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男權社會
作者:碧蕊白蓮      更新:2022-02-19 22:28      字數:2164
  石原紗希依偎在石原正雄的臂彎之下,自言自語道:“日本年輕女孩子為什麽就如此熱衷於能夠成為全職太太呢?

  我雖然暫時還沒有成為真正的全職太太,但是感覺當一個全職太太也就那樣吧!我媽就是全職太太。”

  “你是坐著說話,不腰疼。你們女人願意成為全職太太的大前提就是基於另一半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和工作穩定性。

  這樣就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婚姻當中的風險程度,畢竟過日子是每天都離不開和錢打交道。其實吧!

  還是因為你們太過於雞賊,最後搞得一些男人都怕了你們。他們幹脆選擇一輩子不結婚,就一個人過。”石原正雄半認真,半說笑道。

  石原紗希側動了一下脖子上麵的腦袋,麵無表情的盯著他道:“才不是呢!”

  “不是才怪。對於大部分普通日本女孩子而言,全職太太就是她們最好的一個就業和出路所在。

  一個普通單身女性在日本社會是不容易找到一份正式社員的工作。哪怕找到了,也會在收入上麵比男性要少。

  事實上,日本普通女性往往從事的工作,還是集中在不穩定的時薪工上麵。每月也就十幾萬,二十來萬日元,甚至十萬日元一個月不到的情況也是有的。

  日本原本就是男權至上的社會。這一切的社會運轉機製又是圍繞著以男人為中心在展開。

  就目前而言,亞洲金融危機還沒有過去,連男人都不好找到工作,那就更不要說女人了。

  就算有工作崗位,資本家也會優先雇傭男性。一則,女性每月都有生理期。二則,有的行業確確實實地不適合女性。

  這其中就包括建築行業,長途運輸業等等高強度的體力勞動工作。”石原正雄絕對不是在信口開河。

  他不免在腦袋裏麵就想起了由NHK在2006年12月10日上映的紀錄片《窮忙族》當中的第兩部《靠努力就能脫貧嗎》當中一個叫鈴木裏美的例子。

  她每天打兩份工,連周末也要工作,隻睡四五個小時,都隻能夠勉強糊口。這都已經是2006年的事情,就更不要說1998年當下的那些日本普通女性當中的貧困人群了。

  “哥,換做是你,也會優先雇傭男性嗎?”石原紗希有的放矢的問道。

  “肯定的。誰讓你們女人的屁事兒多呢?”石原正雄直言不諱道。

  石原紗希不高興道:“就是因為你們這些手上握有資源,權力和資本的男人輕視女性,所以才會讓越來越多的女性陷入到貧窮當中去。”

  石原正雄點了一下頭道:“你難得一次說話是有些水平了。確實是不排除這一種情況在這裏麵。

  不過,對於資本家來說,雇傭男性的性價比總體上還是比雇傭女性的性價比要高出一大截。用女人,就要像男人一樣用,而用男人,可以像當牲口一樣來用。

  雖然少數行業,如護理,幼師等行業更適合於雇傭女性,但是從事這些行業的女性在收入上麵也不高。

  陷入進貧困的女性,最想過的生活就是擺脫貧困,過上普通人的生活。即便如此簡單的心願,也難以達成。

  貧困的可怕之處,一是在於一旦陷入進了貧困當中去,就如同陷入了沼澤地當中去一樣。這越是掙紮,越是陷入得越深。

  二是就在於代際傳遞。父母窮,那麽孩子也會大概率的跟著一直窮下去。孩子的孩子同樣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他們隻是把前人走過的路是進行了一個複製,又重新走了一遍而已。

  三是就在於會扭曲人性,放大了人性當中的惡。貧窮起盜心,窮凶極惡,窮山惡水出刁民……無一不是都在說明貧窮會引誘人去幹壞事。”

  他說到這裏提頓了一下,接著又道:“很多人對於日本曾經提出的一億中產的政治口號有著錯誤的理解。

  即便是日本經濟全盛時期,也沒有宣傳的那麽好。我建議你可以去看一本書叫做《飽食窮民》。算了,我知道你不喜歡看書,還是我給你大致講一下吧!

  那個時候的不少日本普通工薪族,表麵上看是有房有車,還能夠每年帶著老婆孩子外出旅遊,儼然就是一副中產階級的模樣和標配,而實際上,他們不是在強撐著,就是在死撐著。

  與此同時,那一個時代的日本女性也是價值最高的時期。年輕女孩子普遍都不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麽等著男孩子開車來接自己,要麽就是打車。

  哪怕是在婚後,妻子明明就知道自家不富裕,也不會外出去打工。總之,她們再窮都要挺著,不能夠被街坊四鄰,親朋好友說閑話。

  這樣還會讓自己的老公顏麵無光,會被人質疑收入不高,賺錢不多,工作能力不行等等。

  普通日本工薪族為了麵子,為了作為男人的尊嚴,完完全全地就是被裹挾了進去。他們雖然收入高,但是花銷更高。

  這種畸形的高消費從男孩子追女孩子就開始了。沒有車,誰會理你啊?這個時候的日本女孩子的身邊至少得有四個男孩子為她服務,那才能夠證明其自身有足夠的女性魅力和女性價值。

  年輕男孩子為了買車,哪怕分期年利率高達百分之四五十,也照樣會義無反顧,乃至趨之若鶩的去分期貸款買車。

  約會吃飯的地方不是高級餐廳,女孩子根本就不會赴約。送女孩子的禮物,必須是世界大牌的奢侈品。

  結個婚,度蜜月的地方,不是美國,加拿大,就得是去歐洲發達國家。除此之外,根本就不考慮。

  完全就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否則,年輕男孩子很大概率的就得注定單身,而不單身才是不正常的情況。

  七八十年代的整個日本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裏麵都充斥著各種物欲橫流,催生出了超前消費,借貸經濟的空前發展。

  日本人真正獲取到的幸福感,根本就不強。或許說是七八十年代的日本整個社會都陷入進了一種瘋狂和病態當中去。

  高強度的工作,長時間的加班,過勞死頻發是把普通上班族搞得筋疲力盡的同時,還讓許許多多地人要去麵對一係列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