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原來他們是這樣的天字部
作者:君不叫      更新:2021-08-23 12:53      字數:2432
  拋卻季漢丞相這個身份,諸葛亮在當世的名聲並不比他的幾位兄弟更顯赫,他昔日功績也並不比司馬懿、呂蒙等人更突出,畢竟季漢從頭到尾都沒能打出蜀地,他又在司馬懿手上屢屢吃虧,任誰看來,他都算不上那個時代最出色的人物。

  但隻要深度了解過三國曆史的人,都能發現他的不凡之處。

  無論是孫權,還是曹操,他們的起點都很高,麾下名臣猛將數不勝數,但劉備除了關張趙,啥也沒有,便是這樣近乎一窮二白的狀況,硬是被諸葛亮給帶上了天下三雄的寶座。

  季漢前期,諸葛亮親自出手並不多,大多時候他都將最顯眼最容易出成績的位子讓給別人,因為那些人在那些位子上,會幹得比他更出色,而他若想以一己之力對抗有眾多天字部成員支持的曹操與孫權,唯有集合所有人的智慧與能力。

  所謂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大抵如此。

  當劉備還在世時,他便是這樣做的,也正因此,那時的他有很多時間去思考自己的第一行者傳承問題,畢竟這是任何一位行者都必須麵對的事。

  行者傳承並不簡單,也更不是你想不傳就不傳的,任何膽敢放棄傳承的行者,都會遭到難以想象的懲罰。這一點無須證明,繼承行者之位後自有感應。

  但諸葛亮並不想培養出來的傳人再被天字部帶入攪亂九州的深淵裏去,他有了別的打算。

  第一行者傳人很快就找到了,那是一名漢中少年,庶族,家境還算不錯,諸葛亮收其為弟子後,對外稱其乃是一名僮兒,然後他又收伏薑維,大張旗鼓地讓薑維在世人麵前拜自己為師。

  但無論少年還是薑維,都不是諸葛亮真正的打算。

  薑維是季漢的未來,但於行者傳承上,他隻是個幌子,是少年的幌子;但少年其實也是個幌子。

  諸葛亮鑽研十餘載,終於找到一個方法,能在自己死後,將《青冥經》傳給後來人,這個方法,便是《西蜀密錄》。

  司馬神愛的《玄黃經》之所以能隔代傳到石蘆兒,是因為這位地字部第五行者將自己的兒子石曦收入門下做了傳經行走,而湊巧石曦的孫女石蘆兒便符合第五行者傳承要求,最為關鍵的是,石蘆兒出生時,石曦還活著。

  由此可見,讓傳經行走將行者傳承傳下去,需要極其苛刻的條件,若是要傳給自己後人,那就隻能撞大運了。

  很顯然,當初的諸葛亮並未在自己後人中找到能傳經的行走,就算找到了,他也不敢確定這名後人能活到家族中出現行者傳承者,他沒司馬神愛那麽好的運氣。

  也正是因為傳經行走的條件太過苛刻,太難尋找,行者傳承無法在行者死後進行才會成為三部的共識,三部將此奉為圭臬,他們深信無人能改變這一點,但他們低估了諸葛亮。

  但諸葛亮也高估了自己的後人,他壓根就沒想到,《西蜀密錄》中的暗語,直到兩百多年後才被人發現,發現者是他的第七世孫媳:庾氏。

  不過他同時也低估了一個人,那便是諸葛先生。

  他原本以為,後人讀這本《西蜀密錄》時,會先發現書中暗語,而後根據暗語指點,按照步驟解開書中封印,繼而獲得《青冥經》,至於是否能盡得其中傳承,看各人運氣,他卻沒料到,他的第八世孫諸葛先生,一個小名叫驌兒的家夥,竟一打開書,便被他留在其上的行者傳承秘符牽引,直接得到了第一行者傳承。

  而之後,諸葛先生竟是再無機會去讀《西蜀密錄》。

  若非博學而又有些文字潔癖的庾氏,冒著大不敬風險點評先祖文章,恐怕便是千年後也不會有人發現這些秘密。

  現在想想,前麵好幾代諸葛氏子弟,讀這本書時,未必就沒有人發現這些古怪的地方,但出於對先祖的尊重和避諱,他們恐怕是想也不敢多想的,自然就更不可能發現這個秘密。

  諸葛亮一生精明,算無遺策,恐怕還真沒算到這一點。

  也就諸葛先生這個天生狂放不拘成法的家夥才有這樣的機緣。

  這一晚,庾氏通宵未眠,幫著諸葛先生將《西蜀密錄》上那些俗體、筆畫有誤的字全都抄寫下來,而後,諸葛先生稍稍排列,便知道了那些秘密。

  對於三部的來曆,諸葛亮與毛容一樣,都不清楚,不過他在書中說,自顓頊絕地天通後,三部便存在於世了。

  顓頊氏絕地天通,現在看來有兩個原因,一是不希望神明再隨意插手人間事務,這是好事,雖有許多神明乃是道的化生,但他們畢竟不是道本身,而人間的延續與發展,唯有遵循道本身的規則,才有可能長久,神明過多幹預,弊大於利。

  第二麽,當然是不希望凡人心存妄念。當時的人以為隻要能到達天界,便可長生不死,以至很多人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不擇手段,在天下掀起一場接一場波瀾。

  不過,絕地天通並未完全隔絕天與地,神明與凡人的確不再能自由往來,但天與地之間,仍能互通消息。人能靠修煉而飛升天界,而神明也能受凡人所請降下凡間。

  但神明下凡是有限製的,譬如絕大多數時候他們隻能以神魂或分身的形式下凡,而且時間極短。

  現今修士的符咒中,最主要的一部分便是各種請神符咒,這些請神符咒便是請神下凡的。

  至於請來神明真身,那非得真名符文不可,馮玄那廝手中的,便是一本真名符文,是故他次次都能請來神明真身,委實羨煞旁人。

  但他也隻能請來地上神明的真身,天上諸神是絕無可能的——顓頊絕地天通,天道關上了天與地那扇門,誰也別想打開。

  但諸葛亮在書中說,天字部找到了一個方法,能將天上神明的神魂接引下界,長久停留。

  不是召請,而是接引,這兩個詞的差別,就如天與地之距離,關鍵就在“長久停留”上。

  換句話說,被接引下界的神明,能永遠留在人世。

  人間也有很多神明,但地上眾神與天上眾神,根本不能比,那是京官與縣長的區別啊!

  怪不得秦末漢初之際,一向位居三部之末的天字部膽敢向水字部發起挑戰,怪不得他們敢向劉邦許諾永生,原來,他們竟將天神接引了下來!

  諸葛亮還說,那位天神自下界之後,四百年裏,已斬殺了四名水字部行者。

  讀到這裏時,諸葛先生喃喃地說了一句:“不,是五名。”

  以石中人的修為,這世上除了天神,還有誰能殺他。

  可天字部做這些事,到底是為了什麽呢?

  獨掌九州?

  投靠天界之前,他們的實力雖位於水字部與地字部之下,名分上畢竟還是平起平坐的,而接引那位天神下來之後,他們便是天界的仆從身份了,事事都聽人命令,這買賣,不劃算啊!

  有道是寧為雞口不為牛後,天字部這麽精的一門,會做這種事?諸葛百思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