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決議
作者:愛妃家的鄭      更新:2021-08-21 23:00      字數:2676
  崇禎皇帝隻感覺全身的力氣都在這一瞬間被抽幹了!

  臉上的表情變得異常痛苦,擺了擺手說道。

  “全力賑濟,萬不可再形成流民了!”

  隻是,連崇禎皇帝自己都知道,自己在說這話時,語氣究竟是有多麽的蒼白無力。

  不產生流民……

  黃河都決口了,怎麽可能不產生流民!

  次輔施鳳來在這時候站出來說道。

  “陛下,山西布政使急奏,請陛下過目!”

  說話間,施鳳來將他攏在袖中的一本奏折遞到了崇禎皇帝麵前。

  就在這時候,大學士周道登開口說道。

  “陛下,臣這裏有一封山西巡撫的奏折,也請陛下過目!”

  王承恩上前,將兩份奏折交道了崇禎皇帝手中。

  崇禎皇帝翻開奏折,讀完兩份內容截然不同的奏折,原本慘白的臉色漲的通紅。

  他憤怒的將兩份奏折摔在地上!

  “亂臣賊子,亂臣賊子!皆是亂臣賊子!”

  崇禎皇帝無比憤怒。

  兩人截然不同的奏折,使得崇禎有一種別人是在戲耍他的感覺。

  李德安上書:

  臣,山西布政使李德安冒死上奏,原平知縣趙德全貪婪無度,唯利是圖,侵占民利,草菅人命,任人唯親,橫行鄉裏。

  毫無廉恥之心,不曉聖人教化!

  引原平劉氏起事,禍亂地方不可治也!

  趙德全罪不可恕。

  代州知府安茂同帶兵平賊,茂同有膽略,深入敵營曉以大義,賊軍首領良心未泯,心懷忠義,幡然醒悟,願投效於朝廷。

  臣李德安百拜以聞,萬望陛下定奪!

  ……

  唐文傑上書:

  原平劉氏,心懷不軌,私蓄甲兵,禍亂地方,知縣趙德全聞之,意欲平叛,卻力有不逮,陷入敵手隻得以死報國。

  代州知府安茂同監管不利,率部平叛,敗於賊手喪師辱國,實在罪不容誅!

  且不顧朝廷威嚴,意欲招安劉氏賊子,實在是不顧朝廷威儀,斷不可為。

  請陛下發兵伐之,滅之以昭彰朝廷威嚴,震懾地方人心。

  ……

  崇禎皇帝深吸一口氣,平複了一下他憤怒的心情,對著溫體仁示意道。

  “首輔看看吧,這兩封奏折朕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決斷!”

  溫體仁撿起掉在地上的奏折,隨意看了一眼,但他對裏麵的內容卻早已心裏有數。

  身為內閣首輔,這些折子都是要過他的手的!

  但他卻是心中早有想法,他可是被稱為閹黨的,施鳳來和李德安皆是閹黨中人,他站在那邊就不用多說了。

  溫體仁做出沉思狀,思慮片刻之後開口說道。

  “老臣不敢說!”

  溫體仁低下頭去,眼底卻是閃過一絲晦暗的光。

  崇禎皇帝歎了口氣,語氣緩和的說道。

  “國勢如此,誰也無可奈何,首輔有何不敢說的!”

  溫體仁咳嗽了好幾聲之後說道。

  “那老臣便鬥膽說了,招安最好!”

  “現在朝廷到處用兵,實在抽調不出軍隊來對原平進行圍剿,既然原平劉氏有接受招安之意,朝廷便答應了吧。”

  “隨便給他一個武職,調劉氏的兵馬入洪承疇大營,跟隨洪承疇剿賊,為國出力就是!”

  崇禎皇帝頗為意動。

  周道登聞言,卻是一步走出來說道。

  “陛下不可,原平劉氏殺官造反,實在是不將朝廷放在眼中,若是不讓其付出應有的代價,如何能夠震懾後來者!”

  崇禎皇帝又動搖了,似乎是讚同周道登的說法。

  溫體仁卻是在一陣撕心裂肺的咳嗽之後,開口說道。

  “黃河決口了!”

  他雖然沒有明言,但幾乎所有人都懂了他的意思。

  黃河決口意味著什麽?

