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 食盡春風
作者:路角的糕點屋      更新:2022-02-11 07:45      字數:2097
  小小的矛盾過去之後,方雩又問葉映雪:“那後天我也可以過去嗎?”

  “你不是要去學堂?”葉映雪訝異。

  “我看你們還挺早的,我可以過去吃了再過去。”

  葉映雪倒是不介意。

  “那樣也行。”

  於是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廚房裏的熱水也燒好了,兩個人各自去洗漱休息。

  第二天,葉映雪不再是主導去做的那個,而是在一旁協助指點,竟是一副把自己當成副廚的模樣,弄的張濤戰戰兢兢。

  好在那些粵式點心,張濤還不太會做,這些也是葉映雪來做的。

  張濤一邊忙著自己手頭的活計,一邊注意著葉映雪的動作,抽空把她做的那些步驟都記了下來。

  各種蒸籠一起上了不同的鍋,開始蒸製,隨後兩人就開始處理起麵條餛飩皮和調餡兒。

  林大娘也忙完了所有的切配工作,過來幫著一起。

  石頭本來要過來幫忙的,可是一早上過來,葉映雪讓他幹了一會兒活之後,廚房裏忙碌起來,就指了五張菜牌,告訴他每個字怎麽讀之後,就讓他自己到一邊去背和練去了。

  所有東西上鍋蒸之後,葉映雪就和張濤開始複盤剛才的準備工作,葉映雪自己並沒有開店的經驗,處理這種需要大批量或者控製出餐的流程也沒有多少經驗,張濤有在酒樓工作的經驗,但是對於這種早點鋪子的出餐量也不太肯定,兩個人便坐在那裏認真的回顧剛才的所有流程。

  石頭正在那裏認認真真的記五個菜牌上的字,把重複的字放在一起對比,然後自己的手指蘸著水在桌子上比劃,再全部抹去。

  他偶爾側頭看到葉映雪和張濤在認真討論,便趕緊低頭更加認真的去記。

  直到忙完了,葉映雪看到石頭自己在桌子上比劃,當即想起來自己隻教了他這些字怎麽讀,卻沒告訴他怎麽寫,因此石頭純粹是在靠自己的感覺比劃這些字。

  不過葉映雪自己寫字都是怎麽順手怎麽來,她也隻能教石頭認,寫字這塊,她不敢保證自己寫的筆畫順序一定是對的。

  這也是現代人離開學校之後大量使用電子設備而很少寫字之後的悲哀。

  不過葉映雪還是上前,把每個字的筆畫順序拿著水蘸著寫了一遍,然後說道:“自己先記,忘了的可以來問我。”

  “謝謝姐姐!”

  過了一會兒,老金帶著人過來幫葉映雪把鋪子的牌匾裝上了,這會兒牌匾上的字還沒露出來,裹著一大片紅布,這塊紅布是老金贈送的。

  葉映雪順便請了老金和他的學徒進店鋪來,把早上才做好的點心端了一些出來,請他們吃了一頓。

  老金嚐了個蝦餃,又馬不停蹄的啃了個雞爪,呼嚕下去一大碗粥,還嚐了一份小餛飩。

  “這也太好吃了,等開業之後,我一定要來嚐一嚐。”

  葉映雪的菜牌上都寫了價格,譬如說一籠蝦餃,四隻,三十文錢,一份豉汁鳳爪,四隻雞爪,二十五文錢,一份幹蒸燒麥,也是四隻,二十五文錢等等。

  相較於分量來說,這個價格有點兒偏高,老金看到之前也覺得一般人不會來吃,可是自己吃下去之後才覺得,物有所值,這個味道,絕對對得起這個價格。

  同時也意味著,這樣的早點鋪子,並不適合一般老百姓天天來吃,可以說葉映雪的目標客戶群體就不是那省吃儉用過日子的普通人。

  店裏麵最便宜的應該就是麵條了,一碗雞湯素麵五文錢,加上澆頭就往十幾文去了,其次是鮮肉小餛飩,一份十五個餛飩,雞湯打底,八文錢一碗。

  老金啃著一個豉汁鳳爪,嗦完了之後忍不住問道:“這個菜,你們一天得用多少雞爪子啊?”

  葉映雪笑了一下,沒有說話。

  她當然是單獨跟人訂的雞爪,雞爪骨頭多,就那麽一點皮,有些人買的時候恨不得攤主能把這個雞爪子給去掉。

  當然,有人不喜歡,就有人偏偏喜歡啃,所以這雞爪子單賣是有的,葉映雪幹脆找了攤主那邊訂的,不過葉映雪對雞爪的要求也挺高,需要個大肉厚實,因此每天能拿到的確實不多。

  不過在葉映雪看來,愛好啃雞爪子的人應當不多,隻是如今鋪子尚未開業,這些點心的受歡迎程度如何,她心裏也沒什麽底。

  不過讓人心裏安慰並心生期待的是,目前所有嚐了點心的人都說好。

  “對了,東家,咱們的鋪子叫什麽名啊?”張濤站在門口仰望招牌,隻是招牌現在被紅布蒙著,啥也看不到。

  “食春風。”

  葉映雪也沒瞞著,直接就說了。

  “食物的食,春風拂麵的春風。”

  張濤重複了兩遍:“食春風,食春風,”他回頭看向半開放廚房那邊層疊壘起的蒸籠,眼中驀然一亮,“來咱們鋪子,便能食盡千裏春風,果然是好名字!”

  一旁的老金不明白:“張師傅,這怎麽就是食盡千裏春風了?”

  張濤便笑著回道:“金師傅,你可知這些點心,都是哪個地方的特色?”

  老金搖了搖頭,張濤便仔細給老金說:“早上你吃的那兩樣點心,是來源於花州,花州你知道在哪兒嗎?在南邊,嶺南那邊,就是盛產荔枝那附近,靠著海邊的,從那裏到咱們這裏,都不知道幾千裏了。”

  “那些,”張濤指著牆上那一排三丁包翡翠燒賣的,“是金州那邊的點心,不是金州城的,是金州下麵的槐陽那邊的點心,槐陽距離咱們這裏不算遠,但是水路要走七八天,乘坐驢車得十幾天。”

  “從槐陽到花州,相隔也有上千裏遠,冬日裏這些點心的材料都得來不易,但是到了春日裏,很多東西很快就有了,咱們這鋪子,可不是食盡千裏春風?”

  老金一聽,一臉的恍然:“原來還有這麽個典故在裏麵,是我這個大老粗不懂了。”

  “不過我也覺得這個鋪子的名字挺好聽的。”

  葉映雪路過聽到,聞言便笑:“覺得好聽就成,那我這個名字就算起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