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所謂寒門!
作者:愛妃家的鄭      更新:2022-04-09 14:23      字數:2228
  一家人哭完,打開院門,回到了家。

  孫父在一旁開口說道。

  “老四啊,這房子是今年春上才起的!”

  “用的是你的軍餉,堂屋爹和娘一直給你留著呢。”

  “你的姐姐和妹妹都嫁出去了,你的兩個哥哥也都各自成家,不在家裏住著。”

  “弟弟年齡還小,住著西廂,我和你娘住著東廂。”

  孫暢淚目,但還是開口說道。

  “爹,娘,你們才是一家之主,哪裏有讓父母住廂房的道理!”

  孫母感慨萬千,自己的兒子終於回來了。

  雖然黑了,但卻也高了壯了,身上也有著一股子氣勢,讓人看了就忍不住稱讚一聲好兒郎。

  孫母開口詢問道。

  “暢兒啊,這不說話的姑娘是誰?你在外邊尋的媳婦嗎?”

  孫暢開口向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們介紹道。

  “爹,娘,這是我在日本討的媳婦櫻井,漢話說的不好,所以不怎麽說話。”

  櫻井隻是微笑點頭,乖乖的行禮,用半生不熟的漢話叫了一聲爹娘。

  櫻井的漢話學的本就不好,官話的說和聽都很勉強。

  而眾所周知,中國最不缺的就是各地的方言,後世不知道多少號稱自己是中國通的外國佬,在各種方言麵前一臉懵逼的折戟沉沙。

  櫻井這個漢話水平半吊子的日本小鬼子,的能聽懂比較難懂的貴州方言才有鬼了!

  孫暢牽著櫻井給自己弟弟父母行禮,然後告知櫻井已經懷孕的事情。

  孫父孫母本來還有些不願意自己兒子娶一個外國媳婦,但聽到櫻井一個懷孕,這種情緒便也消退了大半。

  兒媳婦懷孕了,說不定還能生出來個大孫子,老兩口還有什麽好不滿意的!

  ……

  第二天,一家人除了懷孕的櫻井,全部扛著農具去了田裏幹活。

  看著田裏金燦燦一片的水稻,一家人臉上都充滿了笑容。

  對農民來說,最大的快樂就是豐收那一刻的喜悅了!

  孫暢手中拿著鐮刀,幹活非常的利索,一捆捆水稻被他扛到了田埂上,準備曬幹之後再送回家脫粒。

  他的父母,兄弟,都在彎腰忙碌著。

  高強度的勞動使者所有他們渾身酸痛,但卻沒有一個人說想要休息休息的。

  原因很簡單,他們這是在為了自己而幹活!

  孫家的這些田,秋收收上來的糧食,除了交給朝廷一成的正稅,剩下的九成都是他們自己家的。

  以往壓的農民賣兒賣女,活不下去的苛捐雜稅全部都被廢除了。

  他們種地的,隻要交一次正稅就可以!

  現在的孫家在村子裏是一等一的人家,原本家裏就有十來畝旱田。

  在孫暢去當兵之後,朝廷又給他們家分了數量不少的水田。

  再加上這些年孫暢的軍餉,以及立功所得的封賞,孫家現在有水田旱田加起來一共五十畝。

  這個數字已經很是不少了!

  整個大漢,又有所少人家家裏能有五十畝田呢?

  這五十畝田要是放在江南,那孫家也就是一個小地主了。

  當然,能有這麽大的數字,那是因為孫暢的軍餉幾乎沒要什麽現銀,絕大部分都兌換成了田畝。

  正是因為如此,孫家才能有這麽多的田!

  勞累了一天,一家人在天色將黑的時候才會了家。

  一家人點著油燈,圍坐在一張桌子前吃飯,飯桌上,孫父向孫暢說著自己的打算。

  “等今年收秋收完了,我準備趁著冬天農閑,出去跟著朝廷的施工隊修路賺點工錢。”

  “這路已經修了好幾年了,估計來年差不多就能修通,等咱們村子和鎮子上的官道修通了,我準備把家裏的田租出去一部分,拿點銀元去做些小生意。”

  “等攢些錢,將來就送娃子去城裏讀書,還是得讀書人才能有出路啊!”

  “等我孫子那一輩,咱們孫家一定要出幾個讀書人才行!”

  孫父大膽的暢想,仿佛想到了自己的孫子裏能出幾個當官的官老爺。

  孫暢笑著說道。

  “爹,回頭讓小弟去城裏讀書吧!”

  “我參軍入伍,部隊上是給了我們家一個免費入學接受教育的機會的。”

  “我的孩子還沒出身,還早得很,現在咱們家適齡的也隻有弟弟一個,讓他去吧。”

  孫父擺擺手說道。

  “那哪裏成呢!”

  “不行,不行,那名額是你拿命換回來的,還是給我孫子留著吧!”

  孫暢笑著說道。

  “爹你別擔心,我這次結束了駐日任務,被調回大漢,等探親假結束之後,會被調往南洋。”

  “南洋那邊作戰任務重,叛亂時有發生,去了那邊立功的機會有很多。”

  “再想要給娃子爭取一個免費入學的機會問題不大!”

  孫暢笑著說道,一雙眼睛裏充滿了希冀。

  雖然劉易為了降低大漢的受教育成本,做出了不少的努力。

  但現在大漢的受教育成本依舊不是普通農民能夠負擔的起的!

  就連孫家這樣典型的中產階層,想要送一個孩子去入學,得到一個接受教育的機會,都得提前好幾年準備攢錢。

  這便是這個時代受教育的成本!

  中產都這樣,更別說廣大的窮苦百姓了。

  ……

  寒門難出貴子,有的時候不是因為寒門不夠努力,而是寒門根本得不到受教育的機會,根本承擔不起受教育的成本。

  這個時代中國的科舉製度,對比起同時期地球上其他國家來說,確實是最先進,最公平的。

  他給了無數“底層”一個向上爬的機會!

  這是不需要懷疑的!

  但那些所謂的“寒門”,是真正的底層嗎?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宋濂這位元末明初,出身寒門的大文豪了,在《送東陽馬生序》中,他是這樣說的。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所謂的藏書之家都是些什麽人?

  最起碼也得是地主士紳吧!

  真正的底層去向地主借書人家會借你?

  想屁吃呢!

  還有就是,“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這個時代,筆墨紙硯可都是值錢玩意,真正的底層的孩子都得陪著家裏人去田裏幹活,一個人不幹活,全家都得餓肚子。

  哪裏來的時間抄書識字?

  鬧呢?

  還有就是,“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嚐趨百裏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

  這個時代拜師是得束脩的!

  窮人家可沒錢交束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