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三部興衰
作者:君不叫      更新:2021-08-23 12:53      字數:2220
  諸葛先生與劉鳳子跪在茅屋外,麵色不爽。

  茅屋的門敞開著,一名貌似四十來歲的農婦坐在門內,正在編一隻竹籃。

  農婦身著粗布衣衫,打扮不甚講究,但隻看麵容,便知她年青時亦是一名美人,隻是美人遲暮,向來是這世上最無奈的事。

  她已老了,手卻還靈巧。

  約莫半個時辰後,那隻精巧的竹籃終於完工,農婦收拾好工具,站起身拍了拍身上圍裙,神色淡然地走出門來。

  “跪累了麽?”她語聲柔和,看著很是關心二人。

  劉鳳子嘴一癟,沒有說話。

  婦人苦笑著搖了搖頭,揮揮衣袖,一股柔和力道將二人帶了起來。

  “你還是那般強,我就罵你幾句,你便在此跪了半日,我若是打你一頓,你豈非要找棵歪脖子樹上吊?”

  “不會的,師父,我會看著她。”諸葛先生舔臉笑道。

  “沒讓你說話!”婦人橫眉道,“偏你最是個愛惹事的,此次若非你多此一舉,豈會沾上那般因果。”

  諸葛縮了縮脖子,噤若寒蟬。

  “沾什麽因果,三派豈非一家,守望相助難道不是道理麽?”劉鳳子強嘴道。

  “你懂什麽!”

  婦人叱了一句,卻又歎了口氣,她拉過一張竹椅坐下,半晌才語重心長地道:“我從未與你說過關於三部的事,便是希望你能遠離這些是是非非,三部的過往,你們所知不多,豈是你說的那般簡單。”

  “可如今我們終是沾染上了,師父若還是不肯說,哪天我被人殺了,也隻有做個糊塗鬼。”

  “我地字部的傳人誰敢動!”婦人一拍竹椅,那股天生的睥睨氣勢勃然而發,就連諸葛也被驚了一跳。

  “您看,到頭來我還是得依仗這個名頭。”劉鳳子甚是機靈,一下便抓住了婦人的話頭。

  “什麽名頭,一道枷鎖而已。”婦人道,“阿奴,天地水三部,已存世無數年,自有曆史記載以來,三部便是如今這般狀況,互相監督,互相製約,但若說守望相助,卻從沒有過。”

  “你說三派一家,那當真是天大的笑話,哪裏能找見這樣的一家?”

  現如今,地字部九大行者仍在,算是三部裏最完整的一派,因此所保存的三部史料也最為詳細,他們知道三部所有過往,但哪怕在他們最古老的典籍中,三部也並未相親相愛過。

  從前,三部隱隱以水字部實力最強,自商周時,手握《原始武經》的水字部便已負責培養九州共主,天命之子,由此而下兩千年,幾乎每一代九州開國君主都是水字部門下弟子。這其中,有周朝的姬昌、姬發父子,也有始皇帝嬴政,還有漢高祖劉邦……

  據說劉邦還曾得到過九州鎮守使的信物,並以之斬殺意圖逆天而行的白龍,成就大漢四百年基業。

  不知為何,自漢初時起,天字部便一再插手水字部的事,他們派出門人屢次刺殺嬴政,在水字部放棄贏氏家族選擇劉邦後,卻又派出行者張良,幫助劉邦掃平天下。

  這種前後矛盾的行為,讓人完全猜不透他們到底想幹什麽,有鑒於此,一向不太管事的地字部也不得不派出門人韓信加入劉邦陣營,以防天字部生出什麽事端。

  天下平定後,天字部突然讓張良功成身退,而劉邦就在那時,向水字部舉起了屠刀。

  水字部五大行者遭到圍攻,死了兩個,其餘三大行者遁跡世外,不再出現,而地字部派出的門下行走韓信,也在這場屠殺中被波及。

  此後地字部為調查天字部這些詭異行為背後的深意,不斷派出門人行走世間,這些人在後來的曆史中大放異彩,幾乎都是現在人們所熟知的名人——諸如周亞夫、衛青、霍去病、程不識、李廣,個個都稱得上冠絕一時的人物,他們有的在朝廷有著極高的地位,所能獲知的秘密也就更多。

  經過兩百年不斷挖掘,當初劉邦突然對水字部舉起屠刀的原因,漸漸浮出水麵。

  ——天字部向劉邦許諾,助他永生,而條件就是,剪滅自己的師門:水字部。

  而當年水字部之所以會在秦朝一統天下不久便放棄贏氏家族,正是因為他們恪守天條,不允許嬴政追求永生,由此導致贏氏與水字部離心。

  水字部這般強大的存在都要嚴格遵守天條,為何天字部便能隨意許諾助劉邦長生?

  這成了地字部行者心中最大的疑惑。

  為了弄清楚天字部到底想做什麽,兩百年後,地字部與水字部聯手布了個局,他們明麵上扶持外戚王莽,暗地裏培養劉氏血裔劉秀,演了一場至今仍為人慨歎的“王莽篡漢”。

  天字部精擅謀略之道,向來隻有他們算計別人,從未被人算計過,但這一回,他們卻上了地、水二部的當。

  在他們暗中勾搭王莽的時候,水字部已經將劉秀培養成才。隨後,劉秀起兵討伐王莽,三年時間便定鼎天下,而在這個過程中,水字部與地字部終於搞清楚天字部所依仗的是什麽。

  他們,不知怎麽與天界聯係上了,竟私下裏,投靠了天界!

  無數年來,天地水三部的門規中,都有這樣一條:本門敬天法地,然不歸神域,不屬天界,除九州之存續安危,餘者不問。

  但顯然,天字部,已違背了這條門規,他們妄圖將能決定九州未來的水字部鏟除,將九州掌握在自己手中,或者說,掌握在天界手中。

  弄清楚事情原委的水字部與地字部發生了分歧,地字部認為既然天界都已插手此事,水字部再如何抗爭也是徒勞,三部沒有來曆,也就沒有靠山,根本不可能拒絕天界的收編。

  但水字部剩下的三名行者卻不答應,他們手握《原始武經》,能定九州禍福,這是責任,也是權力,他們不願意放棄手中權柄。

  於是地字部開始收縮勢力,漸漸隱於世外,而水字部則愈發活躍,企圖以九州氣運,強行對抗依仗天界威權的天字部。

  到了漢末,經過兩百年,水字部越發勢弱,三大行者也有兩名在找到傳人之前便身死道消,僅餘第三行者一人,還在孤獨地抗爭。

  而彼時,卻是天字部大放異彩之時,許多天字部門人都在漢末時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你的先祖諸葛孔明,便曾是天字部第一行者。”看著諸葛先生,婦人緩緩說出這句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