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緩圖襄陽
作者:葉苑風      更新:2022-02-04 01:56      字數:2228
  曹操親自征討袁術,在蘄陽擒斬袁術大將橋蕤、李豐、梁綱、樂就,袁術再度奔逃到淮南。

  袁術於建安二年(197年)冬季,碰上大旱災與大饑荒,實力嚴重受損,江淮之間處處可見人吃人的慘劇。當時沛相舒邵(字仲應)勸袁術散糧救饑民,袁術聽後大怒,將斬之。舒邵說:“我知道一定要死,所以這麽做。我情願以自己一人的性命,從災難困苦中救出百姓。”袁術受感動,下馬拉著他的手說:“仲應,您隻想自己享有天下美名,而不願意與我共同分享嗎?”然而,此時袁術的衰敗已經無法逆轉。後來,其部曲陳蘭、雷薄叛變,在掠奪糧草後,奔赴於灊山。[12-13]

  建安四年(199年),走投無路的袁術,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陳蘭,卻為雷薄等拒絕,於是又將帝號歸於袁紹,[13][14]寫信給袁紹說:“天命離開漢室已經很久了,靠天下人扶持,政權出自私門。英雄豪傑爭奪追逐,分割地盤。這同周朝末年的七國沒有兩樣,隻有強大的一方吞並他方。袁氏稟受天命應當統治天下,符命祥瑞粲然昭著。現在您擁有四個州,戶口達百萬人,論勢力誰都不可能同您爭強,論地位誰都不可能比您高。曹操雖然想扶助衰弱的朝廷,怎麽能夠將斷掉的天命重新接上,將已經滅亡的朝廷重新振興呢?我恭敬地將天命送給您,希望您使它振興。”袁紹同意接納袁術。

  於是,袁術前往投奔袁紹長子、時任青州刺史的袁譚,[15]結果在路上被曹操派來的劉備、朱靈軍截住去路。袁術不得過,又退往壽春。六月,退軍至江亭。當時軍中僅有麥屑三十斛,時六月盛暑,袁術欲得蜜漿解渴,又無蜜。歎息良久,乃大吒曰:“袁術怎麽會到這個地步!”最後嘔血鬥餘而死。[14][16]

  袁術從弟袁胤畏曹操,不敢居壽春,率其部曲奉術柩及妻子依附袁術的故吏廬江太守劉勳。孫策破劉勳後,袁術的家眷被孫策所得。後來,袁術兒子袁耀,仕吳國郎中,袁術的女兒成為孫權的夫人,袁耀的女兒許配給孫權的兒子。

  袁紹出身於東漢後期一個勢傾天下的官宦世家“汝南袁氏”。從他的高祖父袁安起,袁氏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父親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將,早逝。袁紹庶出,過繼於袁成一房。袁紹相貌英俊,氣質威嚴,甚得袁逢、袁隗喜愛。憑借世資,年少為郎。袁紹二十歲出任濮陽縣長,有清正能幹的名聲。[2]不久,因母親病故服喪,接著又補服父喪,前後共六年。之後,袁紹拒絕朝廷辟召,隱居在洛陽。[3]

  這時是東漢統治日趨黑暗的年代,宦官專政愈演愈烈,殘酷迫害以官僚士大夫和太學生為代表的“黨人”。袁紹自稱隱居,表麵上不妄通賓客,其實在暗中結交黨人和俠義之士,如張邈、何顒、許攸等人。張邈是大名鼎鼎的黨人,“八廚”之一。何顒也是黨人,與黨人領袖陳蕃、李膺(兩人都是三俊之一)過從甚密。在黨錮之禍中,常常一年中幾次私入洛陽,與袁紹商量對策,幫助黨人避難。而許攸同樣是反對宦官鬥爭的積極參與者。袁紹的密友中,還有曹操,他們結成了一個以反宦官專政為目的的政治集團。袁紹的活動引起了宦官的注意,中常侍趙忠憤憤然地警告說:“袁本初抬高身價,不應朝廷辟召,專養亡命之徒,到底想幹什麽!”袁隗聽到風聲,斥責袁紹說:“你這是準備破滅我們袁家!”但袁紹依然不為所動。

  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以後,東漢朝廷被迫取消黨禁,大赦天下黨人。袁紹這才應大將軍何進的辟召。何進是漢靈帝劉宏皇後的異母兄,以外戚貴顯,統領左右羽林軍,對宦官專政不滿。袁紹有意借何進之力除掉宦官,而何進因袁氏門第顯赫,也很信任袁紹。[4]從此,兩人關係非同一般。當時,宦官的勢力仍然很大,中常侍趙忠、張讓等並封侯爵。郎中張鈞上書痛斥宦官專政之害,竟被捕殺獄中。

  中平五年(188年),東漢朝廷另組西園新軍,置八校尉。袁紹被任命為中軍校尉,[4]曹操為典軍校尉。但大權掌握在宦官、上軍校尉蹇碩手中,連大將軍何進要聽調度指揮。

  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漢靈帝病重,太子未立。在皇位繼承問題上,宦官與外戚何進的矛盾激化了。漢靈帝有兩個兒子:一個是何皇後所生,名劉辯;另一個是王美人所生,名劉協。群臣請立太子,漢靈帝因劉辯輕佻淺薄,很不中意,但廢嫡立庶,又擔心群臣反對,所以舉棋不定。蹇碩等宦官當然心領神會,最主要的是不願意大權落入何進手中,因此借口韓遂作亂,提議請大將軍領兵西上平叛。在這個關鍵時刻,何進洞悉宦官的詭計,以青徐黃巾複起為辭,奏請遣袁紹東進徐兗,待袁紹兵還,自己再西擊韓遂。不幾天,漢靈帝病死,蹇碩決定先誅何進,後立劉協,於是派人迎何進入宮計事,何進卻集結軍隊於宮外,嚴陣以待,而稱病不入。蹇碩迫於壓力,不得不立劉辯為帝。

  劉辯即位,何皇後以皇太後臨朝稱製,太傅袁隗與大將軍何進輔政,同錄尚書事。[5]這是外戚與官僚士大夫對宦官的一個勝利。這時,袁紹通過何進的賓客張津對何進說:“黃門、常侍這些宦官執掌大權已經天長日久,專幹壞事,將軍應該另擇賢良,整頓國家,為天下除害。”何進甚以為是,於是任命袁紹為司隸校尉、何顒為北軍中候、荀攸為黃門侍郎、鄭泰為尚書。同時受到提拔的有二十多人,他們都成了何進的心腹。[6]

  對此,蹇碩非常不安,再度謀劃誅殺何進,但被人告發,何進下令捕殺蹇碩。鑒於宦官蠢蠢欲動,何進恐怕發生意外,稱病不參預靈帝喪事。袁紹認為隻有殺掉所有宦官,才能免除後患。他對何進說:“從前竇武準備誅殺內寵,而反受其害,原因是事機不密,言語漏泄。五營兵士都聽命於宦官,竇武卻信用他們,結果自取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