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上行下效!
作者:愛妃家的鄭      更新:2022-02-12 22:00      字數:2269
  至於說社會的變革,會不會導致皇權衰落?

  劉易並不在乎!

  在整個國家與民族的未來麵前,一家一姓之興亡,真的不值一提。

  再說了,誰他娘的說資本主義就不能有皇帝了,不能有皇家了?

  英國和小日本身為發達國家,都是二十一世紀了,不是還有女王和天皇嗎?

  劉易作為開國皇帝,他最起碼可以保證,在自己去世之前,手上的權力不會被侵奪。

  他會在自己去世之前,提前安排好一切的!

  想到這裏,劉易將這份令他感到滿意的答卷放下,然後揭開了糊名。

  考生的名字讓劉易微微吃驚!

  李岩!

  這又是一個曆史留名的人才啊!

  劉易不斷的挑選出自己滿意的卷子,臉上的表情也是逐漸舒緩。

  雖然大多數人的答卷都是假大空的廢話,但這裏邊,還是有不少真正敢說,並且言之有物的人才的。

  就像是宋獻策和李岩,他們的答卷就很令劉易滿意。

  劉易伸了一個懶腰,看了一眼外麵的天色,開口吩咐道。

  “諸位大人先歇一歇吧,這答卷還多的很,今夜是不可能看完了。”

  “謝陛下體諒!”

  諸人齊聲開口說道。

  劉易又對著身旁的小宦官開口吩咐道。

  “命人去傳膳吧,朕和內閣諸位大人一起吃點。”

  小宦官領命去做了,不多時便有禦膳被端了上來。

  並非什麽很奢侈的燕窩鮑魚。

  而隻是一人一小碗小米粥,以及一碟土豆絲,一個烤紅薯,一個煮出來的玉米。

  雖然簡單,但卻別出心裁。

  嗯,土豆紅薯玉米等作物的育種工作,經過兩年多的不斷努力。

  現在已經頗見成效了,不過其畝產量遠達不到後世畝產幾千斤的地步。

  因為從美洲傳過來時間尚短,還沒有適應大明當地的氣候,現在的土豆紅薯玉米的產量並不算太高,並沒有表現出其奇高的產量。

  也就和水稻差不多,比小麥要稍稍高一些。

  這應該就是明末土豆紅薯玉米等作物沒有得到推廣的原因之一了。

  等到滿清入關,到了康熙登基,這些作物才逐漸適應了中國的氣候,開始展現出它們的極高的產量。

  然後被推廣全國!

  滿清靠這些高產量的作物,給自己營造出了一個虛假的康乾(紅薯)盛世。

  不過,這些作物的產量雖然不算突出,但其抗旱卻是真的。

  所以,哪怕是產量並沒有達到預期,劉易也是在大力推廣。

  為了推廣土豆紅薯玉米的種植,讓百姓們都去種植這些作物。

  劉易連帶著大漢的文武大臣,已經連著吃了好些天的紅薯土豆玉米了。

  因為上行下效,百姓們總是下意識的想要去模仿統治者的行為的。

  劉易連帶著滿朝文武勳貴一起吃土豆玉米紅薯,下麵的百姓一定會好奇,這他娘是什麽好東西啊?

  是能延年益壽?還是能壯陽補腎?

  怎麽上麵的皇帝外加官老爺們一起吃上了?

  買是舍不得買的,那我們要不要也種點試一試?

  然後,這麽一試,紅薯土豆玉米的推廣種植工作也就完成了。

  劉易喝了一口小米粥,然後夾了一筷子土豆絲,小口小口的吃著晚膳。

  內閣的六位閣老也是如此,不管願不願意,麵對劉易下達的這個政治任務,都隻能捏著鼻子吃下去。

  說實話,土豆,玉米,紅薯等作物的味道還是不錯的。

  但是,再好吃的東西,也架不住天天吃啊!

  他們早就吃膩了,但皇帝還在堅持吃著,誰敢做這個出頭鳥?

  站出來表示老子不吃了!

  那不是給自己找刺激的呢嗎?!

  沒辦法,所有人都隻能咬著牙繼續吃下去。

  “艱難”的吃完晚膳,劉易和內閣諸人繼續批改考卷。

  批改考卷的工作整整進行了三日才結束,殿試放榜的日子,太原城內內外外都陷入了一片歡騰之中。

  進士科和武科幾乎是一起放榜的!

  隻不過,很明顯的是,進士科這邊關注的人要比武科那邊多的多。

  劉易站在皇城的城樓上,望著太原城內的人山人海,開口說道。

  “開始放榜吧!”

  伴隨著放榜聲,大漢新朝第一次科舉正式落下了帷幕。

  進士科和武科的新科狀元,榜眼,探花,一共六人,被劉易親自賜宴招待。

  嗯,吃的還是土豆,紅薯,玉米……

  不過,賜宴不是看吃的什麽,而是看和誰吃的。

  在賜宴上,除去劉易動了兩筷子,其他人都是淺嚐輒止,誰也不敢真的放開了吃喝。

  然後便是禦街誇冠的保留節目!

  六名天之驕子騎馬從禦道上走過,享受著街道兩側百姓的歡呼和崇拜。

  劉易在城頭收回了視線,對著自己身邊的李東成和杜文才開口說道。

  “此次大漢新朝第一次科舉能夠圓滿結束,兩位功不可沒啊!”

  兩人臉上露出一抹惶恐,開口說道。

  “科舉之事順利進行,全賴陛下聖明,我等不敢貪功!”

  劉易卻是繼續開口說道。

  “兩位大人過謙了,這段時間兩位之兢兢業業,朕也是看在眼中的。”

  “現在科舉過去了,兩位可以放心休息一段了。”

  “哈哈,朕也得好好休息休息了!”

  連著幾日批閱考卷,處理政務兩班倒,劉易是真的感覺有些精力不濟。

  兩人退下了,劉易將新科進士履職的事情安排下去之後,便回到了後宮。

  也沒有召人侍寢,而是自己和衣而睡。

  等劉易醒來,時間已經到了夜間,外麵的天色全黑了。

  寢宮中燈火如豆。

  劉易沒有起身,而是開口詢問道。

  “現在是什麽時間了?”

  一旁伺候的小宦官看了一眼宮殿中的座鍾,開口說道。

  “回陛下,快到子時三刻了。”

  子時三刻,換算成二十四小時製的話,大概也就是快要淩晨一點了。

  劉易深吸一口氣,揉了揉麵頰,感覺很疲憊。

  “朕睡了這麽長時間嗎?”

  座鍾是大漢的內造局自產的,並非高價購買的西洋人的玩意。

  某種程度上而言,鍾表的生產,其實展現了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

  因為,鍾表的加工生產,是最考驗精加工技術的。

  在大漢治下,工匠們看到了改變自己及後代命運的希望,他們不再被永生永世固定在匠籍上。

  工匠的身份反而是成為了一種職業,一種高薪高福利,擁有廣闊未來的職業。

  他們甚至能夠憑借自己手頭的技術,敲開官場大門,搖身一變變成技術型官員。

  …………

  今天還有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