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38.《太子妃》終於剪出來了
作者:車夠快      更新:2021-08-18 02:47      字數:2356
  推廣曲,顧名思義是指為營銷電影而專門創作或改編的一首歌曲。

  推廣曲的營銷定位是在電影上映之前給到大眾一個清晰的信息記憶點。

  這點和主題曲不太一樣,主題曲一般來說是電影主旨的高度概括,而且大概率會出現在電影片頭片尾或者高潮部分,但推廣曲則不一定。

  主題曲一定是命題作文,但是推廣曲相對來說更寬泛一些,隻要不是和電影毫不相關就沒問題,而且最好旋律朗朗上口適合傳播開來……

  要說比較適合這部電影的推廣曲,第一個浮現在腦海裏的就是《匆匆那年》,可惜啊,這部電影剛剛已經上映了!

  說實話這些年的青春片,還真是貢獻了不少經典主題曲,比如“那些年錯過的大雨,那些年錯過的愛情”以及“如果再見不能紅著眼,是否還能紅著臉”……

  隻要旋律再度響起,就能立刻將觀眾帶入電影中的經典片段。

  相對來說,《左耳》的主題曲可能就沒有以上兩首那麽出色,至少沒有給袁華留下很深的印象。

  主題曲不夠,那就隻能推廣曲來湊!很快袁華馬上就想到另外一首非常經典的電影主題曲——《小幸運》。

  這個就不用多介紹了,基本上是整個16年僅次於周董《告白氣球》的年度第二熱門金曲。

  相對於電影《我的少女時代》3.6億票房的成績來說,反而是這首主題曲掀起的聲勢要大的多。

  而且兩部電影都是講青春愛情題材的,基本上大差不差,《小幸運》作為《左耳》推廣曲也不會顯得突兀。

  不過《我的少女時代》是15年8月上映的,也不知道這首歌現在寫出來沒有?

  為了以防萬一,袁華還特意去版權保護中心官網仔細篩查了一下,確實沒查到這首歌的相關注冊信息,所以應該是還沒創作出來,於是袁華立刻把它注冊了!

  此時突然靈光一閃,又查了一下《告白氣球》,發現這首16年6月發布的歌版權也還沒有注冊,於是袁華再次先下手為強了!

  對不起了,周董!主要是咱今年上不了央視春晚,所以說來年必須得整一首傳唱度廣的經典歌曲抬抬身價,以便獲得央視導演組的青睞。思來想去,好像就屬你這首最合適了!

  然後袁華又花了幾天時間搞出《小幸運》Demo小樣,然後讓楊思維拿給《左耳》片方試聽,片方聽完相當滿意,並且充分尊重了袁華的意見,邀請前SHE成員田馥貞演唱這首推廣曲。

  剩下的事情就和袁華沒關係的,反正都由對方去操作聯係,袁華隻需要在錄製的時候把控質量,提供一些指導工作就行了……

  片方還想開價兩百萬把這首歌的版權買過去,開玩笑,袁華又不是傻子,怎麽可能會同意呢?

  借你們用用就不錯了,要不是首部電影事關著我的職業前景,甚至咱都不必費這些功夫……

  這段時間袁華主要負責協助田馥貞錄製《小幸運》,然後還順便參加了幾個重量級的頒獎典禮和晚會,還領回來一係列人氣獎項:

  尖叫2015奇異果之夜——年度盛典亞洲人氣偶像獎,搜狐時尚盛典——年度亞洲時尚偶像獎,百度沸點2014——年度人氣男藝人獎,2014微博之夜——微博King……

  幾乎全部都是人氣獎項,含金量泛善可陳,不過但凡袁華出席的頒獎晚會也很少空手而歸,人家主辦方總會給他派個什麽小獎,不至於讓他白跑一趟有些尷尬。

  另外還有些其它雜七雜八的野雞獎項,好多袁華根本就沒有出席,而是讓經紀人楊思維代領,反正楊思維還挺喜歡出這種風頭的,這些天跑來跑去可有精神頭了!

  ……

  就在袁華剛忙完《小幸運》的錄製工作,方靜突然報告他一個好消息——《太子妃升職記》的粗剪版已經弄出來了。

  因為現在還有十天就是除夕,所以袁華就直接給華章影視大部分員工放年假了。

  別以為提前放假是好事,因為一過完年,公司的下一個項目《餘罪》馬上就要緊鑼密鼓的開發了,現在隻不過是讓他們喘口氣而已。

  當然負責《太子妃》後期製作的相關員工,當然就得留下來和老板一起加班了!

  袁華對於呂蕭還算信任,基本上把大部分的導演權利都放給他了,但是剪輯權這個東西並沒有完全放手,畢竟自己至少是看過成片的,所以說還是得把把關……

  其實前世《太子妃》的原版,一開始隻有35集,但是後來因為播放之後收視火爆,所以後來應樂視要求,導演又召集原班人馬緊急補拍了兩集,但是這一次袁華編寫劇本的時候,就直接給它一步到位了。

  而且和播放平台奇異果的合同都簽好了,訂好了37集就是37集,這個是不能隨意變更的……

  粗剪版因為很多東西沒弄好,比如配樂、字幕和節奏,所以看起來有些不得勁,袁華也是強忍著不耐,勉強看完了長達三十多個小時的粗剪版。

  他也是頭一次意識到,原來剪片子還真的是一個苦差事,看電視劇可能是消遣,但是剪片子純粹是精神折磨。

  這類工作是他前世從未接觸過,畢竟剪輯權幾乎是一部影視劇的終極權利,一般是不可能讓非核心人士沾手的……

  他中途都不止一次的想要關掉顯示器,但最後還是憑借兩世為人的毅力強迫自己堅持下去,看到最後頭暈眼花口幹舌燥,甚至出現了輕症的耳鳴。

  接下來的連續幾天,袁華一直泡在剪輯室,和導演呂蕭探討哪些片段要保留,哪些片段可以直接刪掉……

  當然,袁華主要是動動嘴,實際的操作工作,還是由導演以及剪輯師來完成……

  就這麽一點點的修改完善,剪輯校對,然後這部劇終於距離袁華記憶中的樣子越來越近,這是一件值得欣喜的轉變。

  而且即便是完成了粗剪和精簡,這部劇的後期也才隻不過完成了一半,剩下的還有配音、特效、字幕以及音頻合成等一係列工序。

  不過隻是剪輯就讓袁華叫苦不迭,後續工序說實話他幫不上太大的忙,通通交給專業人士,他最後審核下就OK了!

  而且袁華也沒有這麽多時間去挨個打理這些繁碎的事物,他隻要把握好大方向就沒問題了!

  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這是公司的第一部影視作品,袁華甚至根本沒必要這麽事必躬親錙銖必較,直接放權給下屬,幹就完了!

  但不管怎麽說,通過親身參與,至少袁華對於後期製作的了解又加深了,增廣見識深諳幕後製作,其實對於他在台前表演也是有一定促進作用的,也算是一箭雙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