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不要臉的李幕然
作者:葉苑風      更新:2022-02-04 01:56      字數:2300
  司馬炎為曹魏權臣司馬昭的長子,在曹魏嘉平年間封北平亭侯,曆任給事中、奉車都尉、中壘將軍,加散騎常侍,累遷中護軍、假節。後來在東武陽縣迎接常道鄉公曹奐入繼帝位,遂遷中撫軍,進封新昌鄉侯。[5]

  司馬炎站著時頭發拖到地上,手臂垂下時超過膝蓋。但他的弟弟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性孝友,多材藝,清和平允”,名聲高過司馬炎,因此司馬昭意讓司馬攸繼承王位。司馬炎詢問裴秀“人有相否”,裴秀見到司馬炎的異相,就歸心於他。羊琇也幫司馬炎出謀劃策,觀察時政得失,都讓司馬炎預先記住,以備司馬昭詢問。後來司馬昭正式提出立儲問題時,山濤、賈充、何曾、裴秀都反對立司馬攸,主張立司馬炎。於是在鹹熙元年(265年)十月丙午立司馬炎為世子。[6][113]

  鹹熙二年(265年)五月,魏元帝曹奐加司馬昭殊禮,進王妃為後,世子為太子,由此司馬炎也成為晉王太子。[7][114]同年八月,司馬昭中風猝死,司馬炎繼承父親的相國職位和晉王爵位。[8]

  登基為帝

  曹魏鹹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2],定國號為晉,史稱西晉,改鹹熙二年為泰始元年。

  西晉泰始二年(266年),立妃楊豔為皇後[9]。

  泰始三年(267年),立次子司馬衷為皇太子[10]。

  泰始四年(268年),司馬炎的母親皇太後王元姬去世[11],葬於崇陽陵[12];九月,青、徐、兗、豫四州發生大水,伊洛滿出河麵,打開糧倉賑濟災民[13]。

  泰始六年(270年),立壽安亭侯為南宮王;立皇子司馬柬為汝南王;吳夏口督、前將軍孫秀帶領他的部隊投降,擔任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為會稽公[14]。

  泰始九年(273年),立皇子司馬祗為東海王[15]。

  泰始十年(274年),吳國威北將軍嚴聰、揚威將軍嚴整、偏將軍朱買投降[16];同年,鑿開陝南山,決了黃河,使黃河往東注入洛水,以使漕運通暢[17]。

  司馬炎像

  司馬炎像

  鹹寧元年(275年),追尊宣帝司馬懿[18]廟號為高祖,景帝司馬師[19]為世宗,文帝司馬昭[20]為太祖[21];發生瘟疫,洛陽人口死亡大半[22]。

  鹹寧二年(276年),立楊芷(楊豔堂妹)為皇後[23];吳將邵凱、夏祥帶領七千餘人投降[24]。

  鹹寧三年(277年),將扶風王司馬亮改封為汝南王,東莞王司馬伷改封為琅邪王,汝陰王司馬駿改封為扶風王,琅邪王司馬倫改封為趙王,渤海王司馬輔改封為太原王,太原王司馬顒改封為河間王,北海王司馬陵改封為任城王,陳王司馬斌改封為西河王,汝南王司馬柬改封為南陽王,濟南王司馬耽改封為中山王,河間王司馬威改封為章武王[25];立皇子司馬瑋為始平王,司馬允為濮陽王,司馬該為新都王,司馬遐為清河王,钜平侯羊祜為南城侯[26];發生大風將樹拔起的事件,天氣突然變得寒冷,五個郡國降霜,傷害到了穀物[27]。

  鹹寧四年(278年),陰平、廣武連續發生多次地震[28];太醫司馬程據獻雉頭裘,帝以奇技異服典禮為由禁止雉頭裘傳播,並在殿前燒毀了它[29];吳國昭武將軍劉翻、厲武將軍祖始投降[30]。

  鹹寧五年(279年)與太康元年(280年),晉派大軍伐吳[31],東吳滅亡[32],從此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麵。

  太康元年(280年),河東、高平、三河、魏郡、弘農等不少地方下起了冰雹,傷害到了莊稼[33-35],頒行戶調式,包括占田製、戶調製和品官占田蔭客製。

  太康二年(281年),淮南、丹陽地震;東夷五國內附;郡國十六下了冰雹,大風拔樹,破壞了百姓的房子。江夏、泰山發生洪水,流亡的人口有三百餘家;上黨又遇到了暴風冰雹[36];有彗星出現在張和軒轅附近[37]。

  太康三年(282年),安北將軍嚴詢在昌黎打敗鮮卑慕容廆,殺傷數萬人[38]。

  太康四年(283年),多王去世[39-40],發生日蝕[41],袞州、河南及荊州、揚州發大水[42],牂柯獠兩千多個村落歸屬內地。[43]

  太康十年(289年),慕容廆投降晉朝[44]。

  司馬炎在位期間,封同姓諸王[45],以郡為國,置軍士,希望互相維係,拱衛中央。司馬炎采取一係列經濟措施以發展生產,屢次責令郡縣官勸課農桑,並嚴禁私募佃客。招募原吳蜀地區人民北來,充實北方,並廢屯田製,使屯田民成為州郡編戶。太康年間出現一片繁榮景象。晉武帝鑒於曹魏末期為政嚴刻,風俗頹廢,生活豪奢,乃“矯以仁儉”[46],不能自存者賜穀人五斛,免逋債宿負,詔郡國守相巡行屬縣,並能容納直言。還重視法律,親自向百姓講解賈充等人上所刊修律令,並親身聽訟錄囚[47]。

  去世

  滅吳後,司馬炎逐漸怠惰政事,荒淫無度。他為了鞏固皇權而大封宗室,使得諸王統率兵馬各據一方。然而,在晉武帝死後,諸王為爭奪中央權力,內訌不已,形成16年的內戰,史稱八王之亂。

  太熙元年(290年),司馬炎病重,沒有將國家大事托付給重臣,開國功臣都已去世,朝臣惶恐不安,無計可施。而國丈楊駿(楊芷之父)排斥公卿大臣,親自在司馬炎左右伺候,並趁機隨意撤換公卿,提拔自己的心腹。司馬炎病情稍有好轉,見楊駿所用之人不當,就嚴肅地對楊駿說:“怎麽能這樣做呢!”於是給中書下詔,召汝南王司馬亮與楊駿共同輔助王室。楊駿恐怕失去權柄與寵信,從中書那裏借來詔書看,並把詔書藏起來。中書監華廙恐懼,親自找楊駿要詔書,楊駿不給。過了兩天,司馬炎病危,楊芷奏請讓楊駿輔政,司馬炎點了點頭。於是楊皇後便召華廙與中書令何劭,口頭傳達司馬炎的旨意,讓他們作遺詔。遺詔寫成後,楊芷與華廙、何劭共同呈給司馬炎,司馬炎看了以後不說話,於兩天後駕崩,享年55歲,葬於峻陽陵[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