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明亡於東林
作者:愛妃家的鄭      更新:2021-08-21 23:01      字數:3253
  四周的流民們見此,也是紛紛下跪,向著劉易磕頭,嘴裏七嘴八舌的說著。

  “大人恩典我等永不敢忘!”

  “大人仁慈!”

  “謝謝大人活命之恩,大人公侯百代!”

  “……”

  劉易表情動容,原本他下令賑濟流民,隻是利益使然,他需要代州的地盤和勞動力為他所用。

  至於說這其中究竟有幾分是出於仁慈,劉易自己都不知道。

  但是,看著這些流民臉上那深深的感激,他的心被什麽觸動了。

  這些,都是人啊!

  活生生的人啊!

  在明末的亂世中,人口被天災和戰亂消滅了一大半,從史書上看,就隻是一串串的數字而已。

  但是,在這個時代,這一串串的數字究竟代表了多少的悲歡離合,人間慘劇,誰也不知道。

  劉易忽然找到了自己穿越過來的意義!

  他要盡力讓這串數字,少上那麽一點,哪怕是一點點,也是好的!

  ……

  昭武軍開始了賑濟代州範圍內的流民,發生在代州城外的一幕,不斷的發生在代州範圍內的流民聚集點,以及各個縣城鄉鎮村落。

  劉易給流民和受災的代州百姓施粥賑濟,並且借此機會來理清一下他治下的人口數量。

  他無法接受自己的治下還有隱戶和逃戶的存在!

  他要將所有的勞動力都利用起來,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昭武軍變得更強大。

  隻有足夠強大了,才能在亂世中活下來!

  劉易帶著自己的親衛, 這段時間走遍了幾乎所有的流民點,以及代州的每一個村子。

  他親眼看到了這個時代的百姓生活的究竟有多苦。

  不過,雖然他心生同情,但他絕對不可能去白養這麽多人。

  在代州的百姓接受了幾天昭武軍的賑濟,昭武軍將自己的爪牙深入各地之後,劉易便開始了他的大基建計劃。

  組織代州百姓以工代賑,平整道路,修建關隘,開墾荒地屯田,興修水利,建設工廠和屋舍。

  在流寇席卷的戰亂中,失去家園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劉易正好組織人力修建房屋,將他們集中安置。

  這樣的話便於安插治安官進行治安管理,和日後安排征糧官征繳稅賦!

  與此同時,昭武軍還在不斷的擴軍,劉易在各個縣城都設置了征兵點,以及新兵大營。

  昭武軍的征兵條件一給出,可以說得上是應者景從。

  在代州,現在官府已經變成了一個擺設,真正說了算的是他劉易。

  安茂同徹底變成了一個泥塑木雕,政令不出官衙,被劉易和李東海聯手架空。

  現在唯一的作用就是用來裝點門麵了。

  現在,在代州以外朝廷和流寇來回拉鋸,打的你死我活,可代州已經開始熱火朝天的搞建設了!

  ……

  劉易巡視了整個代州一圈,帶著一身的疲憊返回了原平縣。

  雖然他控製住了整個代州,但劉易真正的根基還是在原平縣。

  整個昭武軍的指揮係統,全部都在原平縣境內,劉家的諸多工廠,財庫也都在原平境內。

  最起碼在代州未完成建設之前,劉易是不願意將昭武軍係統的首腦搬離原平的。

  隻是,他才剛剛回到代州沒多長時間,就再次接到了朝廷的聖旨。

  來傳旨的還是上次的小太監,劉易恭恭敬敬的接旨,然後好吃好喝的招待了傳旨的太監,臨走還給他包了一個大紅包。

  傳旨太監高高興興的離開了,劉易的心情也很不錯,他被崇禎皇帝授了個參將的軍銜。

  從今天開始他也能夠光明正大的自稱將軍,而不會有什麽問題了。

  但是崇禎皇帝賞賜的三百兩白銀,就讓劉易有些哭笑不得了。

  三百兩……

  這特麽還不夠塞牙縫的呢。

  就連他給傳旨太監包的大紅包都不止三百兩!

  不過,這下也讓劉易看出來了,大明現在的財政問題究竟有多嚴重。

  自己大破流寇數萬,斬首賊首藺養成,再怎麽說也算是大功一件,竟然隻賞賜了三百兩白銀。

  這三百兩夠幹啥的?

  幸虧劉易一開始就沒指望靠朝廷發軍餉過活,否則昭武軍上下都要被餓死。

  大明滅亡的原因有很多,流寇,天災,瘟疫,建奴……

  但是歸根結底,還是財政問題!

  要是大明朝廷有錢的話,發生天災也可以賑濟,就不會產生流民了,沒有流民,自然也不會有那麽多源源不斷的流寇,流寇自然可以剿滅。

  隻要不產生流民,以這個時代的民眾的遷徙速度,就算是發生瘟疫,那也隻會是地方性的,怎麽可能整個北地都疫病肆虐。

  隻要有了錢,大明可以重建東江鎮,修築山海關防線,修繕長城各關口,就能抵禦住建奴入寇,再嚴控走私,用不了幾年,建奴必亂!

