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施鳳來的建議
作者:愛妃家的鄭      更新:2022-02-12 21:58      字數:2209
  崇禎皇帝隻感覺胸口憋的慌,臉色發紅的厲害,眼前一陣陣發黑,將這封奏報隨手丟到一旁,剛想要起身說些什麽。

  就感覺天旋地轉,張嘴噴出一口鮮血,便失去了意識……

  四周傳來一陣陣淩亂的腳步聲,以及一陣陣慌亂的呼喊。

  “陛下,陛下!”

  “陛下您怎麽了?”

  “傳禦醫,快傳禦醫!”

  “……”

  崇禎皇帝的最後一個念頭便是,大明完了……

  大殿中一陣混亂,不多時,便有一個白胡子禦醫提著藥箱,一路小跑著走進了大殿。

  一番折騰之後,崇禎皇帝悠悠醒來,環顧一眼四周嗬嗬笑著說道。

  “嗬嗬,嗬嗬,朕剛剛夢到楊嗣昌在歸德戰敗自殺,洛陽城也丟了,福王落在了劉賊手上。”

  “嗬嗬,嗬嗬,你們說可笑不可笑?這怎麽可能呢……”

  眾人紛紛額頭觸地,一句話都不敢說。

  崇禎皇帝見此,好像是意識到了什麽,臉色一陣難看。

  甩開了禦醫,伸手在自己四周摸索,拿到了那封軍報。

  崇禎皇帝又看了一遍軍報,感覺腦袋都好似要炸開了。

  山西丟了,陝西丟了,現下河南也快要丟了,京師被建奴圍城……

  不管任誰看,現在的大明都是一副亡國之相啊!

  難不成,他就當真要做這個亡國/之君嗎?

  “咳咳……咳咳……”

  崇禎皇帝一陣咳嗽,語氣幹澀的詢問道。

  “列位臣公,誰有破局之法?”

  “誰可救救大明?”

  大殿中卻是沒人說話,一陣沉默。

  忽然就在這時,英國公張世澤在一陣撕心裂肺的咳嗽聲之後說道。

  “陛下,若北地局勢不可治,或可南遷!”

  “我大明於南邊仍有一留都啊!”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隻要陛下到了南都,憑借江南的賦稅人口,定可重新振興大明的啊!”

  “老臣請陛下南遷南京!”

  在這種關頭遷都而走,其所表達的意義不吝於拋棄整個北地的千萬子民!

  這樣的話,也就隻有張世澤這個曆代與大明皇室親厚的英國公敢說了!

  崇禎皇帝聞言,將自己的目光看向了張世澤,剛想要怒叱張世澤幾句。

  但想到自己能夠登上皇位,上代英國公張維賢是出了大力氣,再加上現在張世澤病重,一副不久於人世的樣子,終究還是沒有開口斥責。

  隻是對著其他人說道。

  “南遷之言不可再提!”

  “朕若是南遷,豈不是拋棄北地萬千百姓,拋棄祖宗基業呼?將來百年之後,朕豈有顏麵麵見祖宗於地下?”

  崇禎皇帝如此說道,其他人則是沒有敢再提的。

  其實,在張世澤提出南遷之議後,很多人都是心動了的。

  大明現在的困局他們都知道,說實話,這北京城到底還能不能守得住,所有人心中都有一個答案。

  眼下這種情況,肯定是不會有援兵的。

  沒有援兵來援,京師的糧草遲早耗盡,別看京師城防堅固,但如果沒有糧食的話,失守是遲早的事情。

  為了自己的小命,很多人都有南遷的想法!

  南京多好啊!

  沒有流寇,沒有建奴,富庶繁華,秦淮風光,江南景勝,簡直就是人間天堂啊!

  北京多危險啊,建奴可凶的很,萬一被建奴破城了,他們的全家老小還不都被建奴給禍禍了?

  隻是,崇禎皇帝如此堅決的拒絕了,整的他們也很沒辦法!

  可皇帝不走,他們也不能走啊!

  崇禎皇帝環顧一眼四周,開口詢問道。

  “諸位可有解京師之圍的方法?請眾卿家暢所欲言!”

  崇禎皇帝不想走,那是因為他覺得自己走了的話,對不起祖宗,對不起北地的百姓。

  並不是他看不出現在大明京師所麵臨的困境!

  他知道,如果沒有破局之法的話,京師遲早告破!

  別看現在建奴隻是圍城而不是攻城,等建奴圍城時間長了,發現大明朝並沒有援兵來解京師之圍。

  說不得圍城就變攻城了!

  再加上京師的糧草消耗嚴重,隻要建奴肯付出些代價攻城,京師是絕對守不住的。

  隻是就在這時候,施鳳來卻是站出來說道。

  “啟奏陛下,老臣有一言,不知道當不當講!”

  崇禎微微頷首,雖然對施鳳來很失望,但也不至於不給施鳳來說話的機會。

  施鳳來見此,十分感激的對著崇禎皇帝行了三跪九叩之大禮,開口說道。

  “老臣請陛下以高官厚祿招降那些反賊!”

  “哪怕是封賞爵位,哪怕是封賞節度藩鎮之權,也要招降了那些反賊大寇。”

  “如此一來,一是可以不費刀兵,為大明天下消除大半逆賊解各地困境,二來可以為朝廷收攏數十萬精兵,何樂而不為啊!”

  “現在大明九邊精兵損失慘重,天下各地兵馬也都無法入衛勤王,京師被建奴圍困,情況危急。”

  “急需精兵入衛以抗建奴,解京師之圍!”

  “眼下雖然朝廷無有精兵可入衛勤王,但天下逆賊數十萬,其中不乏精兵強將者!”

  “若是可以招降了他們,很快就有大軍可以來京師勤王了,京師之圍自然可解!”

  施鳳來打的是招安天下的流寇義軍,然後利用義軍以抗建奴的主意。

  如此一來,對大明朝廷其實是沒什麽實際上的損害的,反而是在名義上為朝廷收攏了數十萬戰兵。

  最多就是朝廷在顏麵上受些損失,反正這些分封出去的地盤,本來也都被那些反賊大寇給占領控製了。

  朝廷做的無非就是,給那些逆賊大寇一個合理合法的統治地方的大義名分而已!

  但對於那些逆賊大寇來說,什麽勞什子大義名分其實壓根不重要!

  雖然能夠裝點門麵,但他們統治地方真正靠的還是手中的刀子!

  所謂的大義名分,有最好,沒有也無所謂!

  朝廷付出的是一點麵子,但換回來的卻是名義上的數十萬精兵。

  以及更重要的,大明各地兵力能夠從和流寇反賊的交戰中抽出手來。

  雖然那些逆賊不大可能入京勤王,和建奴打生打死,最後便宜了朝廷。

  但那些原本就屬於朝廷的兵馬,朝廷卻是可以調動來入京勤王的。

  如此一來,京師之圍自然可解!

  可以說,施鳳來給出的建議,幾乎是大明朝廷眼下所能夠采取的最好的解決方案了。

  沒什麽實際付出,收獲卻是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