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弓箭與火槍!
作者:愛妃家的鄭      更新:2022-02-20 23:15      字數:2279
  英軍的指揮官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清軍前赴後繼的攻勢之下,他們的傷亡倒是沒有多少,但火藥炮彈的消耗卻是非常的迅速。

  並且,孟買還被圍城了。

  沒有外界的物資補給,炮彈火藥之類的消耗品,都是用一些少一些。

  隨著時間的流逝,等火藥和炮彈用完,孟買說不定真要被韃靼人攻陷。

  就在英國人因為孟買的防務而心生憂慮之時,清軍依舊在不緊不慢的進攻著孟買。

  大量的賤民被裹挾了起來,隨便發放一把兵器,就被清軍驅趕著上了戰場,推著盾車和攻城器械,用於消耗英軍的物資儲備。

  另一邊,清軍的火炮也在不停的轟鳴,一發發炮彈仿佛不要錢一般,砸向棱堡的方向。

  清軍這邊其實炮手素質並不高,所以炮擊的準頭十分有限,但打了那麽多炮,總能蒙對幾發。

  城頭的英軍也出現了傷亡。

  在雙方轟隆隆的炮擊聲中,清軍的雲梯車搭上了棱堡的城頭。

  其實棱堡的城牆並不高大,最起碼他是沒有傳統的東方城牆動輒十來米那麽高大的。

  傾斜麵的城牆,正好適合雲梯車搭設。

  民夫被清軍八旗兵用刀,用弓箭逼著,舉著盾牌攀登雲梯。

  嘭!嘭嘭!

  霎時間,槍聲連綿不絕的響成了一片。

  城頭的英軍探出頭來向著攀登雲梯的民夫開槍,硝煙彌漫間,一枚枚鉛彈射來。

  攀登到半途的民夫們被鉛彈擊中,身體上爆開一個個血洞,慘叫著,哀嚎著從雲梯上摔了下來。

  摔得腦漿迸裂,死的不能再死。

  躲在盾車後的清軍八旗兵抓住機會,對著城頭探出頭來射擊的英軍,便是一輪箭雨拋射。

  這些八旗兵的箭術都很精準,幾乎能夠達到一箭一個的地步,一輪箭雨覆蓋下,英軍倒下了一大片。

  雙方隔著棱堡盾車對射,別看英軍居高臨下,占據地利,其實占據上風的反而是清軍。

  因為清軍的八旗兵都披掛有重甲,距離遠了英軍現在用著的滑膛槍,破甲率並不高。

  再加上這個時代火槍的射速以及精度,雙方對射,英軍的火槍不一定比清軍的弓箭好用。

  如果一名弓箭手和一名火槍手單挑,死的那一個八九成是火槍手,而不是弓箭手。

  曆史上弓箭手在戰爭中之所以被火槍所淘汰,那是因為性價比。

  培養一個弓箭手的時間和付出,能夠搞出來一大批的火槍手。

  其實真要掄起殺傷力來,戰場上一個熟練的弓箭手,絕對遠超火槍手。

  就如同現在孟買城的戰場上,清軍和英軍之間的戰況,將弓箭手和火槍手的差距展露無疑。

  清軍弓箭手彎弓搭箭,短短時間內,連續幾次射箭,箭矢飛射間,三名英軍士卒被箭矢命中喉嚨要害,死的不能再死。

  英軍的火槍齊射打過來,鉛彈亂飛,劈裏啪啦的都打在了這個清軍弓箭手四周。

  好幾人的齊射,隻有一發鉛彈命中清軍弓箭手。

  清軍弓箭手被強大的衝擊力帶著倒飛出去,好像是死了,但片刻之後,他就從地上起身,揉了揉中彈的地方,一陣齜牙咧嘴的疼,但卻沒什麽大礙。

  清軍弓箭手身上的重甲救了他一名,英軍的火槍並沒有能夠破甲,鉛彈掛在了重甲上,動能早已被消弭。

  這個清軍弓箭手起身之後,再次彎弓搭箭,唰唰唰數枚箭矢射出。

  兩名英軍士卒應聲倒地!

  清軍弓箭手被火槍命中,不一定會死,因為他們有重甲。

  而英軍卻是無甲的,隻要被箭矢射中,那便是非死即傷。

  即使當場沒有死,也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傷口感染而亡。

  因為清軍的箭矢在上戰場之前,箭頭都是在屎尿汙物裏浸泡過的。

  要的就是敵人受傷之後,傷口感染的後果。

  戰場上,英軍火槍手能夠給清軍造成的傷亡並不多,當然這裏的傷亡指的是清軍八旗兵,而不算民夫。

  如果把民夫算在裏邊的話,清軍的傷亡就太慘重了,這才開戰多長時間,就已經有三四千人的傷亡了。

  民夫在英軍火炮和火槍的威脅下,是一批一批的死,屍體幾乎鋪滿了孟買棱堡外的地麵。

  但是那又如何,清軍上下都不在意!

  而隻論八旗兵的話,現在清軍的傷亡其實還沒有破百。

  對應於十萬大軍來說,這樣的傷亡隻是寥寥,還沒有一路以來病倒的人多呢。

  而英軍的傷亡,卻是已經直逼二百大關了。

  整個孟買城的城頭,到處都是慘叫和哀嚎聲。

  英軍士卒現在心中充滿了恐懼和害怕,清軍的箭實在是又狠又準,隻要探頭,就會被命中。

  “該死的,盔甲,我勇敢的士兵們需要盔甲!”

  英軍的指揮官歇斯底裏的叫喊著,麵對清軍那些可怕的弓箭手,英軍士卒沒有盔甲,實在是太過吃虧。

  但是回應他的卻是隻有沉默,總督彼得羅夫臉上滿是無可奈何的說道。

  “指揮官先生,孟買城裏沒有盔甲!”

  孟買城建立以來,所需要麵對的敵人,便隻有莫臥兒帝國。

  莫臥兒帝國作為蒙古人的後代,箭術卻是稀爛,能夠給英國人造成的威脅不大。

  所以,孟買便沒有盔甲!

  當然原因不隻是這麽簡單,主要是火槍手太不值錢了,死了想要訓練一個出來也很容易。

  但現在歐洲最常用的歐式板甲,是需要根據每個人的身材來進行定製的。

  但凡穿戴者胖了或是瘦了點,甲胄就不能用了。

  而鎖子甲,在這個鋼鐵拉絲還是個技術活的年代,成本可不比定製的板甲低。

  所以,英軍或者說整個歐洲,自從發明了火槍,就都沒有給士卒披甲的習慣了。

  反正火槍手不值錢,一個農夫訓練一個月就能拉上戰場,命賤的很。

  貴族老爺們何必要花錢給火槍手披甲呢?

  反正戰場上死的不是他們。

  在歐洲軍隊中,和普通士卒不同,擔任軍官的貴族們,都是有甲的。

  有沒有甲胄,麵對莫臥兒帝國這種武力衰退的國家時,還沒什麽分別。

  反正大英這邊火槍火炮一響,對麵就散了。

  但對上清軍,對上披掛重甲,箭術極其精準的清軍,英國人不給士卒披甲的壞處就顯現出來了。

  雖然整體上來看,清軍損失慘重,死傷了好幾千才換得英軍不到二百的傷亡。

  但清軍死的大部分都是炮灰民夫,死再多清軍都不會在乎!

  要是對比起八旗兵和英軍士卒的傷亡來,占據上風的反而是清軍方麵。

  …………

  第三章,待會兒還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