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板甲的優劣勢
作者:愛妃家的鄭      更新:2021-08-21 23:00      字數:2663
  但是,劉家是在山西起事,以現在山西對明廷的重要性,朝廷就算是兵力再怎麽緊張,肯定也會調集一定的人馬來進行圍剿的。

  不過,由於今年的剿賊形勢嚴峻,洪承疇調集大軍和流寇主力在中原等地交戰,精銳已經被抽調一空。

  現在明廷所能調出來的大軍絕對不會是什麽精銳。

  可對方畢竟是大明的經製之兵,就算是再怎麽垃圾,對於剛剛成軍一個多月的昭武軍,也絕對是大敵。

  想著想著,等劉易回過神,他已經帶著人來到了原平縣縣衙門口。

  翻身下馬,劉易示意昭武軍士卒將原平縣的諸多鄉紳壓入縣衙的大牢,他大步走進了縣衙。

  縣衙大堂上,劉老爺像模像樣的坐在上首,在劉老爺麵前,趙東正一臉喜色的匯報著什麽。

  劉易快步上前,摘掉了頭上的頭盔,開口說道。

  “父親,原平縣的諸多鄉紳已經全部壓入大牢了,我正好在楊家將他們一網打盡。”

  事情如此順利,使得即使是以劉易的心性,都感覺有些雀躍。

  劉老爺點點頭,將一本賬本遞給了劉易。

  “看看吧,這裏麵登記著原平縣府庫和武庫的全部物資。”

  劉老爺說話時候,臉上的笑意不減。

  劉易翻開賬本,開始一條條的看了起來。

  原平縣府庫,有白銀八百七十兩,棉布六百四十匹,糧食八千三百五十石,鐵料十七萬斤……

  原平縣府庫物資很豐富,雖然現銀不多,但那些物資的價值是極高。

  原因很簡單,大明征收賦稅重點是實物,而現銀很少。

  這也是為什麽偌大的大明一年歲入隻有幾百萬兩的原因,因為大多數的稅收都是實物。

  就像是《明史》上曾經記載過的,崇禎末年福建一省一年的茶稅僅僅隻有幾十兩。

  是不是聽起來就更鬧著玩似的?

  但這是事實!

  那為什麽某些人都做的那麽過分了,崇禎皇帝還不拿福建的某些官員開刀?

  真當拿崇禎皇帝當傻子?還是以為崇禎不敢殺人?

  崇禎皇帝十七年換了十多任首輔,平均一年一個,手上沒實權他能這麽玩?!

  就算他不敢對整個東南利益集團動手,但殺雞儆猴辦幾個出頭鳥肯定是沒問題的。

  那為什麽崇禎皇帝就能忍得了這件事情呢?

  原因很簡單,大明的稅製主要是以收實物為主,征收現銀的不多,這也是為什麽偌大一個大明一年歲入僅僅隻有幾百萬兩的原因。

  福建茶稅裏麵肯定有貓膩,存在著大筆的偷稅漏稅,但某些人也絕對不敢做的的如此過分。

  一省之地,茶稅隻有區區幾十兩,鬧著玩呢?

  原平縣的府庫情況也大致如此,府庫中銀子隻有區區幾百兩,但裏麵的物資價值卻要遠超這些白銀。

  劉易看向了登記武庫的內容。

  原平縣武庫,現存腰刀一百四十七把,長槍五百杆,弓弩三十張,箭矢三百枚,火銃二十把……

  原平武庫中的物資可以說是五花八門。

  但卻沒有甲胄!

  一是因為原平的武庫隻是用來防備盜賊和維持治安的,再加上原平縣不遠就是鼓山衛,所以朝廷並沒有下發甲胄。

  二則是因為甲胄是朝廷的違禁品,隻有軍隊能夠裝備,為了防止地方叛亂,地方的武庫不允許有甲胄。

  這些物資可謂是一筆天文數字。

  “父親,不能漏了趙德全那狗官的宅子。”

  劉易看完,放下賬本開口提醒到。

  劉老爺眼睛猛然一亮,大笑道。

  “哈哈哈!好!”

