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旅順的重要性
作者:愛妃家的鄭      更新:2021-09-07 17:45      字數:3410
  駱養性滿臉苦澀,暗叫倒黴,但他哪裏敢拒絕崇禎皇帝。

  招呼了幾個錦衣衛,就準備入大殿維持秩序。

  ……

  太原府,昭武軍軍政府的衙署內,劉老爺翻看著最近一段時間軍政府新政策的實行反饋報告。

  報告中詳細講述了這段時間昭武軍軍政府政策的實行情況,以及民間的輿論等。

  看著這份結果喜人的報告,劉老爺臉上滿是遮掩不住的高興。

  他也是地主士紳階級出身,原本心中對《土地租種法案》是沒什麽好感的,覺得要拉攏也是該拉攏地主士紳才對,為什麽要拉攏那些泥腿子呢?

  覺得隻有拉攏住了地主士紳,他劉家才能在地方站穩腳跟,才能維持統治。

  但自己兒子一力堅持,劉老爺也就同意了實行《土地租種法案》。

  原本看著自己兒子不斷的對地主士紳下辣手,劉老爺是心中憂慮的,生怕地方會生亂子。

  但是,他是真沒想到,那些地主士紳竟然如此的不經事,被自己兒子三拳兩腳的就都給收拾了。

  這幫人在刀子麵前一個比一個老實!

  《土地租種法案》全麵實行,地方的人心迅速安定,昭武軍的爪牙深入了地方,真正的站穩了腳跟。

  劉老爺看完反饋報告,對著劉易開口說道。

  “兒子,現在我軍政府治下地方安定,昭武軍不斷擴兵,朝廷在山西也沒有多少兵力了,你為何不四處出擊,擴大控製區呢?”

  正如劉老爺所言,經過這一年多的戰爭,朝廷在山西的兵力確實損失慘重不剩多少了。

  如果昭武軍想要對外擴張,隻需要一兩個老營頭,帶上些新營頭出擊,就能夠攻城拔寨無往不利!

  地方遺留的那些個衛所兵,是不經事的,一次衝鋒就能夠衝散他們。

  現在昭武軍實際控製的區域,大概也就是北至山陰,繁峙,東到五台,西到婁煩,南到太原一帶。

  大概也就山西的五分之一左右,甚至是就連太原嘴邊的晉中劉易都沒攻取。

  劉老爺很好奇,為何自己兒子要將大量的軍隊攥在手裏,而不是撒出去攻城拔地。

  劉易聽聞劉老爺的問題,思索了一下開口說道。

  “父親,我接到線報今秋蒙古人可能要入寇山西,按照蒙古人的尿性,大同朔州之類的堅城他們肯定不會打。”

  “繞過大同朔州,蒙古人最有可能入寇的地方就是我昭武軍治下的山陰繁峙一線,甚至有可能被他們殺入代州一線。”

  “我手上必須得握著一隻隨時能開拔增援地方的兵馬,給入寇的蒙古人以迎頭痛擊!”

  劉易奮力握拳,臉上的表情滿是堅定不容動搖的堅定。

  劉老爺卻是有些擔憂,語氣疑慮的詢問道。

  “蒙古人都是騎兵,我軍能打的過嗎?”

  在古代,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所有人的固有印象中騎兵就是比步兵牛逼,劉老爺自然也是這麽認為的。

  “父親以為我為何要大力整頓編練騎兵?曹變蛟一來我就任命他為一軍主官?”

  劉易一副胸有成竹的說道。

  不光是因為對曹變蛟運用騎兵之能的信任,還有就是現在這一代信薩滿的蒙古人,可不是成吉思汗那一代信長生天的蒙古人了。

  他們在草原上被建奴給揍的滿頭包,甚至是連自己的祖地都給丟了,被建奴攆著狼狽西遷,要說他們現在有多強,保留有多少實力。

  嗬嗬,那可真就是開笑了!

  曆史上的崇禎六年蒙古人之所以能夠長驅直入在山西劫掠。

  那是因為山西的明軍都被流寇給牽製住了手腳,雙方激戰正酣,壓根就來不及去關注一波入寇劫掠的蒙古人。

  再加上入寇的蒙古人都是騎兵,來去如風,所以才會出現崇禎六年蒙古入寇山西,如入無人之境的場麵。

  但凡明軍能夠騰出手來,被建奴揍的損失慘重的蒙古人,也就不可能如此囂張了。

  現在劉易有了提前有了防備,早早就開始安排預防蒙古人入寇,甚至是準備給入寇的蒙古人來一下狠的。

  蒙古人還想要入關劫掠,然後揚長而去?

  嗬嗬,怕不是在想屁吃!

  現下時間已經是六月底了,沒多長時間就是立秋。

  立秋之後,到了八月估計也就可以開始秋收了,就算是現在是小冰河期,秋收比正常年份要遲些,那麽最遲八月底也該秋收了,否則就要入冬了。

  等關內收完秋,蒙古人差不多也就該入寇了,畢竟這個時候糧食已經被從地裏收了起來,存入了倉庫。

  蒙古人入寇隻需要去糧倉裏搬就行,如果來早了的話,他們難不成還能自己下地收秋去?

  所以,蒙古人要入寇,時間大概也就是在收秋結束之後!

  也就還剩兩個月的時間,看著不短,但劉易也該提前準備了!

