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賈詡冤
作者:大領主      更新:2022-02-11 04:34      字數:2106
  之後,吳池向王建峰說了最後一個因素:“壓倒漢朝這匹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劉岱。嗬……沒想到吧,壓垮漢朝的竟然是一位漢室宗親!他派兵誅殺了同為討董聯盟盟友的橋瑁,使得聯軍的正義性大打折扣,徹底撕破了那層遮羞布,讓諸侯之間互相征伐,變得不再掩飾了。”

  王建峰想了想,忽道:“還有別的因素吧?我記得網上很多三國愛好者都說,賈詡挑唆李傕郭汜起兵造反,推翻了長安的朝廷,才是壓垮漢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漢朝失去了最後的和平希望。而賈詡也因此被稱為毒士,一言而亂天下。”

  吳池搖頭笑道:“這觀點實在太幼稚了,早在十年前……我穿越前的十年前,就已經對這種說法大加批駁了,都已經懶得再說什麽了。不過,現在既然你又提起了,那我就再說一次吧!”

  他回憶了下李儒最近給自己發來的消息,裏麵正好提到了賈詡。

  他對王建峰道:“賈文和若是知道後世人說他是什麽毒士,大概會氣得從棺材板裏跳出來吧?哦,應該不會,這不符合他性格。他大概隻會笑那些網民幼稚,狗屁不懂。”

  在吳池看來,賈詡從來就不是一個狠毒的人,相反,他在謀士這個行當裏,算是相對比較有良心的了。

  相比起來,建議曹操水淹下邳的謀士才是真毒。

  還有建議火燒雒陽的、火燒這裏火燒那裏的……

  就不說具體是誰了。

  這些計策又是水又是火的,看著挺爽,可受害最大的卻是生活在當地的普通百姓。死人不說,關鍵是地形被破壞了,後麵幾代人都沒法再在上麵耕種了。跟蔣某人掘黃河水有一拚。

  跟他們比起來,賈詡哪裏毒了?

  他建議李傕郭汜起兵反抗,難道不對嗎?人家李傕郭汜跟賈詡是同一條繩上的螞蚱,別忘了賈詡也是董卓餘黨!

  當時董卓剛死,王允當政,那些昔日董卓麾下各個人心惶惶。

  如果王允是個稍微有點政治頭腦的人,就應該給出一個妥善安置董卓部下的政策來,而不是像曆史上那樣公報私仇,人家蔡邕一個被迫為官的,隻因為歎息一聲,就把蔡邕殺了。

  王允心胸狹隘,誓要對董卓餘部趕盡殺絕。這種情況下,就算賈詡不提這個建議,也難保其他人不會起兵反抗。

  賈詡想自保,有錯?

  不反抗,就被通緝到死了!

  而等李傕郭汜起兵打下長安後,各種燒殺搶掠,人家賈詡也有在極力製止。也正是因為他的斡旋,劉協這個皇帝以及他身邊的那些漢朝老臣們,才得以保全。

  李傕想要強娶少帝劉辯的妻子唐姬,也是在賈詡的幫助下,才沒能得逞,讓唐姬保全了名節。

  人家賈詡可一直都在做善事!

  網民們不去怪王允,不去怪李傕他們,卻專挑賈詡黑個沒完,是何道理?

  再說說網民們一直詬病的賈詡的第二個黑點,就是害死了曹操的保鏢典韋和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

  也有人根據這個說賈詡是毒士的。

  但是拜托,這怪賈詡嗎?

  當時賈詡是張繡陣營的,他為張繡出謀劃策對付曹操,有錯?

  曹操的保鏢兒子侄子死了又怎樣?就算曹操本人死了又怎樣?那時候曹操是敵人誒!對敵人幹嘛要手軟?

  死的是曹操兒子,總比死老百姓、破壞農田強!

  本來,賈詡也不是很想跟曹操敵對的,甚至還力勸張繡投降曹操,這樣避免戰爭,減少殺戮,是大善。

  隻可惜,曹操不做人,非要去調戲張繡嬸嬸,這事能忍?

  說白了,他保鏢兒子侄子的死,要怪也隻能怪曹操自己亂來,怪不到別人頭上。

  還有人黑賈詡的最後一點,就是他換主子頻繁,還惡意揣測他把張繡賣給曹操,好讓自己榮華富貴。

  拜托,人家賈詡的這行為,在當時那個時代,做的人太多了好不?

  換主子頻繁的一大堆,包括劉備。

  建議主公投降的更多了,包括田豫。

  這倆可都是仁名遠播的人物。

  隻要查查曆史,就知道這種行為在當時發生了無數次,人賈詡怎麽就不能做了?

  所以說啊,黑賈詡,隻能說,觀點幼稚罷了。

  王建峰:“網上說,如果賈詡沒挑動李傕起兵,天下就太平了……”

  吳池:“這話純屬不過腦子。之前我說了,自從劉岱襲殺橋瑁後,關東諸侯之間就開始互相廝殺,天下一片大亂了。你跟我說,都亂成那樣了,哪裏太平了?關東諸侯又有哪路去鳥長安那個朝廷了?”

  吳池掰著手指頭:“先說袁紹,這貨做得最過分,在討董期間就不再認劉協這個皇帝了,甚至還派人四處造謠,說劉協不是劉宏的親生兒子,是從外麵抱來的野種。在討董結束後,又跟其他諸侯一起商議立劉虞為帝……你說,作為實力最強的諸侯,討董聯盟的盟主袁紹都這樣了,就算王允活下來了,他又能做什麽?”

  “然後是跟袁紹的最大對手,公孫瓚。這貨也同樣是個不敬朝廷的,他扣押了朝廷使者,強行封自己的手下統領四州……這種大不敬的人,會聽王允的?”

  “還有曹操,別看他後來把劉協接過來了,但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是怎麽回事,不用我多說。就單說在接劉協之前,他幹了什麽不敬朝廷的事:當時,兗州刺史劉岱死後,朝廷派出一個名為金尚的人接任兗州。可是曹操想自己當兗州牧,他就派兵把金尚趕走了。如此藐視朝廷,這樣的人會聽王允的?”

  “你看看這些實力強勁的諸侯,各個視朝廷為無物,朝廷想封個官都被他們趕走了,你說漢朝這德行,還有救?沒救了!”

  王建峰點頭:“聽你這麽一說還真是,王允時期的朝廷,算是名存實亡了。”

  二人說到這裏,便該分開了,吳池開始處理公務,而王建峰又去騷擾張郃徐晃趙雲他們這些名人去了。

  下午,吳池下班歸宅後,蔡邕又過來找吳池,跟吳池商議婚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