  “若不是吾兒提醒,為父差點忘了。”

  大明的地方官員為了表示自己清正廉明,上任之後,一般都是住在官衙裏,但也僅僅隻是明麵上如此。

  官員為官一任,怎麽可能不在地方撈點錢。

  錢撈多了,放在官衙總感覺心裏有點發虛,沒安全感。

  所以大多都會選擇在本地買一套宅子,專門用於豢養外室和存放撈來的銀子。

  到了明末,吏治崩壞,貪官汙吏橫行,這種事情變得越發尋常。

  趙德全身為知縣,雖然上任沒多長時間,但其貪婪的嘴臉卻也是顯露無疑。

  短短幾月時間,便在原平縣買了宅子。

  肯定還積攢有不少的銀兩!

  甚至說不定趙德全的家產,比原平縣的府庫還要富。

  劉老爺頗為感歎的說了一句。

  “哈哈,為父今日總算了解流寇為何攻破一城必取府庫,必掠鄉紳了。”

  ……

  劉老爺派出人手去抄沒那些鄉紳的家宅和田產。

  劉易則是帶著武庫中的武器兵甲,返回了劉家在東山的礦場。

  原平縣武庫中雖然武器不少,但質量就有些沒辦法說了。

  大明朝廷的某些人,連和建奴作戰的邊軍的武器兵甲都能克扣,就更別說這些州縣的武庫了。

  那質量,還真不一定就能比得上王家的斧頭!

  為了保險起見,劉易壓根就沒準備使用武庫中的兵器,打算將那些兵器幹脆全部回爐重練。

  隨著水力鍛錘的出現,劉家的礦場上兵器甲胄的生產速度正在呈現直線上升趨勢。

  一塊塊鐵錠被水力鍛錘捶打成了鐵片,在鐵片外包上壓實了的棉布,定上銅釘固定,一副棉甲便大致成型。

  至於說劉家的礦場上能不能做出歐洲的重型板甲。

  答案是能!

  但是劉易卻並不打算給昭武軍裝備重型板甲,最起碼暫時不準備。

  原因很現實。

  因為就算是能做出來,昭武軍的軍士也穿不了。

  歐洲重型板甲的優點十分突出,防禦力強,但其缺點也與其優點一樣突出。

  太笨重了!

  一套合格的歐洲重型板甲,厚度在三到五毫米以上,一套全身甲重達上百斤乃至更多……

  昭武軍軍士都是貧苦流民出身,一個個瘦的和竹竿子似的,給他們穿上那麽一件重型板甲,估計連路都走不動了。

  防禦是有了,但連路都走不動了,那還戰鬥個屁啊。

  就算是在歐洲,能夠穿得上重型板甲的,也就隻有那些從小生活優越的騎士貴族。

  現在歐洲一般平民的身體素質,甚至還不如大明呢!

  最起碼在十九世紀,開啟工業革命之前,歐洲人的平均身體素質是絕對比不上中國的,即使是滿清統治下的中國。

  如果可以的話,將來劉易或許會挑選出來一部身高體壯的精銳士卒,給他們裝備上重型板甲,當做壓箱底的精銳。

  但是目前,劉易絕對不會去搞那些花裏胡哨的東西。

  按照性價比來講,現在最適合昭武軍的甲胄,就是看起來賊幾把醜的棉甲了。

  棉甲對比其他甲胄來說,很輕便,對火銃弓箭等遠程投射武器,還有不俗的防禦能力。

  雖然醜,但真的很好用。

  關鍵是造價還低!

  是最適合這個時代的戰場的甲胄,否則的話,就不會不管是明軍清軍都大量的裝備了。

  一套套甲胄被從礦場中運了出來,裝備給了昭武軍的軍士們。

  劉易看著昭武軍的士卒在換裝後奔赴青岡山,心中默默祈禱。

  希望明廷反應的慢些吧,最起碼要讓他把所有的昭武軍都裝備上棉甲。

  隻要能夠做到人人著甲,昭武軍的戰鬥力必然攀升一大節,劉易就更有信心麵對明廷的進剿了。

  隻是,雖然現在劉家的礦場上有了水力鍛錘做輔助,但工匠的數量還是太少了。

  想到這裏,忽的劉易一拍腦袋,臉上閃過一絲驚喜的表情。

  他怎麽忘了,原平可是產鐵大縣啊!

  那些士紳人家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礦場,都有工匠。

  雖然有的多,有的少,多的能有幾十上百,少的隻有幾個十幾個,但整個原平縣的工匠加起來,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