  ……

  關外,旅順城外。

  到了崇禎六年的時候,大明在遼東幾乎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了,旅順作為遼東的重要出海口之一,幾乎就是現在明軍在遼東的最後一座城。

  大明在旅順分設南北二城,金州衛中左千戶備禦,平時駐軍也就千餘人左右。

  就算是這千餘人都是遼東軍,但依舊算不上城防嚴密,

  相較於遼東,由於遼西靠近京師,因此明朝在戰略部署上一直重西輕東,尤其是到了崇禎六年明軍在遼東的一係列堅城全部失守,遼東局勢徹底敗壞。

  遼東也就越發不被重視了!

  在加上旅順僅是個莞爾小城,因此與遼西方向的寧遠大戰、鬆錦會戰相比,遼東戰場上旅順爭奪的過程談不上太激烈。明

  清史料對此的記載都相對簡略。如《明史》在崇禎本紀僅記載為:“六年秋七月甲辰,建奴取旅順,總兵官黃龍死之。”

  而《清史稿》在皇太極的本紀中對此的記載為:“己卯,貝勒嶽讬、德格類率右翼楞額禮、葉臣,左翼伊爾登、昂阿喇及石廷柱、孔有德、耿仲明將兵取明旅順口,後盡屠城內抵抗之兵民!”

  隻是,雖然旅順的爭奪不算太激烈,但其意義卻是不下於寧遠大戰,鬆錦大戰等大型戰役。

  因為旅順是明軍在遼東半島上,插在建奴後背的最後一根釘子了。

  旅順沒了之後,沒有陸地基地的呼應,皮島的牽製作用大大降低。

  而後剩下的皮島明軍,尚可喜迅速投清,數年皮島後被徹底瓦解瓦解。

  旅順之戰之後,為建奴徹底解決了後顧之憂,可以全力進攻遼西的寧遠,錦州,鬆山防線。

  所以說,大明朝堂上的那一群大臣,是真的連豬都不如!

  建奴能夠意識到旅順對他們威脅,大明朝堂上的一群人卻是完全意識不到,坐看旅順陷落。

  曆史上,這時候的明軍確實是在山西和流寇打生打死,但是陸地上無法調兵,水師呢?

  大明的水師都他娘的擺設嗎?

  就算是福建的鄭芝龍指揮不動,那天津水師,廣東水師,長江水師都他娘的是擺設嗎?

  但凡他們能夠給旅順一點支援,旅順也不會被建奴輕而易舉的給拿下!

  ……

  此時的旅順城外,黑壓壓的八旗大軍擺開了陣勢,準備撲向旅順城。

  紅的,藍的,黃的,白的,各色旗幟高高飄揚,身穿各色棉甲的八旗兵列陣而立。

  這些剛剛從深山野林裏殺出的野蠻人野蠻而彪悍,無比的自信,他們在遼東戰無不勝,打的明軍根本就不敢跟他們野戰。

  號稱滿萬不可敵!

  一座小小的旅順城,豈會被他們放在眼裏。

  剩下的漢軍旗,蒙軍旗的八旗兵也是傲然而立,他們確實打不過滿萬不可敵的主子爺,但麵對明軍時,他們卻是相當的自信。

  此次領兵的是嶽讬、德格類,楞額禮、葉臣,伊爾登、昂阿喇及石廷柱、孔有德、耿仲明等人。

  統帥滿漢大軍三萬,殺奔旅順口。

  其中,滿八旗兵力為三千,其餘皆是漢軍旗,以及隨軍的包衣阿哈。

  這樣的一隻兵力,要取旅順口實在是再簡單不過。

  嶽托眯著眼睛,望著旅順的南北二城,心中滿是複仇的火焰。

  他的弟弟死在了關內,死在了漢人手上,他要報仇!

  雖然因為大汗定下的戰略,今年沒有要入關的打算,但旅順的漢人也是漢人。

  他要屠掉旅順城,為他弟弟報仇!

  嶽托轉頭對著剛剛投過來的孔有德說道。

  “恭順王,你率兵打先鋒!”

  嶽托隻是一個貝子,但他是大汗皇太極的兄長代善的長子,還是滿洲人。

  孔有德身為降將,就算是被封為王爺也是不敢在嶽托麵前擺譜的。

  拱拱手說道。

  “諾!末將遵令!”

  此舉也正中孔有德下懷,他剛剛投過來,雖然因為給建奴帶來了火炮和鑄炮工匠,而被封為恭順王。

  但其在後金整個體係中,地位並不高。

  正好此戰可以當做他的投名狀!

  孔有德安排布置炮兵陣地,一門門紅衣大炮被擺在了戰場上,剃著金錢鼠尾的炮手們,熟練的裝填瞄準,準備點火。

  其部下步兵穿著棉甲,列陣殺向了旅順城,喊殺聲震天。

  此戰旅順的守將是總兵官黃龍,黃龍甲胄在身,手中提著長刀,目光炯炯的盯著城外的建奴大軍。

  看著一部建奴向旅順城殺來,其眼眸深處閃爍著洶洶戰意。

  隻不過,城頭的普通守軍卻是慌亂不止。

  實在是因為建奴的名聲太嚇人了,麵對建奴的攻城,即使是漢軍旗的假奴而不是真奴,他們也害怕啊。

  滿萬不可敵啊!

  破城之後每每屠城,男女老幼一個不留啊!

  整個遼東原來幾百萬漢人,現在還剩多少?

  還有原來的一個零頭嗎?

  全部都倒在了建奴的屠刀下,誰能不害怕?

  開原,鐵嶺,遼陽,沈陽……

  一座座堅城,一座座繁花似錦的城市,都在建奴的屠刀下哀嚎,化作了一片白地。

  誰能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