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兵出五丈原
作者:葉苑風      更新:2022-02-04 01:56      字數:2205
  漢靈帝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於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傳聞曹丕出生之時,天上的出現青色的雲彩而且形狀如車蓋,終日環繞其上,望見祥雲的人都以為曹丕將來非人臣之命。[6]他自幼天資聰穎,後天良好的教育成長環境,給予了他深厚的文學素養。年少成長的階段,廣學博覽,在曹操嚴厲督導之下,少年時代就通讀詩、論,長大一些就學習五經四部、史漢、諸子百家之言,[7]為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認為時下兵荒馬亂,教曹丕學射箭,六歲時,曹丕學會了射箭。八歲時,曹丕學會了騎馬。[8]從十歲起,曹丕隨父親征戰南北,長時間的軍旅生活鍛煉了強健的體魄,而且還豐富了他的見聞,為其詩篇創作積澱了大量的素材。隨著他年齡與閱曆的不斷成長,艱苦生活環境帶來的精神衝擊,逐漸形成了他特有的沉鬱性格氣質。[9]建安二年(197年),曹丕隨曹操南征張繡,張繡先降後反。曹操長子曹昂和侄兒曹安民遇害,年僅十歲的曹丕乘馬逃脫。[10]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丕被司徒趙溫舉薦,曹操認為趙溫舉薦他的兒子,並不是因為他真實的才能,派遣光祿勳郗慮持節奉策免趙溫官職。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任五官中郎將、副丞相。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南征孫權軍駐紮在曲蠡(今河南省臨潁縣繁城鎮),尚書令荀彧去勞軍,曾與曹丕有過對射箭技術的探討。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帶著曹丕等人回到亳州老家上墳、祭祖。事畢,曹丕等乘馬遊觀,經過東園,循著渦河,穿過高林,駐馬書鞭,寫下《臨渦賦》。

  立嗣之爭

  在曹操二十五個子嗣之中,先後出現於曹操視野裏的儲嗣候選人有四位:曹昂、曹衝、曹丕、曹植。最能當得太子者人選至少有二位,劉夫人所生長子曹昂和環夫人所生曹衝。曹丕是曹操的次子,曹昂死後,曹操還曾打算傳位其庶弟曹衝。曹衝是個神童,五六歲時智力已經“有若成人”。且天性仁厚愛人,常常為不慎犯了過失的設法解免,“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為此,曹衝深得曹操的寵愛,但曹衝十三歲患病夭折。在他死後,曹操曾對曹丕說:“曹衝之死是我的不幸,但卻是你的大幸。”曹丕後來也常對人說:“如若曹衝仍然健在,將沒有我的太子之位。”曹衝死後,有實質意義競爭儲嗣候選人的隻有曹丕、曹植二人了。不久,曹丕同母弟曹植以風流文采而展露頭角,深受曹操喜愛。於是就發生了曹丕、曹植兄弟間的立嗣之爭[11]。

  曹丕父子三人雕像

  曹丕父子三人雕像

  曹操長期在立嗣上狐疑不決,難免會影響下屬。時間一長,下屬間漸漸形成了擁護曹丕和擁護曹植的兩個集團。擁護曹丕的有賈詡、崔琰、司馬懿、陳群、桓階、邢頤、吳質等人,擁護曹植的有丁儀、丁廙、楊修、孔桂、楊俊、賈逵、邯鄲淳等人。他們各自結為黨羽,設計謀、造輿論,爾虞我詐,互相傾軋。擁護曹植的楊修出身東漢名門“弘農楊氏”,是個智謀過人的奇士,又身為曹操的主簿,消息特別靈通,對曹植十分有利,在他出謀畫策之下,曹植在這場爭奪戰中漸占優勢,有幾次機會能當上太子。[11]但因為曹植行為任性,平時不注意節製自己,而且還醉酒擅闖司馬門,終為曹操所不悅。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運用各種計謀,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丕作為儲君駐守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魏諷密謀攻鄴,與之同謀的陳禕自首,曹丕率眾平定變亂,誅殺魏諷。[12]曹丕作魏太子時期,積極組織文學團體並參與鼓勵文學創作,使得同類唱合詩賦作品由此而興,成為建安文學發展獨有之氣象。

  篡漢為帝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於洛陽,曹丕從鄴城至洛陽繼位丞相、魏王,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初登高位手掌大權的曹丕,麵對突而其來的權力交接,心理上不免有些激動和誌滿意得。麵對從乃父手中接管下來的國家,深感完成乃父複興國力和實現統一之遺誌,將是他人生今後任重而道遠的責任。

  曹丕從東漢末年,綱紀紊亂的曆史中吸取教訓,迅速將權力集中在手,穩定政權局勢。他深知隻有加強鞏固自己的集權,才能鞏固自己的權利寶座的重要性。他一開始就從內部權利製衡中著手,迅速做出反應。他籠絡和扶植自己的政治勢力,重新分配在權利蛋糕上的占有份額,同時打擊排除異己勢力。二月,任命賈詡為太尉,華歆為相國,王朗為禦史大夫。已卯,任命夏侯惇為大將軍。濊貊、扶餘單於、焉耆、於闐王皆各遣使奉獻。五月,冊封投降的山賊鄭甘、王照為列侯,又命蘇則督軍平定武威、酒泉和張掖的叛亂。七月,孫權遣使奉獻,同月,命夏侯尚、徐晃與蜀將孟達裏應外合,收複上庸三郡。武都氐王楊仆率種人內附,居漢陽郡。甲午,帶著軍隊駐紮在譙,在邑東以酒食慰勞六軍和譙郡父老。[13]

  漢家天下的政治局麵,早在董卓之亂後就已開始紊亂。曹操遷漢獻帝至許昌後,“挾天子以令諸侯”政令皆出於曹氏。在皇權的擁有上來說,漢獻帝已經成為一個傀儡。曹操雖然戎馬戰爭四方,但以臣子的身份正周旋在各個割據勢力之中。

  延康元年十月初一(220年11月13日,癸卯日),魏王曹丕下詔收斂、祭奠陣亡將士。[14]十三日(11月25日,乙卯日),漢獻帝正式禪讓帝位,曹丕三次上書辭讓。二十九日(12月11日,辛未日),曹丕登受禪台稱帝,改元黃初,改雒陽為洛陽,大赦天下。[15-16]黃初元年十一月初一(220年12月13日,癸酉日),以河內郡山陽邑萬戶奉漢帝為山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