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教育體係!
作者:愛妃家的鄭      更新:2022-04-09 14:24      字數:2228
  他四周的眾人也都是如此,下意識開口讀著。

  讀著讀著,眾人都察覺到了一股共鳴,仿佛這裏才是他們的家。

  隨著誦讀結束,學生們開始按照班級各自散去,僅僅花費了一刻鍾不到,操場上便沒有一人了。

  就在多倫等人站在學校的柵欄外,久久不願離去之時,後麵走來了一個慈眉善目的老者。

  老者見多倫等人跟著學生誦讀《大學》,心中升起了交談的興趣。

  走到了多倫等人身邊,開口說道。

  “這是馬尼拉第一座中等學府,前年才剛剛落成招生。”

  “這裏麵出來的學生,都是有資格報考大漢本土的那些大學的。”

  多倫轉頭,見到是一個老者在和自己說話,他開口道。

  “尊敬的老先生,多謝您為我解惑!”

  “這些學生的學問真好,每人都能背誦聖人文章!”

  老者點點頭說道。

  “應該的,不過啊,中等學府教授的東西重點可不在聖人文章上!”

  “聖人文章是幼 童啟蒙和初等學校的教授重點,等到了中等學府這一級別,教授的重點就開始偏向於實用學了。”

  “聖人文章雖然也要學,但重要性就沒有那麽高了!”

  現在的大漢的教育體係大概是這樣的。

  幼兒啟蒙其實學習的是識字和一些簡單的算數。

  初等學府時期開始學習聖人文章,學習儒家經典中的忠君愛國,仁愛愛民,孝道,禮儀等內容,算是思想教育。

  因為初等學府時期的學生是最容易接受思想教育的階段,所以大漢的實思想教育多集中在初等教育階段。

  而到了中等教育階段,就開始讓學生們籠統性的學習文理科的知識,入曆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

  但也是在培養學生的三觀形成!

  這個階段中,思想教育依舊有,不過比重卻是沒有初等教育多了。

  由絕對的主科變成了副科!

  和思想教育處於同等地位的,還有體育課。

  並不是說大漢不重視思想教育,而是大漢很重視體育課。

  大漢的體育課每天至少都要有一節,學生們要學習騎馬射箭,學習火槍射擊,學習走隊列……

  與其說是體育課,不如說是軍訓更合適。

  而等中等教育給學生們構建好一個完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給了學生們一副健康的身體之後。

  高等教育就開始培養真正的人才了!

  讓學生們分科學習,選擇自己最擅長的科目進行培養。

  尤其是理科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

  為大漢的科學發展培育人才!

  大漢的教育培養體係或許有問題存在,但是大漢這樣的教育培養體係,絕對已經超過了這個時代的任何一個國家。

  遠遠領先於世界!

  多倫聽到老者說聖人文章的教學比重降低,忍不住開口詢問老者。

  “老先生,聖人文章的教學比重降低會不會不好?儒家經典,聖人文章才是真正的基石啊!”

  老者有些疑惑了看了一眼多倫,心想這個紅毛鬼懂的還挺多。

  但他談性上來了,開口回答道。

  “這是自然,聖人文章才是基石!”

  “隻有接受教化,才能學會做人的道理,才能做一個合格的人,隻有把人做好了,才能做好其他的事情。”

  多倫聞言,忍不住點頭,因為他也是如此認為的。

  隻有學好聖人經典,才能做好其他事情!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被儒學給洗腦了的傻帽。

  老者摸著胸前的胡須,接著開口說道。

  “一般而言,那些真正研究儒學的,能夠解讀儒家經意的都被尊稱為大儒,他們將研究儒家經意視為一輩子最重要的事情。”

  “但是,往往而言,這些大儒的實際做事能力幾乎沒有!”

  “大漢需要大儒去研究儒家經意,也同樣需要大量的普通人來支撐這個國家的發展。”

  “這些普通人沒必要和大儒一樣能夠深入研究儒家經意,還要做出自己的解讀。”

  “他們隻要能夠簡單學習,明白聖人本意,知道什麽事情能做什麽事情不能做就可以了。”

  “再說了,聖人經典浩瀚如煙海,也不是誰都能學明白的!”

  “大多數的普通人隻要學一個大概也就可以了,研究經意的事情,交給那些大儒就是。”

  多倫若有所思的點頭。

  宣揚聖人教化沒錯,但宣揚聖人教化不能成為學校的主基調。

  培養大量的人才,為國家的發展和建設添磚加瓦,才是學校應該去做的事情。

  老者邀請多倫等人進學校參觀,但多倫答應了下來,隨著老者進學校轉了一圈。

  感受著四周的郎朗讀書聲,學生們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多倫臉上的表情充滿了向往。

  在他看來,大漢最偉大的地方不再軍事,不在科技,也不在文化上。

  而是大漢的學習通道是開放的,受教育眾一直都在下行,從被壟斷,到機會公平,誰想學都可以!

  從春秋時期的知識和教育資源被貴族壟斷,兩漢魏晉時期知識和教育資源被世家門閥壟斷。

  再到唐宋明三朝出現科舉,知識和教育資源開始下行,普通的地主也能接觸到學習嗬嗬上升通道。

  直到大漢,大漢皇帝一直都在不停的降低教育成本,向低層百姓開放學習和教育資源。

  知識和教育資源開始被大漢逐漸收歸國有,然後向全社會公平開放!

  大漢的受教育成本越來越低,學習和獲得知識也是越來越簡單。

  底層能夠看到更多的希望!

  在多倫眼中,這才是東方文明最偉大的地方。

  這也是他癡迷上儒家文化的原因,因為儒家一直都在以教化天下作為自己的宗旨。

  他們希望所有人都能夠擁有學習的權力!

  而不像是在歐洲,知識被貴族和教會臉上把控,再用宗教進行愚民,平民永遠是平民,奴隸永遠是奴隸。

  底層接觸不到學習資源,上升渠道極其封閉!

  這也是多倫為什麽想要來到東方的原因,因為他在東方,看到了真正希望!

  將歐洲從中世紀的陰影中徹底解脫出來,讓歐洲擺脫教會的控製和壓榨的希望!

  雖然文藝複興一直都在進行,但教會對歐洲的控製,對歐洲發展的限製,一時半會兒也無法擺脫。

  因為歐洲上下都在信仰上帝,如果沒了上帝,就像是羔羊迷途,他們找不到其他能夠指引方向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