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一章閱兵軍演(二)
作者:愛妃家的鄭      更新:2022-04-09 14:22      字數:2222
  努爾哈赤當初的想法是,既然漢人有漢字,蒙古人有蒙古文,那滿人也不能差了去。

  所以,便頭腦一熱搞出來這麽個玩意。

  好用嗎?

  不好用!

  別說其他人了,連滿人自己都嫌棄。

  滿清的高層一般用的也都是漢語或者是蒙語,滿文是真沒多少人用。

  曆史上滿清皇帝的聖旨往往是滿蒙漢三種文字各一份,但是往往蒙古文字和漢字都沒什麽問題,都能夠準確表達意思。

  但滿文卻是得對照著蒙古文和漢字才能勉強看懂!

  就這麽個玩意,滿清高層自己都嫌棄他。

  原本就是拿來裝點門麵的,可現在滿清都跑到印度這樣的窮鄉僻壤了,還要個屁的門麵。

  滿文也就被人提議說要不幹脆廢除吧,省得礙事。

  趙順臣作為漢臣,對此事雖然不敢發表意見,但心中卻是讚同的。

  大漢如果把這個作為漢清雙方結盟的條件提出,滿清高層十有八九是會答應下來的。

  所以,雙方結盟的分歧,就集中在豪格自去皇帝號,滿清承認大漢為宗主這兩件事情上了。

  或者,這兩件事情,也能當做一件事情看。

  對於這件事情,大漢是絕對沒有可能讓步的。

  這關乎正統問題!

  西方文明,伊斯蘭文明大漢可以不管,距離太遠了,大漢也管不著。

  但在整個東方文明體係中,隻能有一個皇帝,一個正統王朝,代表整個東方文明體係。

  這也是為什麽大漢要逼迫日本天皇去皇帝號,自稱日本國王的原因。

  豪格如果不去皇帝號,認大漢為宗主,結盟就算是有再大的利益,劉易也不會答應。

  這件事劉易並不著急讓滿清答應。

  趙順臣現在答不答應無所謂,等他看完大漢的軍演閱兵,相信他會做出最正確的選擇的。

  劉易揮手道。

  “使者先下去休息吧,明日大漢將會在玉門關外舉行軍演閱兵,使者可以來看看。”

  趙順臣開口答應道。

  “謝陛下恩典,外臣一定到!”

  “……”

  ……

  第二日,玉門關外的原野上,大漢龍旗高高飄揚。

  戰鼓聲如同雷鳴般響徹,咚!咚咚!咚!

  沉悶的戰鼓聲,仿佛每一記都敲在了所有人的心頭。

  玉門關的關牆上,代表劉易身份的織金龍纛隨風飄揚,禦駕四周是玉門關附近各部族的頭人,以及滿清的使者趙順臣等人。

  “威武!”

  “威武!”

  “威武!”

  “……”

  關牆外,漢軍整齊排列,呼喊出聲。

  威武聲震天!

  然後是腳步整齊踏地的動靜,萬餘人整齊踏步,聲音仿若奔雷。

  鐵甲反射著寒光,刀槍鋒利攝人。

  騎兵胯下的戰馬也是整齊踏步,向著關牆而來。

  漢軍大旗招展,閱兵軍演正式開始了。

  “萬勝!”

  城外的漢軍受閱部隊按照各自的建製,列陣而行。

  前進的同時高聲呼喝著萬勝,高唱軍歌,震天動地。

  打頭過來的是騎兵方陣!

  漢軍的騎兵人和馬皆披甲,十人一排列陣而行。

  他們胯下的戰馬訓練有素,整齊踏步,整齊前進,馬刀也是被抽出,斜指向前。

  騎兵隊伍在通過玉門關關牆之前,整齊發出一聲聲萬勝的呼喝。

  再配合他們身上的甲胄,刀槍,一股浩蕩軍威鋪麵而來。

  看著玉門關外整齊的漢軍騎兵方陣,不管是滿清的使者環視玉門關附近的個部族頭人,皆是麵露震撼之色。

  趙順臣麵色如土,心神驚懼。

  清軍八旗確實很能打,但其組織性紀律性其實並不是很好,根本不可能像漢軍騎兵這樣,整齊列陣而行。

  這樣的場麵,是他今生今世第一次所見。

  實在是駭人至極,漢軍果真武德充沛!

  觀此一幕,以敖日格為代表的,對大漢統治感到不滿的各部落頭人更是麵色如土,感受到了來自大漢的威懾。

  清楚明白的看到了自己同漢軍精銳的差距所在!

  心中不該有的野望如同冰雪融化般,迅速消失。

  緊接著上來的是步兵的方陣,和騎兵方陣相比,步兵方陣陣型更加緊密,動作更加整齊。

  漢軍士卒們發出一聲聲整齊的呼喝聲,士氣高昂!

  踏步如雷霆,呼喝似天怒!

  威武不凡的甲胄,整齊的動作,火槍上了刺刀斜指前方,鋒利的刺刀幾乎就要頂在前麵人的脖頸上。

  看起來驚險非常,但沒有任何一個人有絲毫多餘的動作。

  步兵方陣後麵的,是漢軍的炮兵方陣。

  佛郎機炮,臼炮,騎兵炮,野戰炮,攻城重炮等重量不等的大小火炮被駑馬拉著,連帶著炮車從關牆前走過。

  大小火炮皆是炮聲閃耀著金屬寒光,黑黝黝的炮口攝人心神,仿佛能吞噬一切。

  還有一枚枚大小不同的火箭彈,被搭設在發射架上,用幾匹健牛拉著,十分迅速的轉運。

  軍演很快便結束了,萬餘人的玉門關守軍自玉門關前溜達一圈,也就花費了半個時辰不到。

  但軍演閱兵所造成的影響,卻是久久不散。

  這一次的軍演閱兵,展現了漢軍訓練之精,紀律之嚴,士卒之勇,器械之利!

  最起碼短時間之內,玉門關附近的那些大小部落是不敢鬧騰的。

  等這次漢軍演武閱兵的威懾力被消耗幹淨了,這玉門關附近的大小部落,應該也就被漢化的差不多了。

  最起碼到時候大漢的政策在草原全麵鋪開,絕大多數的牧民,都能夠在大漢的統治下獲得實際的利益。

  有了利益為紐帶,普通牧民自然心向大漢,那些部落頭人也就掀不起什麽風浪了。

  至於說這次演武閱兵能否給滿清以震懾,劉易看著自己身旁不遠處趙順臣的臉色,覺得應該是差不多。

  隻是,豪格去皇帝號,滿清認大漢為宗主國的事情,不是趙順臣一個漢臣能夠決定的。

  趙順臣所能夠做的,也隻是帶著自己的恐懼,返回可不裏城,將情況向豪格等滿清高層做一個說明。

  也就是說,雖然漢清雙方都有結盟的意向,但雙方想要敲定盟約,每個幾年功夫是磨嘰不下來的。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交通通訊條件的限製了,雙方一但離的遠了,相互傳個消息都費勁。

  就更何況是這種談判了!

  哪像後世,一個電話全球都能打的通,實在不行就發電子郵件,也很省事。

  哪裏想這個時代,最快的通訊速度是快馬八百裏加急傳遞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