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拉攏與分化
作者:愛妃家的鄭      更新:2022-02-12 21:59      字數:2233
  但是科舉該如何舉行,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章程,劉易得好好尋思一下。

  給科舉增加科目,把物理化學,法學,工學,農學等科目給直接加進去,肯定是不行的。

  不是怕天下讀書人反對!

  而是,劉易就算是把科目給整出來了,列為科舉的考試科目,他也找不到人去參考啊……

  天下的讀書人都視工學,農學等為賤業,就算是會,他們也絕不會去參加這些科目的科舉考試的。

  再加上昭武軍自己建學校培養的人才時間尚短。

  課本都是劉易按照自己的記憶,一點一點親手謄抄出來的。

  那些學校,連帶老師加學生,數量雖然不少,但那些人裏,就算是水平最高的,也都是才剛剛摸到點門檻。

  大概也就後世小學生的水平,甚至還不如。

  叫他們去參加科舉,就實在是為難人了!

  所以說,找不到人去參考,才是劉易麵對的最主要的問題!

  至於說天下士子的反對!

  劉易就嗬嗬了。

  太平天國起義時,洪秀全一邊砸孔廟,一邊辦科舉,不也照樣有人去參加嗎?

  真當那些讀書人有多把聖人之學,四書五經放在心上?

  他們要的隻是當官而已。

  之所以重視四書五經,那是因為科舉要考四書五經,四書五經是他們進入官場的敲門磚。

  如果有一天,科舉不考四書五經了,那些所謂的聖人弟子們,估計能把四書五經給拿來當柴火燒!

  所以啊,這些都隻是旁枝末節,並不重要!

  劉易沉思了老半天,才下定了決心。

  科舉是一定要辦的,能迅速落實就要迅速落實。

  隻有辦了科舉,才能將北方的各個階層都拉到昭武軍的戰車上,昭武軍才能算是真正的站穩了腳跟。

  劉易提筆寫道。

  父親親啟:

  關於科舉事,兒認為該當迅速落實,科舉諸事,可照搬大明之舊例……

  劉易在信中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簡單總結一下,關於科舉,他隻準備改兩點。

  一是科舉考試的規模要擴大。

  擴大錄取數量,用以緩解昭武軍軍政府所麵臨的官員缺口。

  嗯,劉易是奔著一次錄取大幾千去的。

  反正要按照新政來講,以後是要把政權深入到鄉村裏去的,所需要的官員缺口大了去了。

  二是降低新科進士品級,不說像後世公務員考試那樣,通過了也隻是最低級別的科員。

  最起碼也要給他們幹到八九品的左雜官去!

  一個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讀書人,一朝中舉就讓他擔任一地主官?

  他能做好才怪?!

  害人害己那是正常的!

  朱元璋為了防止那些天子門生,新科進士不懂做官,還搞了一本明朝般的知縣到任須知。

  可結果呢?

  那些新科進士們到了地方,如果師爺得力還好說,如果不得力,還不是得被那些吏員們給耍的團團轉嗎?

  在昭武軍這裏,想一過科舉就當主官?

  做夢去吧!

  沒經驗的話,先在地方左雜官的位置上熬幾年,漲漲經驗再說。

  盡可能的保證,宰相起於州務,猛將起於行伍。

  要讓官員有地方足夠的施政經驗,才能升到高位去。

  否則的話,官員們一點實務不懂,按照想當然來做事,受苦隻會是國家和人民。

  然後最重要的,就是讓舉人秀才考中了也能直接做官。

  反正很多時候,處理地方事務其實隻要能寫會算就行,並不需要什麽學富五車的當世大儒。

  甚至是一些積年老吏處理起地方事務來,要比一個新科狀元厲害的多。

  現在昭武軍需要的是大量的官員,去填補地方的空缺,而不是一群道德文章做的賊六的進士老爺。

  其實也是為了分裂天下的讀書人,為新政推行天下做準備。

  劉易若想要將新政推行天下,將會極大的危害到地主階級的利益。

  而那些地主的利益代表是什麽人?

  是讀書人!

  而讀書人,也不是誰都有資格做大地主的。

  有資格做大地主的隻有那些進士老爺們!

  範進中舉的故事看似鬧劇,但其蘊含的深意卻是發人深省的。

  一個舉人都有如此高的社會地位,更別說進士那一級別了!

  每個大地主背後,都是最起碼站著一名進士老爺的。

  舉人雖然有一定的免稅名額,但撐死也就是一個中小地主的級別。

  真要是兼並大量的土地,還不想繳稅服役,最起碼也得一個進士做靠山才行。

  舉人看似社會地位不低,但頂天了也就是縣鄉裏,不夠格影響到州府一級別。

  劉易要實行新政,那就是要割大地主的肉,對大地主來說,劉易的那些新政,簡直是要命了。

  但對中小地主來說,雖然也會被損害到利益,但也不是不可接受。

  劉易就是要用當官作為誘惑,來將舉人和秀才拉到自己的戰車上。

  將讀書人這一整體分化瓦解,然後各個擊破。

  改革嘛!

  最重要的是要分清楚誰是敵人,誰是朋友。

  敵人中,也要分清楚,那些敵人是可以拉攏分化的,那些敵人是必須堅決消滅的。

  在劉易的新政改革中。

  朋友就是廣大的無地,少地農民,流民等窮苦大眾。

  他的敵人就是地主士紳階級!

  而在地主士紳階級中,舉人秀才代表的中小地主,是可以拉攏的。

  而以進士為代表的大地主,必須堅決消滅。

  否則的話,劉易從什麽地方搞那麽田地來實行新政,緩解當前十分嚴重的土地問題?

  當然,那些大地主中應當也會有一些把當官看的比田地重要的,會選擇跳上劉易的戰車。

  劉易自然也不會拒絕!

  劉易將自己的想法都寫在了信中,將信塞入信封,然後準備封上火漆。

  忽然間,劉易手頭的動作一頓,他忽然想到,現在或許已經到了該改朝換代的時候了!

  現在北地被平定了下來,流寇被全部消滅,清軍主力損失慘重退出了關外。

  他好像已經沒必要繼續頂著大明朝的招牌行事了。

  當然,更重要的是,等北地平定之後,他就要對北地開始大規模的賑濟和恢複民生了。

  三年不征,分田地什麽的都是基本操作。

  這些對治下百姓的福利,正好能夠用於改朝換代之後,拉攏治下百姓的人心。

  他又何必繼續頂著大明朝的招牌,讓天下百姓將這些功勞都算在崇德皇帝腦袋上呢……

  這些功勞和名聲都該是他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