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老陳告狀 戴維“抓”我來審訊
作者:汴塘舞仕      更新:2021-08-23 06:53      字數:2119
  這個時候,戴維才騰出空來對我說,阿瑟,這位就是我剛剛路上說的威廉,林先生。

  我連忙回頭,再度伸出右手,說道,林先生,您好,我是阿瑟。

  林威廉握了一下我的手,說,了解,了解,阿瑟,謝謝,謝謝!

  簡簡單單的幾個動作,幾句話,就可以看得出來,這是一個有著儒雅風範的學者儒者,特別是當他說起話來也是輕聲細語,不緊不慢,讓人非常的受用,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接著他又問我是哪裏人。

  我還沒有回答呢,戴維就笑著接過話頭說,和咱們一樣。

  林威廉哈哈哈的笑了起來,說,這麽巧啊,三個老鄉啊。

  我一聽他這麽說,好奇心又起來了,趕忙問他道,林先生,您祖籍也是江蘇的?

  是啊,我祖籍是吳縣的,不過我倒是在浙江嘉興出生的。

  吳縣,奧,是蘇州的吧?

  對的,是屬於蘇州府的。

  奧,好像那一片還有吳江,吳中什麽的,都是吳語地區的中心地帶呢。

  是的,是的。

  那可是好地方啊,魚米之鄉,特別是最近這十幾年,蘇南發展的特別好,比我們蘇北強了可那不是一點半星的了。

  哎,說來慚愧,雖然是祖籍,我卻從小沒有在那裏生活過,一直到現在,我也就是10年前回去過一次代替父母祭祖,已經很久沒有回去了。

  奧,那您老家那邊還有親戚吧?

  是的,是的,有的,還有好多親戚呢,我們林氏和錢氏是當地的兩大家族。

  奧,那真不錯,嗬嗬嗬。

  ......

  到富林廠的時候已經12:40了,曾先生和陳小姐早就已經在門口等著了,戴維下車後讓我把後備箱裏的那個包拿了過來,然後直接甩給了曾先生,說,小曾,這是我從美國給你搜集到的最新的產品畫報,你拿去看看,讓設計人員參考參考,這可是明年新產品設計的風向標啊。

  曾先生趕忙伸出雙手去接,由於太重,差點沒掉地上,隻見他點頭哈腰,一臉媚笑,說,哥哥哎,多謝了,多謝了。林先生,您好,您好,好久不見,裏麵請,裏麵請。

  說著直接把我們帶到了小餐廳,他們幾個進了VIP廳,我和曾司機就在外麵,很快三菜一湯上來了,是排骨,藕片,空心菜和紫菜蛋花湯,就我和曾司機兩個人,是不是有點太奢侈了,不過這肯定是沾了戴維和林威廉的光了。

  這個時候都快一點鍾了,我早就餓了,兩個人立馬開始吃了起來,這曾司機跟著戴維那麽長時間了,可不是白跟的,知道很多關於戴維的事,我一打聽林威廉的事,他就對我全盤托出了。

  原來這林威廉雖然是美國人,可是他是後來移民過去的,在台灣的時候,他小時候和戴維是住在一個眷村的,他比戴維大上個七八歲吧,也就是說兩人是從小就認識的,威廉和戴維的哥哥還是小學同學呢。

  後來他去了美國留學,畢業後進了洛杉磯的一家禮品設計公司,一直做到了總監的位置。他們公司開始呢,隻是做設計的,並不做經營,可是後來被一家禮品商收購了,威廉因為自己對產品的深厚功力,又被調去了產品研發部門。

  非常湊巧的是戴維進了林道公司後,有一次陪同法蘭克去加州參加這家禮品進口商的供應商大會,竟然發現主講人是林威廉,嗬嗬嗬,人生就是這麽的奇妙。既然是從小玩到大的發小,那在不損害公司利益的前提下,什麽事情都好辦了,所以,林道公司得到的訂單額是逐年上升,可把法蘭克樂壞了。

  不過林威廉平時很少來大陸,主要是他工作繁忙,出遠差這種辛苦活,一般都是交給下邊人去處理了,不過每年的清明節和中秋節前後,他基本上都會安排來一次中國大陸的,於公,是工作需要,考察一下供應商,檢驗一下產品,視察一下生產。

  於私,他的父母都葬在了台灣,清明節肯定要回來祭拜的。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有著一個強烈的信念:就是我這一輩子要光宗耀祖,不能讓祖宗先人蒙羞。我們和別人起了衝突,可以對打,可以對罵,但是你不能侮辱我的先人,笑話我的祖宗,否則我會和你拚命。

  正因為我們對祖宗先人這種信仰和崇拜,才讓我們每個人做人做事都一個基本的道德底線,也正因為有了這個道德底線,每個人才不至於不知廉恥,肆意妄為,毫無底線。俗話說,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個神明就是我們的祖宗先人,在中國社會,如果某個人作為令人不齒,即使他取得了成功,也會被大家認為這讓他先人蒙羞了,而這也是對他的最大的不認可。

  而這樣的理念深入到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內心深處,是隨著每一個人從娘胎裏帶出來的,每年的祭祀祖宗先人,都是父親帶著兒子去祖宗墳前,焚香叩拜,培土修墳,在這個過程中就慢慢的把這個以祖宗為榮,為祖宗爭光的信念深深的植入到下一輩的心中。

  清明祭祖給了我們活著的人一個靜思的機會,好好的去反思自己以前人生的不應該,從而去修正自己的行為行動,為自己的以後人生增添一份色彩。現在很多人看到大家回去上墳,都認為是一種悲涼,物是人非事事休,這種悲涼是一種說不出的感覺,雖然心痛但是大家在清明節都還是會回去祭祀先人的。祭祀是我們中國人不忘本的一種突出表現形式,對社會道德和人倫思想具有教化作用,也讓中華文明綿延不斷。

  曆史上多少仁人誌士,為了不讓祖宗先人蒙羞,而慷慨赴難,殺身成仁。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無論離家多遠,無論離家多久,我們都永遠思念家鄉,因為那裏埋葬著我們的祖宗,埋葬著我們的先人。

  更重要的是,清明節回去祭祀,一可以緬懷已經故去的先人,二來可以見到許久未見的親人,和親戚朋友一起聚聚,這樣就更讓我們懂得珍惜眼前人,過好自己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