  意味這整個黃河下遊,河南,山東一帶化作澤國,就算是朝廷盡力賑濟,也肯定會產生流民!

  流民一起,不用多久流賊也就該興起了,朝廷要調一批軍隊入河南山東以防不測,也就掉不出大軍來進山西剿賊。

  原平劉氏一戰打滅了五千官軍,想要剿滅他們要多少大軍?

  朝廷現在可調不出來!

  崇禎皇帝不再遲疑,同意了溫體仁的看法。

  “就按首輔所言來做吧!”

  “招安原平劉氏,封賞劉氏家主劉同理為禮部七品主事,調入南京禮部,即刻上任。”

  “封賞原平劉氏劉易為鼓山衛千戶,賞銀百兩,率部入洪督軍中聽令行事,許原平縣自治以養兵!”

  崇禎皇帝十分果斷的下令道。

  招安劉氏,然後封賞劉家家主為禮部主事,調入南京,一是作為封賞,二是將劉同理當做人質,以免劉家降而複叛。

  調入南京,則更是說明如此,眾所周知,南京就是大明官員的養老院,幾乎沒啥實權。

  把人調到南京,幾乎就相當於軟禁!

  那為什麽崇禎皇帝要選擇劉老爺做人質,而不是劉易?

  原因很簡單,在他看來,劉家真正說了算的是劉老爺,控製住劉老爺,也就控製住劉家了。

  至於說,劉易究竟有沒有能力,掌控劉家的那隻頗為精銳的昭武軍,崇禎皇帝不在乎。

  甚至是他覺得劉易掌控不了更好,正好在調入洪承疇屬下之後,讓這隻精兵歸於朝廷控製。

  這樣一來,用一個南京禮部主事的無實權官職,換了一隻精兵,在崇禎皇帝看來是很值的,反正南京的官職不值錢。

  就算是劉易能夠掌控住昭武軍,崇禎皇帝也無所謂,劉易他爹還在南京,還在大明手上,不怕他會降而複叛。

  而劃原平縣許昭武軍自治,一來是崇禎皇帝給劉氏養兵之用。

  反正朝廷是肯定不會發給昭武軍一分一毫的軍餉,劃一個縣給昭武軍讓昭武軍養兵,也就是應有之意。

  二來則是用於千金買馬骨,讓那些成了氣候的流賊大寇們都看看。

  看吧看吧,朝廷對主動接受招安的叛賊還是很不錯,又是封官又是保留兵權,又是讓你們繼續養兵的。

  都還等什麽呢,快來主動向朝廷投降吧!

  議事結束,內閣諸公離開了紫禁城,崇禎皇帝卻是再也無心睡眠。

  並不是因為招安劉氏昭武軍的事情,而是因為黃河決口。

  招安劉氏對崇禎皇帝來說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過去了也就過去了,不必太放在心上。

  一隻想要被朝廷招安的叛賊,對大明的危害是很小的,不必他過多的操心。

  但黃河決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個搞不好,又能出一個席卷數省的流賊大寇!

  ……

  第二日,太和殿!

  禦階之前,百官朝拜。

  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崇禎皇帝坐上了龍椅,然後示意百官平身。

  “百官平身!”

  百官紛紛站起來,準備開朝會議事。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太和二字取自《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有明一朝,太和殿是舉行各種大典的地方。

  皇帝登基,冊立皇後太子,授命大將出征,每年元旦,冬至的大朝會,都在此舉行。

  百官們背南向北,分文武兩列站立。

  文官一列,為首的是內閣諸位大學士,溫體仁,施鳳來,周道登等人都在其中。

  武將一列,為首的則是大明英國公張之極,末代英國公是他的兒子張世澤,於甲申國變中力戰而亡。

  接下來是成國公朱純成,定國公徐允禎等人。

  但是和末代英國公張世澤殉國,力戰而亡不同,這兩貨都是在北京城破之後投降闖軍。

  李自成看不上,然後被殺了的!

  就很尷尬!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現在的司禮監掌印王德化,尖著嗓子喊道,仿佛公鴨在叫。

  這貨也不是什麽好東西,甲申二月,受命盡督內外軍。

  三月,闖王李自成陷北京,王德化開德勝門迎李自成,當時朝廷文武百官囚服立午門外,上箋勸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