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地貌
作者:
寧城荒 更新:2021-08-31 05:48 字數:2207
“這還真是奇怪。”張行舟撓頭,“長江理論上幾乎不會斷流,而且兩次斷流都發生在延陵這一段,實在是太奇怪了。”
“事出離奇必有妖。”封煙說,“或許等下我們可以去長江一帶看一看。”
“嗯。”張行舟點點頭。
兩人說完之後,各自陷入沉默。
封煙繼續把頭望向窗外,透過玻璃窗,高空俯瞰下的長江蜿蜒入海,宛如一條長龍。
飛機在三個小時之後落地,抵達武進機場。
延陵隻是一個很小的縣級市,所以並沒有飛機場。武進市的飛機場,是離延陵最近的。
他們隻需要乘坐一輛大巴,一個多小時就可以抵達。
但是張行舟並沒有帶封煙坐大巴,在抵達這裏之前,他動用了一些人脈關係,調了一架直升機過來。
這可不是他的把妹手段,調直升飛機過來,是為了勘察地貌。
封煙也對直升機的到來很是驚訝,經張行舟解釋過後,才恍然大悟。
“原來是這麽回事,你考慮的還是蠻周到的嘛!”
“這就叫,大局觀。”張行舟笑笑,大步邁上直升飛機。
直升飛機從武進機場起飛,一路飛往延陵。
直升飛機特意挑選了延陵毗鄰的那段長江上方的航線,直升機的飛行高度比航班要低,所以距離長江越近,觀察的也就越清晰。
此時正值汛期,長江漲水,整條江河看起來就像是一條絲綢的帶子。
直升飛機飛了一圈,張行舟問封煙,“能看出什麽來麽?”
“仔細觀察了一下,這裏並沒有發現板塊運動的痕跡。周圍的平原地區地貌也並沒有改變的跡象,1954年,距今就是隻有八十年的時間,即便是板塊發生呼吸運動,再回落,對整個地貌的影響也是巨大的,至少會形成一定的落差感。可你看這一帶,一馬平川,完全不像是發生過板塊運動一樣。”封煙說。
聽她這麽一解釋,張行舟也想起來了一些關於板塊運動的真實事件。
許多年前川蜀境內地震,導致某個大型淡水湖外移了數千米,還有一些地區地震之後,板塊抬升了幾十米,出現了一座丘陵。
這些都是板塊運動的結果,板塊運動說起來簡單,但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正如封煙所說,不可能對地貌沒有改變。
但一路觀察下來,兩人的確發現這裏一馬平川,根本沒有地勢落差存在。
為了驗證這個觀點,張行舟從虛擬機上做了一番查詢,查找出了此段水域1954年以前的長江航拍圖。
他讓飛行員駕駛直升飛機又飛了一遍,結果對照發現,隻有沿岸的風景變化了一些,個別處增添了一些堤壩,整體流域拓寬了一些,除此之外,整條長江並沒有出現錯位移動或者改道的情況。
“你的判斷是對的,板塊運動的猜想,或許真的不成立。”張行舟說,“這裏的水域對照1954年之前並沒有多大區別,隻不過是周邊的風景變了,但水域還是穩定的。”
“板塊運動,就一定會帶來地震,洪水之類的災害,所以水域穩定就說明這些事情沒有發生。所以當年長江為什麽斷流,就更值得人深思了。既然長江沒有改道,就說明水道沒有被破壞。可水卻消失了,這種感覺就像是有什麽東西在上遊抽了一下子水,把水流給抽斷了。”封煙說。
“這得抽多少水,才能把長江的水流抽斷啊?!”張行舟覺得這依然是個大膽的想法。
“封煙,或許,我們應該去當地問問。”封煙提議。
張行舟覺得這個提議不錯,雖然當年的事情已經過去了七八十年,但是當地肯定有知道內情的人。
與其他們兩個在這裏胡亂猜測,倒不如去找一些老人問一問。
直升機把兩人放在了延陵的城區,兩人租了一輛車,前往當年長江發生斷流的村落。
租車是因為這樣顯得低調一些,同時又比坐車方便。不然那麽大一個直升機出現在村子裏,當地人肯定會覺得有什麽大事發生。
小老百姓向來就這樣,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被誇大其詞。
所以,張行舟覺得還是低調進村為好。
當年發生長江斷流的地域臨近的村落,叫小吳村。
當年還是個破舊的小漁村,如今在新農村建設的政策下,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富庶的村落。
公路直通村落,家家戶戶門前都是水泥路麵。
居民們住的是二層的洋房,現在大部分人都在村子裏的輕工業廠子裏麵上班,已經很少有人打魚為生了。
還有一部分人,搞起了畜牧業,養一些雞鴨。
兩個人到村子裏之後,立刻找人詢問,當地年齡比較大的老人住在哪裏。
因為如今哪怕是農村的醫療條件也都非常好,所以百姓們的平均壽命都很高,村子裏最年長的一位,今年已經將近一百歲了,據說頭不昏,耳不鳴,腿腳絲毫問題沒有。
那麽按照時間推算,當時事情發生的時候,老人應該已經成年了,一定有非常深的印象,因為有記載的,長江就隻斷流過這麽兩次。
在當地村民的熱心指引下,假扮為采風作家的兩人在村東邊找到了老人所住的位置。
這家和其他村民家一樣,住著差不多的房子,院落很大,院落不遠處就是一個養殖場。
如今這家已經是四世同堂,兩人摁響門鈴之後,出來迎接的是老人的兒媳婦,正在抱著自己的小孫子玩。
當地說的是一種小眾方言,兩人好不容易才溝通明白。
這時老人的孫子走了出來,也就是那個小孩子的爸爸,他是在外地讀的大學,所以普通話很好,就讓自己的媽媽帶著小孩去別的地方玩,自己則是帶領張行舟和封煙前往養殖場那邊。
他說老人平時閑來無事,總會在養殖場那邊待著。
老人養了一輩子雞鴨鵝,也是靠著養活這些家禽賺錢,把這一家經營起來的。
如今當年的的鴨架雞圈已經變成了大規模的養殖場,全部都是半自動化的養殖業態。
孫子大學畢業之後就回鄉創業了,把雞鴨鵝的事業搞得風生水起,還結了婚生了娃。
老人高興是高興,可是雞鴨鵝都不用他喂了,他的心裏突然像是沒有著落了似的。每天就坐在養殖場外麵的空地上曬太陽。
老人的孫子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