  所以說,明亡於東林是一點毛病也沒有!

  不光是南明時期的黨爭,使得大明失去了構建江北防線的最佳時機。

  他們禍亂國家,更多的是在崇禎年間。

  東林和閹黨之爭,說白了就是大明朝持續了二百多年的南北之爭!

  東林代表的是江南士紳和商賈的利益,閹黨是北方各黨派的聯合,代表的是北方士紳和商賈的利益。

  在崇禎朝,東林得勢,閹黨被打壓的慘不忍睹。

  東林得勢了,自然要維護江南士紳和商賈的利益,所以崇禎年間大明能在江南收到的賦稅是越來越少。

  大批大批的江南士人肆無忌憚的,拖欠本就不多的賦稅。

  但是,大明又是賑災,又是剿寇,又是禦虜,花費可是不少。

  所以,本就受災嚴重的北方倒黴了,閹黨在朝堂上被打壓,說不上什麽話。

  如此一來三餉加派,各種苛捐雜稅不斷。

  逼的原本很多能活下去的百姓做了流民,然後又變成了流寇,成為了覆滅大明王朝的主力軍。

  明眼人都知道,明末這種情況,如果崇禎皇帝能對江南士紳和商賈科以重稅,然後廢除北方的三餉和加派。

  全力賑濟北方受災民眾,絞殺流寇,抵禦建奴。

  說白了也就是用江南的錢,來救北方。

  那樣一來的話,大明說不定還有救。

  可是呢?

  現在大明朝堂上說了算的是東林黨人啊,他們怎麽可能讓崇禎去收江南的稅。

  無奈之下,大明隻能繼續對北方加派三餉,這無異於飲鴆止渴!

  這樣下去,隻會有越來越多的民眾被逼的造反啊!

  可是,等崇禎皇帝體悟到這點的時候,闖王……哦不對,是大順永昌皇帝已經殺進北京城了!

  誰敢說大明不是亡於東林?

  劉易感歎完東林不是個東西,但隨即就將此事拋到了腦後,他又不是大明忠良。

  這天下越亂,他這種野心之輩才越有機會啊!

  劉易回到自己的書房,沒多時,便有一個親兵送了一封信過來。

  劉易打開信封看了起來。

  信是羅汝才寫來的,劉易前段時間鼓動他去介休殺大戶,但羅汝才對此表示疑慮。

  介休還在太原更南邊點,他現在在忻州,想要殺去介休有點遠,還要路過太原。

  而太原附近駐紮有朝廷的重兵,實在是有點危險。

  就寫信回來委婉的拒絕劉易。

  劉易看完信,嘴角抽了抽。

  心中明了,羅汝才這是嫌利益不夠,如果沒有足夠的好處,他憑什麽聽劉易的?

  雖然劉易知道介休的八大漢奸有錢,但羅汝才不知道啊,即便劉易已經在信中說明了原由,並且標注介休的晉商有錢,大大的有錢。

  羅汝才也不相信,他怎麽知道劉易是不是騙他?

  萬一白跑一趟呢?

  萬一介休是劉易和朝廷聯手做的局要坑他羅汝才呢?

  自稱曹操的羅汝才奸猾的很,才不相信劉易的話。

  沒有足夠的,馬上就能拿到手的利益,他羅汝才才不動彈呢!

  並且,在信的最後末尾,羅汝才還“委婉”的表示了一下,自己缺盔甲了。

  劉易嘴角抽搐,他自帶羅汝才這是什麽意思,想從劉易這裏再搞一批盔甲。

  但是,劉易卻是暫時拿不出盔甲賣給羅汝才了。

  昭武軍最近在迅速擴軍,兵員總數已經超過了三千,奔著四千大關去了,並且看樣子在代州範圍內還能挑出不少的合格兵員。

  現在劉易不缺錢糧,短時間內,昭武軍的規模肯定會迎來一個大爆發。

  他正是需要甲胄兵器裝備昭武軍的時候,怎麽可能在這時候賣甲胄?

  如果昭武軍兵工廠產量有剩餘的話,處於利益考慮,劉易不介意出售一部分質量不好的殘次品。

  嗯,也就是所謂的外售型甲胄,高價賣給羅汝才。

  但不是現在!

  接下來幾日,就在劉易在是繼續勸說羅汝才出兵介休,還是幹脆自己帶兵去做之間來回搖擺之間渡過。

  隻是沒想到,幾日後一個另劉易意想不到的人,卻是再次來拜會他。

  “楊通判怎麽又來我這裏了?”

  劉易似笑非笑的看著堂下的楊振。

  他以為自己上次已經把楊振和洪承疇給得罪死了,沒想到楊振卻是又來拜會他了。

  他是真沒想到!

  現在劉易很好奇楊振的心理活動,怎麽,他就不怕劉易弄死他嗎?

  楊振深呼吸幾口之後說道。

  “卑職來傳達洪督軍令!劉參將請接令吧!”

  劉易沒說話,隻是靜靜的看著楊振。

  楊振強頂著壓力說道。

  “洪督傳令,限令劉易所部即刻出兵牽製曹賊羅汝才,配合臨洮總兵曹文詔圍剿曹賊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