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恢複民生,長安的貴霜商人
作者:葡萄唐唐      更新:2021-10-16 13:22      字數:2109
  尚書仆射,為少府官員。

  “多謝聖上。”劉璋拱手道:“如今城外田地,已經丈量完畢,長安周邊百姓,皆已登記在冊,以臣之見,恢複長安民生,最為關鍵。”

  “此言大善!”皇帝讚許道。

  長安,作為大漢的陪都,此時作為大漢的都城,若是荒涼的話,皇室的顏麵何存?

  皇帝雖說年幼,但想要看到的市大漢蒸蒸日上的局麵,並非是政令不通。

  “不知蜀王想要如何恢複民生呢?”司徒常皓問道。

  這位已經六十的老人,對恢複民生,顯然是很上心的。

  能夠在這次的事情中活下來,讓這位老人,對生死已經看淡,若能在有生之年,讓大漢恢複繁榮的局麵的話,死而無憾。

  劉璋入主長安後表現出強勢,是正常的,畢竟劉璋不想就此放棄手中的權力,而朝中官員爭權奪利的手段,讓劉璋不得不慎重。

  “常司徒,本王認為,若想恢複民生,當還地於民,讓百姓有田可耕,不出數年,長安周邊,如何會有十室九空之景象?”劉璋含笑道,對這位大漢的司徒,他是比較尊敬的。

  常皓眉頭緊皺,顯然他清楚劉璋所言想要得到實現,很難。

  “還地於民?”百官議論紛紛,原本他們以為劉璋將大量的田地掌握在手中,是為了在戰爭取得勝利後封賞軍中將士,沒想到,竟然還有這個層麵的考慮。

  他們想要在這件事情上反駁劉璋,一時間竟然找不出理由,長安周邊已經是這般的景象了,還能更糟糕嗎?

  而劉璋治下,今歲將會風調雨順,是極大的誘惑,對那些因戰爭而流離失所的百姓來說,太過重要了。

  劉璋目光灼灼的看著常皓“莫非司徒認為,本王所言不行?”

  常皓搖了搖頭“蜀王能夠為百姓計,乃大漢百姓之幸也,若能執行,則長安以後的局麵必然繁榮。”

  有著實力雄厚的益州軍鎮守長安,這對於大漢的忠臣義士來說,看到了大漢中興的希望。

  若非是有著漢帝離開長安之舉的話,就不會損失那般多的忠臣。

  劉璋道:“此事若是由司徒負責的話,不知司徒可否願意呢?”

  “本官為大漢司徒,掌管民事,義不容辭。”常皓正色道。

  “若有難處,可命人告知本王,田地不能私下交易,為本王底線。”劉璋擲地有聲的說道。

  百官聞言,心中一凜,對劉璋這樣的規定雖說莫名,卻不敢輕易的違背,能夠從劉璋的手中得到城外部分的田地,本身就是萬幸了。

  廷尉宣播道:“如今長安城內,出現不少異族商人,不少百姓爭相為異族商人效力,且異族商人出手闊綽,在城內大肆收購物資。”

  “區區異族商人,趕走便是,還敢在大漢危難之際占便宜。”有官員不屑道。

  大漢帝國,實力強盛,作為大漢官員的驕傲,讓他們在對待異族商人的態度上,有些強硬。

  “商人願意前來,是好事,為何要趕走?”劉璋道:“若要長安繁榮起來,商人不可或缺,本王在益州之際,曾組建益州商會,效果斐然。”

  不少官員暗中鄙夷,商人是最底層的存在,堂堂蜀王,在提及商人的時候,竟然多有稱讚,這等事情如果流傳出去的話,會引來多少的議論。

  劉璋似乎是看出了在場官員的心思,冷笑道:“而今大漢局勢動蕩,諸侯征戰不休,若能讓治下得到迅速的發展,才是王道,為何要用以往的目光來看待商人呢?既然存在,就有道理。”

  “既然存在,就有道理?”司徒常皓眼前一亮“本官認為蜀王之言有理,動蕩之際,當采取非常手段。”

  負責禮儀祭祀的太常,當即站出來反對,然而此時他的反對在劉璋的麵前顯得是這般的無力。

  劉璋用益州強盛的事實,讓百官看到了支持經商的好處。

  “聖上,臣建議在長安組建商會,為長安繁榮增磚添瓦。”劉璋道。

  異族商人的錢,可是比較好賺的,大漢的絲綢、瓷器,到了異族,價格直線上升。

  益州有貴霜商人出現,而且出手非凡,給劉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能夠與異族商人有著更多的往來的話,對長安的發展肯定會有不小的刺激。

  以迅猛的發展,帶動長安的繁榮是劉璋最為想要看到的,至於說在這樣的過程中會采取的是什麽樣的手段,當長安真正繁榮起來之後,並不是那麽的重要了。

  益州的商人,將會大舉前來長安,甚至不少益州的家族也會聞風而動。

  相對於益州而言,長安若是得到了真正的穩定和發展的話,遠遠不是益州能夠相提並論的。

  以長安為樞紐,一旦繁榮,難以想象。

  益州軍此次進攻李傕等叛逆所取得的成就,直接改變了不少益州家族,從益州走出去,讓家族更加的強盛是他們迫切想要看到的。

  或許離開益州是冒險的舉動,對於可能會取得的成果而言,這樣的冒險是值得的。

  畢竟當前的長安可是大漢的都城,有劉璋在長安,他們可得到的支持必然是很大的。

  “廷尉所言的異族商人,不知是何方商人?”劉璋問道。

  廷尉宣播道:“據說是貴霜的商人。”

  “貴霜商人?”劉璋雙眼微微眯起,暗道貴霜商人太活躍了。

  “明日讓這些異族商人,到本王府上。”劉璋道。

  按照貴霜商人的描述,貴霜,是一個實力雄厚的帝國,周邊的大宛、康居等,對貴霜帝國,敬畏有加。

  貴霜商人能夠不遠前來,可見貴霜的繁榮。

  劉璋迫切的想要讓長安的局勢穩定下來,繼而得到發展,需要大量的金錢作為支撐。

  無論是係統中的作坊,還是準備在長安城外修建兵營,那可都是需要金錢的。

  綿竹大營,為益州軍提供了諸多的精銳,可綿竹距離長安遙遠,總不能每次訓練將士,都要讓將士前往益州吧?

  以長安為中心,穩定下來,對劉璋才是最為有利的,而在長安城外修建兵營,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