推敲、標點的訂正。之所以編寫這本書,在緣起中已經說了,是因為《項羽》一書的編寫。在編寫過程中,我們發現存在許多難題,其他問題暫不提及,僅僅是文本的複核就有許多困難。如通假字、異體字、繁體字的簡化,等等。這些常見的問題,匯總到一起,使我感到驚訝,感歎自己知識的淺薄,工作作風的草率、工作態度不夠端正。古籍的整理,並不是語文考試成績好就可以做得好的,也不隻是人力、物力、財力的事。在曆史上,“整理國故”曾經在學者之間引起長久的爭論,這些爭論,現在可能隻為學術界極少數學者所了解、熟悉,這些史實,我們並沒有完全掌握。
關於《項羽》一書的編寫,我們已經編出了兩個稿本,都是文言文。一冊是《史記》和《資治通鑒》文本的對比,另一冊是按章節、時序以文言文編寫的體例。這兩冊稿本的PDF文檔已經公開,幸而是公開,後來因為計算機的故障,現在已經很難再公布它的進展了。
我們在網絡上收集到了曆代史籍對項羽的評價,我為此製作了PDF文檔,遺憾的是由於計算機的問題,後來沒有找到,好在大家可依據網絡資料再重新加以整理。應該說,這一名為《古籍中的項羽》的文檔,是很有價值的,單獨成書,也不是不可能的。
我們還設想將與項羽和虞姬有關的詩詞收集起來,加以校對、訂正,作為單行本印行。隻所以這樣做,是因為這些詩詞比較散亂,而且數量較多。以現代語言所寫的近體詩固然可以排除在外,古體詩數量應該是有限的,且不可能再增加。現代人寫的古體詩,境界能超凡脫俗,立意能震古爍今,應該是很難的,應該是極個別的現象。
我們還設想以現代語言編寫一冊《項羽》專著,一冊優秀論文的結集。這兩冊圖書的詳情,將在該書的緒論或引言中說明。這樣,至此,關於《項羽》一書,規模已擴大到五、六冊的樣子。單冊圖書已經無法容納了,作為叢書來編寫和出版,已經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再補充一些,關於《項羽》的文言文版本。我們在2012年8月15日和2012年12月,分別編寫了以文言文對比為主的版本和編年體的兩種版本,一共有四十餘萬字。這兩種我們分別試印了一冊和十冊,供我們自己學習改進或分送親友以征求意見。這兩種版本,都有改進的餘地。
本文是依據已發表的其他圖書的摘錄擴展而來的。我們在上文中說到,“現代人寫的古體詩,境界能超凡脫俗,立意能震古爍今,應該是很難的,應該是極個別的現象。”我們又收集到了這樣的詩集,有些近現代詩人,也有很深的古體詩的修養,確實可以寫出超凡脫俗、震古爍今的作品,如劉紹棠:“烏江渡口蒙朧月,不唱虞姬也涕零。”
這冊詩集,名為《古今詩人詠項羽》,是宿遷市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編印、詩詞協會承辦的免費交流的內部資料。應該說與公開出版物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希望能列入“項羽”叢書的書目,不知讀者是否歡迎,原編者是否同意。
宿豫區曾經組織過一次盛大的研討會,邀請了一些國內著名的學者。我可能是沒有資格參加也無緣參加的了,我隻看到一張當地主流報紙的報道,曾經保留過一段時間,可惜現在再也找不到了。作為這次研討會的成果之一,是《項羽研究》一書的出版。這樣的研討會,在宿遷應該並不鮮見,在沭陽--虞姬的故裏(也有人認為虞姬是現在蘇州或湖州地區的人)也應該為人所知。我曾參加過這樣的會議,會議中經常會對以前的研究加以回顧、總結,提出新的見解。因此,關於項羽的研究,每一天都是會有變化的。項羽網(xiangyu.cc)有專題的網絡期刊,歡迎大家瀏覽。
對我來說,最有紀念價值的關於項羽的一冊圖書仍是《史記》,十多年前我在考研的繁忙中在路邊的一個攤販那裏所購的。曾在必要時,選擇其中重要的一部份,拆成薄薄的一冊。畢竟是司馬遷關於項羽最初的史料,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我們在編寫中收集了大量的資料,這些資料可能因為我個人計算機的故障很難再找回來。幸好我們留下了資料的目錄,可以在互聯網中下載。有些現代文的資料更為詳細完整了,如百度百科關於夏、商、周和春秋戰國的表述。因此,我們推測,《項羽》現代文的重寫,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將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至此,我們總結《項羽》的版本和相關書目如下:
1、以《史記》和《資治通鑒》文本對比的版本。
2、以時序編年的版本。這兩種版本均由我編寫,讀者可以參考已發表的“後記”、“校勘記”或“修訂說明”等文章。
3、《古籍中的項羽》是依據互聯網下載的,我曾校勘後生成PDF文檔,遺憾的是由於我個人計算機配置不足和數據保存及遷移方麵的原因,後來沒有找到,好在我們仍然可以依據互聯網上的資料重新下載校對。
4、關於項羽的詩詞,以前網上論壇中有較為全麵的資料,總計大約有六七十首。現在《古今詩人詠項羽》一書,所收的唐代至清代作品238首,作者194人。現代詩人作品332首,作者260人,更為全麵豐富了。
5、曾有《漢初風雲人物》一書,是以現代文編寫的。自《史記》中選擇的同名人物傳記,有時也是需要的,遺憾的是現在不再公開出售,也沒有購買的便利條件,當時也沒有記下出版社的名稱。關於這本書的商業價值,在這裏,因為與我們的學習探討沒有太大的關係,不再詳述。
關於《項羽》文言文的有關情況,就是這些。與現代文有關的情況,我們另文介紹。
本文是從他其他圖書中摘錄的,加以補充修改,補充的部份,也就是前文所說的需要提到議事日程的內容,所以顯得有些淩亂,希望能得到讀者的諒解。
本文寫於數月前的冬季,現在又到了春暖花開的季節,再回顧冬天的事情,有些清冷感覺已經難以找到了。可能會給讀者帶來異樣的滄桑感。這次修改,隻是個別的字句,便於大家的閱讀和理解。
2013年4月22日晚,於 雙河庭院 彥 文
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因而由此导致任何法律问题或后果,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