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孫權與大臣的爭端
作者:葉苑風      更新:2022-02-04 01:57      字數:2174
  袁紹向何進建議說:“從前竇武他們想要消滅宦官,反而被宦官所殺害,隻是因為消息泄露。五營兵士一向畏懼宦官的權勢,而竇氏反而利用他們,所以自取滅亡。如今將軍兄弟同時統帥禁軍勁族,部下將領官吏都是俊傑名士,樂於為您效命,事情全在掌握之中,這是天賜良機。將軍應該一舉為天下除去大害,垂名後世,不要錯過這個機會!”何進於是向太後建議,請求全部撤換中常侍及以下的宦官,委派三署郎官代替他們的職務。但何太後不答應,說:“從古至今,都是由宦官來管理皇宮內的事情,這條漢朝的傳統製度,不能廢掉。何況先帝剛剛去世,我怎能衣冠整齊地與士人相對共事呢!”何進難以違背太後的意思,打算暫且誅殺最跋扈的宦官。袁紹認為宦官最親近太後和皇帝,百官的奏章及皇帝詔命都由他們來回傳遞,現在如果不徹底除掉,將來一定會有後患。但是何太後的母親舞陽君和弟弟何苗多次接受宦官們的賄賂,知道何進要消滅宦官,屢次向何太後進言阻止,又說:“大將軍擅自殺害左右近臣,專權獨斷,削弱國家。”何太後心中疑慮,認為他們的話有理。何進新近掌握重權,但他一向對宦官們既尊敬又畏懼,雖然羨慕得到除去宦官的美名,但心中不能當機立斷,因此事情拖下來,久久不能決定。袁紹又為何進出謀劃策,勸他多召各地的猛將和英雄豪傑,讓他們都率軍向京城洛陽進發,以此來威脅何太後,何進同意了這一計劃。主簿陳琳勸阻說:“民間有一句諺語,叫‘閉起眼睛捉麻雀’。像那樣的小事,尚且不可用欺詐手段達到目的,何況國家大事,怎麽可以用欺詐辦成呢?如今將軍身集皇家威望,手握兵權,龍行虎步,為所欲為。這樣對付宦官,好比是用爐火去燒毛發。隻要您發動,用雷霆萬鈞之勢當機立斷,發號施令,那麽上應天意,下順民心,很容易達到目的。然而如今反而放棄手中的權柄,去征求外援。等到各地大軍聚集時,強大者就將稱雄,這樣做就是所謂倒拿武器,而把手柄交給別人一樣,必定不會成功,隻會帶來大亂罷了。”何進不聽。典軍校尉曹操聽說後笑著說:“在宮中服務的宦官,古今都應該有,隻是君王不應該給予大權和寵信,使他們發展到現在這個程度。既然要懲治他們,應當除去首惡,隻要一個獄吏就足夠了。何至於紛紛攘攘地征召各地部隊呢!假如要想將他們一網打盡,事情必然會泄露,我將看到此事的失敗。”[7]侍禦史鄭泰也勸諫說:“董卓為人強悍,不講仁義,又貪得無厭。假如朝廷依靠他的支持,授以兵權,他將為所欲為,必然會威脅到朝廷的安全。您作為皇帝國戚,掌握國家大權,可以依照本意獨斷獨行,懲治那些罪人,實在不應該依靠董卓作為外援!而且事情拖得太久,就會起變化,先前竇武之事的教訓並不久遠,應該趕快決斷。”尚書盧植也認為不應當召董卓,何進都不接受。鄭泰於是辭職而去,告訴荀攸說:“何進是個不容易輔佐的人。”[8]

  何進的僚屬王匡與騎都尉鮑信都是泰山人,何進讓他們回鄉去召募軍隊。又召東郡太守橋瑁屯兵成,讓武猛都尉丁原率領數千人進軍河內郡,焚燒黃河的孟津渡口,火光直照到洛陽城中。這些行動都以消滅宦官作為口號。[9]

  董卓這邊接到何進召他進京的命令,立刻上路出發。同時上書說:“中常侍張讓等人,利用得到皇帝寵幸之機,擾亂天下。我曾聽說,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瘡癰潰爛雖然疼痛,但勝於向內侵蝕髒腑。從前趙鞅統率晉陽的軍隊來清除君王身邊的惡人,如今我則敲響鍾鼓到洛陽來,請求逮捕張讓等人,以清除奸邪!”何太後仍然不答應。何苗對何進說:“我們當初一起從南陽來,出身貧賤,都是依靠宦官的扶助,才有今天的富貴。國家大事,又談何容易,覆水難收,應該多加考慮。應暫且與宦官們和解。”董卓到澠池時,何進更加猶豫不決,派諫議大夫種邵拿著皇帝詔書去阻止董卓。董卓不接受詔命,一直進軍到河南。種邵迎接尉勞他的軍隊,並勸令他退軍。董卓疑心洛陽政局已發生變動,命部下用武器威脅種邵。種邵大怒,用皇帝的名義叱責他們,士兵都害怕地散開。於是種邵上前當麵責問董卓,董卓理屈辭窮,隻好撤軍回到夕陽袁紹怕何進改變主意,便威脅他說:“矛盾已經形成,行動跡象已經顯露,將軍還想等待什麽,而不早作決斷?事情拖得太久會發生變化,就要重演竇武被害的慘劇了!”何進於是任命袁紹為司隸校尉,假節,有不經請示就逮捕或處死罪犯的權力。又任命從事中郎王允為河南尹。袁紹命屬下的方略武吏去偵察宦官動靜,又催促董卓等人,讓他們派驛使緊急上奏,在奏章上聲稱要進軍到平樂觀。於是何太後大為恐懼,把中常侍、小黃門等宦官都罷免回家,隻留下一些何進所親信的人守在宮中。諸常侍、小黃門都去向何進請罪,表示一切聽從他的處置。何進對他們說:“天下動蕩不定,隻是由於厭恨你們。如今董卓馬上就要來了,你們為什麽還不早日各自回到自己的封國去!”袁紹勸何進乘此機會一網打盡,以至再三申明理由,但何進不許。袁紹又用公文通知各州、郡官府,假借何進的名義,要各地逮捕宦官們的親屬。[11]何進的密謀因時間太長,泄露了不少。宦官們感到恐懼,想改變局勢。張讓的兒媳是何太後的妹妹,張讓向她叩頭請求說:“我現在犯下罪責,理應全家回到家鄉。想到我家幾代蒙受皇恩,如今要遠離宮殿,心中戀戀不舍。我願再入宮侍候一次,得以暫時見到太後,趨承顏色,然後退到溝壑,死也沒有遺恨了!”這位兒媳向母親舞陽君說情,舞陽君又入宮向何太後說情。於是何太後下詔,讓諸常侍全都重新入宮服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