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不擅攻城!
作者:愛妃家的鄭      更新:2022-02-12 21:59      字數:2278
  現在劉易感覺很為難!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羅汝才生死不知!

  沒有羅汝才,山東兩淮方麵,誰還能阻攔清軍南下,飲馬長江?

  劉易並不認為明軍那邊能有這個實力!

  劉易蹙著眉,沉思著自己究竟該做什麽,才能挽回一下山東兩淮的戰局。

  可思來想去,他也沒個主意。

  現在皇太極手上可是十多萬大軍,其中有七八萬騎兵。

  除了鎮守關隘和地方的昭武軍,劉易現在手上能夠調動的兵力,一共也就七八萬人,和清軍的人數差距太大了。

  主動出擊迎戰清軍,劉易腦子隻要沒壞,就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因為那特麽是在送死!

  雖然被清軍占去山東兩淮,甚至是江北,獲得大量的人力物力,戰爭潛力增加,會讓天下局勢變得更加被動。

  劉易也不願意去打這種勝率不大的仗!

  因為一但敗了,昭武軍損失慘重的話,目前這天下唯一一隻能夠和建奴打正麵決戰的漢人軍隊可就沒有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昭武軍在手,他劉易算什麽?

  那些被昭武軍的武力震懾,而不得不捏著鼻子接受昭武軍的新政,老實下來的地主士紳,隨時可能出來跳反。

  到時候,昭武軍軍隊損失慘重,後方不穩,對劉易來說,完全就是滅頂之災啊!

  劉易從不否認,他是一個自私的人。

  雖然也想著天下,想著改變清軍入關,中華被荼毒二百多年的曆史,讓中國永遠屹立於世界之巔。

  但前提是他要自保,保住自己的小命和權柄才行!

  而他的小命和權柄,皆係於昭武軍一身!

  所以,劉易寧願讓清軍飲馬長江,威逼江南,也無法接受昭武軍貿然出擊,迎戰清軍,損失慘重!

  因為就算是被清軍飲馬長江,隻要昭武軍的根基不受損,對清軍就是一個巨大的威懾,清軍就得擔心自己的後路,不敢貿然跨過長江去。

  這天下局勢也不是不能改變。

  但若是昭武軍因為貿然出擊而損失慘重,甚至是在野戰中被建奴給殲滅。

  那天下才是真正的沒有希望了!

  建奴會再無顧忌,清軍幾十萬大軍南下,南邊誰能阻擋?

  曆史上南明那群人究竟有多拉胯,隻能說是,隻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劉易不信他們能夠擋得住清軍的鐵蹄,怕是到時候一個比一個跪的快吧!

  劉易好生安撫了一下孫可望李定國等人,叫人給他們安排吃食,安排營地進行修整。

  孫可望等人從臨清城帶出來的隻有不到千人,這些人幾乎人人帶傷。

  昭武軍的傷兵營又開始忙碌了起來,給這些傷勢輕重不一的傷員們治傷。

  這些傷員裏麵,傷勢最重的就要數劉文秀了。

  他的身體都差點被箭矢貫穿,傷到了內髒,重傷昏迷,能不能救過來,都是一個未知數。

  劉易溫聲安撫孫可望和李定國二人,並且保證會盡力救治其部的傷兵。

  ……

  安撫完孫可望李定國等人,劉易下令昭武軍諸多高層開會。

  麵對當前的局勢,他必須得拿出一個應對方案來!

  用以應對天下的變局!

  諸多昭武軍高層一起議事,但商量出來的結果也就是要先拿下河南全境,然後在河南山東邊界布置防禦。

  第二日,昭武軍大軍繼續向東,孫可望等人隨軍而行。

  昭武軍一路向東,大軍所到之處,大多數的城池都是主動歸降。

  尤其是羅汝才所部占據的那些城池,都是紛紛主動來歸。

  羅汝才兵敗臨清城,慘死建奴屠刀之下的消息,已經傳了開來。

  這些羅汝才的舊部,害怕清軍下一個目標是河南,要一口氣,將他們這些羅汝才舊部統統消滅掉。

  為了自保,他們當然要找一座新的靠山!

  而劉易身為羅汝才的女婿,在羅汝才身死,家眷幾乎全部沒於臨清城之後。

  劉易就是最有資格繼承羅汝才的勢力的人了。

  再加上昭武軍實力強大,數次擊敗建奴大軍,肯定有能力擋住西向的建奴。

  劉易自然就變成了這些羅汝才舊部眼中最好的靠山!

  昭武軍大軍所過之處,所有人都是紛紛來降。

  劉易也是來者不拒,全部接受。

  昭武軍的兵力迅速攀升,很快就破了十萬大關。

  隻是大敵當前,劉易雖然接受了這些羅汝才的舊部,但為了穩定,卻並沒有著急著手進行改編。

  所以說,別看現在昭武軍的兵力在攀升的很迅速,但真實戰力並沒有增加多少。

  真正有戰力的部分,還是昭武軍的七八萬人。

  那些臨時收編的義軍,說實話,打下手劉易都嫌棄他們礙事兒。

  將近十日之後,劉易率領的昭武軍開到了新鄉,開封一線。

  此時,清軍已經連下德州,濱州,濟南,聊城等數座城池,拿下了大半個山東。

  兵鋒不可一世!

  所過之處,幾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一座座人口稠密,繁華富庶的大城。

  每每劫掠一番,所獲之豐厚,都使得清軍上下都吃了個肚皮滾圓。

  原本在臨清之戰後,顯得有些低落的士氣,在一次次的劫掠組織,重新恢複了旺盛。

  清軍大兵四出,洗掠地方,幾乎不可阻擋。

  所獲得的財貨,錢糧,全部都堆積在了臨清。

  隻不過,皇太極並不滿足於此,調動大軍繼續南下,殺向了濟寧這座運河樞紐。

  此時,濟寧還在明軍的控製之中。

  羅汝才也曾經試圖攻略濟寧,被濟寧守軍給擋了回去。

  麵對流寇濟寧都不降,就更何況來犯的是建奴了。

  濟寧知府親手殺死了自己尚在繈褓中的幼子和小妾,以表明自己誓死守衛濟寧的決心。

  濟寧上下深受感動,紛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一時間清軍竟然不能破城!

  皇太極親自領兵至濟寧城下,勸降濟寧。

  濟寧知府殺其使者,大罵皇太極是蠻夷韃虜,狗膽包天窺視天命!

  殘暴好殺,遲早是要遭報應的!

  皇太極怒極,下令大軍攻城,破城之後,他要屠城以警示泰興愛。

  隻是,一時間在濟寧知府的居中調度下,濟寧城被守衛的水泄不通。

  皇太極再次頓兵城下,數日間不可破,清軍不善攻城的缺陷顯露無疑。

  皇太極臉色很難看,隻是他也沒有辦法。

  清軍八旗擅騎射,步戰,但不善攻城。

  倒也不是說清軍攻城的能力就差,而是清軍在攻城時,舍不得在攻城時往裏邊填人命。

  清軍的滿洲本族人丁本就稀少,每一個滿洲八旗兵都是寶貴的。

  如何能用於填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