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財富的搬運工
作者:劍刃舞者      更新:2021-08-19 17:07      字數:2114
  “飛揚廣告,沒聽說過有這家廣告公司呢。名字倒是跟你很有淵源。”郭慶川說著說著,突然醒過味來了。

  “難道你準備自己開一家廣告公司?”

  “恭喜你,都會搶答了。”陳飛揚打了一個響指,說道:“我現在有這麽多產品,以後對於打廣告的需求越來越大,與其把這筆錢給別人賺了,不如自己幹,順便還能賺賺別人的錢。”

  郭慶川剛開始還覺得不可思議,但仔細一想,確實有道理。

  開廣告公司,成本是很低的,招幾個人就能把攤子撐起來。

  主要的難題就是拉業務,很多廣告公司都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陳飛揚開的公司,當然不存在這個問題,自產自銷就能吃飽了。

  郭慶川舉雙手讚成,還毛遂自薦想做這家廣告公司的總經理。

  陳飛揚點頭同意,郭慶川這種性格的人,就適合幹這種工作。

  你要他踏踏實實搞技術,他確實坐不住。你讓他搞市場營銷,他能一蹦三尺高。

  作為飛揚廣告的總經理,郭慶川就開始盤算開了。

  “如果小打小鬧倒是無所謂,但要是想做大的話,我們還是需要請一個業內知名的策劃專家來坐鎮。

  現在的知名策劃都很貴的,而且有價無市,都被當寶貝一樣供著,根本搶不到人。”

  他剛剛想就此事向陳飛揚請示,要不要多加點預算,重金挖牆角,突然間意識到了什麽,一下子愣住了。

  “我這是守著寶山哭窮,拿著金碗要飯。”

  陳飛揚本人不就是個金牌廣告策劃人嗎。

  愛少VCD,腦鉑金,匯人腎寶,全都是教科書般的經典案例。

  還有不久之後即將上線的華興小靈通廣告,到時候肯定又會引爆一波熱潮。

  難怪他這麽有信心,要開廣告公司呢。

  ……

  按照約定的時間,陳飛揚來到央世,參加東方之子的錄製。

  為了采訪他,白言鬆這兩天做了很多工作,收集了許多有關陳飛揚的資料。

  他本來不太了解陳飛揚,通過這些資料,他越看越是驚奇。

  不僅僅是因為陳飛揚在一年之內就賺到這麽多錢,作為央世最高規格的人物訪談欄目,談錢是沒有什麽格局的,重點應該是挖掘賺錢之外的閃光點。

  最讓白言鬆感興趣的,是陳飛揚在省台的兩檔節目裏的表現。

  無論是人物麵對麵,還是職場變形記,陳飛揚的言行都很引人注目,而且發人深省。

  白言鬆采訪過很多名人,跟無數聰明人對過話,在這方麵的經驗非常豐富。

  對於媒體人來說,陳飛揚這樣敢想敢說,還很機智幽默的采訪對象,簡直猶如金礦一般。

  白言鬆把陳飛揚的訪談從頭到尾看了兩遍,然後提煉出一個他認為很有意義的亮點。

  他今天要側重探討的,就是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感。

  央世是要傳遞正確價值觀的,東方之子這檔節目的宗旨就是宣傳最傑出的一波人為社會所做的貢獻。

  陳飛揚來到節目組的時候,發現張小海和譚西鬆居然都來了。

  他們是來為陳飛揚捧場的。

  張小海自不必說,他覺得自己即將升任綜藝頻道總監,在一定程度上是沾了陳飛揚的光。要是沒有同一首歌這個節目在這個關鍵時間點的異軍突起,他也沒有那麽大的把握。

  更重要的是,在跟陳飛揚打交道的過程中,他感覺很對脾氣。

  唯一有點不爽的是,每次在酒桌上,受傷的都是他。

  他在琢磨著,等到陳飛揚錄完節目,非得拉到酒桌上,一雪前恥。

  至於譚西鬆,一手創造出了標王這個品牌,現在是第二年,是塑造品牌的關鍵階段,她要盡自己最大能力,為陳飛揚保駕護航。

  她已經看出來未來的趨勢了,陳飛揚當初在飯桌上對她講的“你創造的標王概念值幾十個億”原來不是一句空話,而是事實。

  她覺得陳飛揚年紀輕輕,就有如此成就和眼光,未來的前途不可限量。

  這樣的人,必定是央世廣告部長期的優質客戶,一定要維護好關係。

  台裏還有不少人,都來看熱鬧。

  比起省台人物麵對麵的演播廳,央世的明顯要高大上好幾個檔次,尤其是東方時空欄目,是現在的王牌節目,演播室非常大氣。

  陳飛揚有一種從樓房搬進豪華別墅的感覺。

  “歡迎來到東方之子,今天我們邀請到的,是一個年輕的在校大學生,他創造了很多財富,是這個時代的弄潮兒。

  就在前幾天,央世的廣告招標會上,這個年僅22歲的創業者,從無數知名企業家中橫空殺出,奪得標王桂冠。

  他就是今天的主角,青年創業者——陳飛揚。”

  在白言鬆一段簡潔而又信息量巨大的介紹下,陳飛揚出場,麵對鏡頭揮了揮手,報以微笑。

  “大家好,我是創業者陳飛揚,我要糾正一點,我並不是創造了很多財富,我隻是財富的搬運工。”

  白言鬆頓時精神一震,感到自己確實挖到金礦了。

  “為什麽這麽說呢?”

  “學過生物的人都知道,自然界裏有生產者和消費者,人類社會也不例外。偉大領袖曾經說過,曆史是群眾創造的,財富也是群眾創造的。我現在做到的事,無非就是通過產品,把群眾兜裏的錢,轉移到了我的兜裏。

  而生產這些產品的,也不是我本人,而是我的員工。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我是一個消費者,而不是生產者。

  我現在收到了很多讚譽,被冠以企業家的稱號,我有些惶恐。如果我不能把兜裏的錢用好,真正為社會做出貢獻,我就成為了一隻蛀蟲。”

  不是吧,這麽謙虛的嗎,一上來就展開這麽猛烈的自我批評。

  白言鬆問道:“那你認為,企業家要如何處理賺到兜裏的錢,才算是做貢獻呢?”

  “我們都知道,貨幣的價值在於流通,如果隻進不出,錢就是一張廢紙。

  說到這裏,你是不是以為我會說,企業家賺到錢之後,應該擴大生產,促進消費呢?這就是所謂的財富搬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