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張奉的刁難
作者:大領主      更新:2022-02-11 04:33      字數:2365
  少府的衙門裏,有如下屬官:太醫、太官、守宮、上林苑,四令四丞。

  相比起以前少府衙門裏的五署三監,二十餘官加眾多吏……

  差太多了。

  太醫令,張奉,這個之前說過,是張讓認的幹兒子,妥妥的十常侍的人。他負責宮中的太醫和藥材管理。

  太官令,掌宮廷膳食、酒果等。

  守宮令,掌皇帝用紙筆墨及尚書諸財用、封泥。

  上林苑令,掌上林苑中鳥獸。

  ……是的,沒有負責宮室修建的職員。

  負責修築宮室的職權,很早就被從少府裏分離出去,單獨設立了一個叫做‘將作大匠’的職位。

  按理說,吳池既然要主管修複被燒毀的宮殿,朝廷理應封他為將作大匠的。

  但將作大匠這個官畢竟不如九卿尊貴,所以無論是劉宏還是荀攸,都傾向於讓吳池擔任九卿。

  而且,漢末許多官員,都是先擔任將作大匠,緊接著就升任少府。曆史上的黃琬、朱儁、孔融等人,都是按照這個路線升職的,已經形成一種官場慣例。

  所以,在‘喜歡省事’的劉宏這邊,就直接給吳池一步到位,升為少府,兼管將作大匠事宜。

  現在,兩個衙門的屬員,都聚集於此,以張奉為首,負責跟吳池交洽對話。

  吳池此時就坐在府衙裏,聽著張奉跟他匯報:

  “總得來說,就是臣剛才說得那些,沒有其餘了。”

  在漢朝,一個主官下麵的屬官,也是可以在主官麵前自稱‘臣’的。而非後世那樣,天下官員隻能麵對皇帝才稱臣。在這個年代,‘臣’隻是相對於‘君’而言,而縣令可以被稱為‘縣君’,府衙官員可以被稱為‘府君’,下麵辦事的人自然可以自稱‘臣’。

  吳池挑了挑眉:“是這樣嗎?”

  張奉:“臣不敢欺瞞,倉署裏的物資就是這些,府君您盡可查閱。”

  見吳池沒說什麽,他膽子大了起來:“所以,您要求的修複南宮、嘉德殿、和歡殿這些地方所需要的錢和材料,僅憑少府和將作衙門這邊,是提供不出來的。以臣淺見,府君您還是應該向陛下申請,額外調撥錢料入庫,這邊才能開工。”

  吳池冷笑。

  張奉也不再說話,隻學著他爹張讓的德行,倆眼皮一耷拉,模樣說不出的可氣。

  吳池當然知道他打得什麽算盤,他還是要吳池聽十常侍的,向劉宏申請加稅,搞什麽畝十錢。不然的話,衙門這邊就是“沒錢”,開不了工。

  於是吳池終於開口:“要是陛下撥給這邊錢了,就能開工嗎?”

  張奉心中一喜,心說什麽幼麟?什麽天縱奇才?

  不過如此!

  虧外麵人還說什麽十常侍克星,我爹還說他難對付?

  嗬,我看不過如此,還不是屈服了?

  不過,張奉表麵上卻沒有表現出來,“正是!隻要錢一到位,立刻就可以開工,保證將宮殿修複為原樣,一絲不差!”

  吳池冷哼:“但是你能保證,這錢到位後,每一枚銅錢,都用在修複宮殿上……而不是進了爾等的腰包裏?”

  張奉義正言辭:“府君休要汙蔑臣等!陛下所撥欠款,皆是民脂民膏,臣等雖然不才,又怎會做下那等損公肥私之事!”

  吳池依舊冷笑。

  他可太清楚古代這群蛀蟲了,你給他十分錢,他能拿出半分錢用在實處,就已經算難得的‘良心人’了。

  他們的貪婪,遠遠超出你的想象!

  而這,並不僅僅是少府這一個部門的問題,在整個朝廷上下,包括地方,但凡有點油水的部門,皆是如此。

  要麽主官與胥吏勾結起來一起貪汙;要麽主官被蒙在鼓裏,下麵胥吏吃個飽肚溜圓腦滿腸肥。

  至於那些清廉而又深知貪腐實情的官員,想要革除弊端,就要跟這些胥吏們鬥智鬥勇,麵對他們的集體施壓。

  別看胥吏們身為下屬,地位比主官低。但他們一來狡猾,作假的門路多,手段繁雜;二來很多人背後擁有後台,可以依靠後台來反壓主官一頭。

  就拿這個張奉來說,他的後台就是張讓,如果換了別人來做這個少府,還真沒有誰能頂得住張讓壓力的,隻能老老實實低頭,要麽裝聾作啞,要麽同流合汙。

  可是吳池不同。

  他是整個朝廷裏鮮有的不怕張讓的。

  所以,靠後台壓住主官的辦法不靈,剩下的就是利用他們對衙門裏規則的熟知與運用,來設下陷阱與屏障,讓吳池有力無處使、有苦說不出。

  在曆史上,這一時期原本是由黃琬擔任將作大匠-少府的,但是他不是張奉他們的對手,所以沒當多久被調離,平遷為同是九卿的太仆,而後在中平五年外放,當豫州牧去了。

  而如果換了一個有足夠手腕的官員,對付胥吏們則通常有兩種手段:一是靠著自身對該衙門的了解,發揮聰慧的頭腦與胥吏鬥智鬥勇,這個沒有足夠的大智慧很難玩得來。

  二就簡單多了,直接自帶一隻團隊來,把原本的胥吏開除掉,都換成自己人,如此自然政令暢通、無往不利!

  吳池:“行,這裏的情況本官知道了,你們先下去吧,容本官想想!”

  張奉等人帶著得意的笑容告退了,臨走前還不忘‘好心’提醒一句:“府君,您想吧!不過還是容臣等說一句,請府君盡快給出答複,否則拖延日久,臣恐怕陛下那邊,會怪責下來!”

  吳池沒搭理他。

  等到人都走後,吳池喚過戲誌才:“誌才,你怎麽看?”

  戲誌才:“主公是想簡單點,還是麻煩點?”

  吳池笑道:“簡單怎樣,麻煩又怎樣?”

  戲誌才笑道:“簡單便是同流合汙,麻煩就是鬥智鬥勇!”

  吳池哈哈大笑,拍著戲誌才肩膀道:“誌才又在戲耍我,你明知我不可能同流合汙的!”

  戲誌才微笑:“那就交給在下,我會幫主公辦好此事!”

  吳池好奇:“哦?誌才是有何良策,可否先跟我說說?”

  戲誌才點頭:“說說也無妨!現在主公負責的是修複宮殿,此事完全是將作大匠部門的事,那張奉身為太醫令,本來是管不到這個的。現在他能代表將作大匠諸官吏,反而是因為主公的緣故。所以,主公如果隻是想解決當前的問題,而不是連帶著將少府衙門的禍患一並解除的話。就完全可以繞開張奉,單獨從將作衙門下手。”

  吳池:“嗯,有理。那麽將作衙門這邊,又從何開始下手呢?”

  戲誌才神秘地一笑:“主公可還記得小娟……哦,就是幫您做花燈的龔木匠?”

  吳池疑惑:“龔木匠不過一個民間匠人,這次修複宮殿雖然也用得著他,可光憑他一個又能做什麽?”

  戲誌才笑道:“他自然不行,但跟他有關聯的某人,卻可以!”

  吳池:“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