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永遠有人十八歲
作者:劍刃舞者      更新:2021-09-05 21:41      字數:2110
  寧才神掛了電話,心裏那個氣啊。

  瑪德,差點又讓路今波裝到了。

  這廝是走了什麽狗屎運,居然要當出版公司的總經理了?

  話說,北鬥中文網的大老板怎麽眼光那麽差,居然讓這麽一個沒有工作經驗的愣頭青來當總經理。

  為什麽不考慮一下我呢?

  不管怎麽說,我也是有豐富的操盤手經驗的。

  雖然虧得很慘……

  作為一個寫手,寧才神本來還是有出版的夢想的,但是現在路今波一躍成為了出版公司的總經理,他的夢想就破滅了。

  倒不是說路今波會故意卡他,不給他出版,主要是他覺得路今波都當總經理了,他出版就沒什麽意義了,倒顯得是寄人籬下,成為別人的打工仔。

  寧才神在心裏暗暗下了決心,自己也得尋求轉型,絕不能比路今波混得差。

  寫書這塊跑道跑不過,我就另外換一塊。

  之前吹牛逼,說要改編影視劇,現在似乎成了剛需。

  “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拍影視劇。”

  而實現這個宏偉藍圖的第一步,就是把眼下這篇定製文好好寫下去,寫得越好,影響力越大,改編影視劇的可能性就越高。

  寧才神寫東西,有時候很勤奮,有時候很懶散,產量很不穩定。

  未來寫武林外傳的劇本時,他經常都不在狀態,有事沒事就給自己放兩天假。

  結果就是劇組的人全體停工等著他,還不敢催他罵他,得哄著他。

  最誇張的時候,直接放了一個月的假。

  回來之後,劇裏增加了一個龍套人物,名字叫做謝步東。

  這個名字是寧才神自己內涵自己的,意思就是寫不動。

  那麽他是怎麽做到堅持的呢?

  說出來跌碎一地的眼鏡。

  因為他趁著放假,買了一套房子,還不起房貸,所以隻得繼續寫。

  導演不禁感歎:房子是個好東西。幸虧寧才神還不起房貸,才有了後麵的四十集,要不這部經典的劇就爛尾了。

  其實他更應該慶幸,寧才神沒有聽路今波的勸,要是貫徹男人35歲之前不買房的原則,那就什麽都沒有了。

  事實證明,寧才神不是不能寫,關鍵是要有壓力。

  現在他有了壓力,迫不及待地想成名,改編影視劇,劍俠情緣的這篇定製文就寫得非常順暢了。

  除了按照遊戲劇情寫之外,寧才神還在嚐試著寫出自己的獨有風格,添加一些不一樣的元素。

  “現在的武俠,仙俠說白了都是一種寫法,英雄人物高高在上,不接地氣。而且發揮相當之穩定,就跟電腦程序一樣,一點驚喜都沒有。

  我要不要挖掘一點新的東西呢,比如大俠會不會吃不起飯,反派是不是一定冷血,高手有沒有可能馬失前蹄?”

  寧才神在心裏琢磨著,在不影響主線的情況下,要不要加入這些有趣的東西。

  他甚至在想,改編成影視劇之後,會產生什麽樣的效果。

  既然目標是影視劇,為了日後的改編更容易,他決定減少景物和動作描寫,多寫對話。

  為了讓每個角色有血有肉,他決定給不同的角色套上不同的說話方式。

  比如給每個角色安排一句專屬台,用方言說的口頭禪。

  寧才神就這麽寫了一段,然後又怕通不過,於是就把寫好的片段發給了主編,讓空虛道長來拿主意。

  李子木看了之後,感覺很上頭。

  這特麽是什麽玩意?有趣是有趣,但是咱們是遊戲改編定製文,你活生生把一款熱血的PRG遊戲寫成一篇搞笑文了。

  李子木不敢自己拿主意,轉頭就傳給了陳飛揚。

  陳飛揚一看就樂了,果然懷才如懷孕,藏都藏不住。

  寧才神就是一個編劇的料。

  李子木擔心地問道:“老陳,我覺得這個寧才神不靠譜啊,他這麽瞎寫,會不會影響遊戲銷量,甚至影響未來的影視劇改編?”

  “你想多了,小說的文字風格不會對遊戲銷量產生影響,真正影響銷量的,是小說的火爆程度。書越火,看過的人越多,知道並了解這款遊戲的人就越多。

  當他們買了遊戲之後,不可能因為遊戲不搞笑,而把遊戲放棄了。”

  陳飛揚說道:“未來的閱讀趨勢,是越來越多元化的。千篇一律的套路化小說,隻會越來越式微。

  就連老金在封筆之前,都寫了一本鹿鼎記,而鹿鼎記並沒有受文字風格的影響,導致改編的影視劇沒人看。”

  李子木想了想,感覺也對。

  作為一個老書蟲,他現在看那種大俠正襟危坐類型的小說,都看得快要吐了。

  也就是現在還沒進入真正的網絡時代,否則他早就審美疲勞了。

  很多作者一輩子都在寫同一本書,隻是換了不同的主角名字和招式。

  你看了第一章,就知道結尾是什麽。

  “那就讓他繼續?”李子木問道。

  陳飛揚點點頭:“隻要不改變主線劇情,文字風格無所謂,他想怎麽寫就怎麽寫。”

  說到這裏,陳飛揚停頓了一下,給了一個提議。

  “他把主要的幾個角色,每個人都安排一個不同的性格,采用不同的風格來寫,然後在評論區裏做一個調查,讓讀者投票,最喜歡哪個人物。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分析出讀者的大致口味和市場的劃分。

  誰最受歡迎,在未來的影視劇改編裏,戲份就可以多一點。”

  李子木都聽呆了:寫個小說而已,居然還能有這樣的操作?

  現在的他,才真正明白了,什麽叫做商業化寫作。

  他以前看小說,純粹是個人愛好,就圖一個自己開心,對小說的評價也是根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來。

  但他是一個老書蟲,他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沒有代表性的,甚至是跟主流大眾背道而馳的。

  因為市場的主力,永遠是剛剛湧入的年輕小白。

  或許一批又一批的小白身經百戰之後,成長為了老白,但是更多的人有了工作,有了家庭負擔,離開了。

  老白的數量,遠遠比不上新入場的下一代小白。

  沒有人永遠十八歲,但永遠有人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