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四章 恒迦條約
作者:雨天下雨      更新:2020-08-23 18:10      字數:2185
  隨著連續兩次博瓦海戰的慘敗,海軍主力丟失大半,已經無力控衛中西部沿海安全。

  陸軍部隊也是發動六次總攻後,依舊沒能拿下博瓦軍事基地,自身反而損失慘重,先後傷亡超過十萬人,其中僅僅是陣亡人數就超過五萬人。

  並且還直接引發了陸軍部隊的動亂,莫爾茲陸軍上將被部下槍殺,殘餘部隊在沒有得到國內命令的情況下就擅自撤回肯恩共和國。

  繼而引發了迦菲亞帝國內部的劇烈動蕩,迦菲亞陸海軍的軍方將領和內閣方麵爆發激烈衝突,最終以軍方發動政變,逮捕並絞殺了首相以及大批內閣成員,軍方支持的反對派上任新首相而告終。

  迦菲亞帝國內部發生如此動蕩,這一場戰爭自然也就打不下去了,這也就有了乾聖十二年七月八號雙方在博瓦城外簽署友好合作協議的結果。

  這一份協議裏,明麵上是兩國將會共同維護西南中西部地區的穩定和安全,說的都是一些廢話,但是實際上,這意味著大恒帝國的勢力終於能夠順理成章的進入西南大陸,尤其是列季王國以及其他幾個國家。

  同時該協議裏的重點就是,迦菲亞帝國默認大恒帝國在博瓦建設軍事基地。

  同時雙方的還在商貿上達成了一定的合作協議,約定會相互開放一部分市場,比如說迦菲亞帝國將不會對大恒帝國的煤油等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而大恒帝國也會對迦菲亞帝國開放部分工業產品的市場,這一部分的商貿協議,倒是對雙方都有好處的協議。

  恒迦友好合作協議簽署之後,也意味著兩國將會正式結束武裝衝突狀態。

  沒有幾天,大恒帝國就是和列季王國簽署了一份博瓦軍事基地租借協議補充協議,補充協議主要是擴大軍事租界區的範圍,此外則是原本的九十九年租借期,變更為永久租借。

  為了獲得這一條款,其實大恒帝國也是付出了一定的代價,比如給列季王國提供兩千萬恒元的抵押貸款,用以幫助列季王國恢複其東部地區的民生,同時還一次性支付了上百萬恒元的租借費。

  即便是這樣,能夠把限期租借變更為無限期租借,那也是建立在列季王國沿海現在還被大恒所掌控,博瓦以及周邊地區都被大恒陸軍實際控製的情況下。

  不客氣的說,這份補充協議,是大恒帝國的陸海軍用槍炮指著列季人的腦袋,逼著他們簽署的。

  隨後雙方簽訂了一份友好通商補充協議,雙方彼此全麵開放市場,不得對對方征收任何懲罰性的關稅。

  這份條約,看似是互惠條約,但實際上卻是典型的單方麵開放市場條約,因為列季王國根本就沒有什麽東西能夠出口大恒帝國的。

  列季王國的主要能夠用來出口的就是農畜產業,尤其是糧食以及羊毛這兩大產業了,但是很可惜,大恒帝國才是藍星上的第一大農畜大國,大恒帝國自己都出口糧食和肉製品,羊毛棉花這些東西呢,那裏會進口的!

  但是大恒帝國的工業產品卻是能夠出口到列季王國了。

  列季王國好歹也是大幾百萬人的國家呢,這市場經營好了也是能獲得不少好處的。

  當恒迦友好合作協議,恒列友好通商協議簽署之後,列季事變也是正式宣告落下帷幕。

  大恒帝國駐防列季王國的部隊,開始逐步撤出,駐防博瓦周邊地區的陸軍部隊,開始退回博瓦軍事基地之內,增援過來的兩個步兵師,其中一個也會撤回到奧爾王國的萊恩軍事基地裏。

  同時艦隊方麵,第一機動艦隊正式返航,同時恢複南方艦隊、西南艦隊編製。

  當第一機動艦隊返航的時候,大恒帝國京師內,海軍方麵一份根據兩次博瓦海戰的經驗,繼而展開的第四次海軍發展計劃也是遞交給了帝國皇帝林子然。

  第四次海軍發展計劃的整體的海軍發展思路,還是遵循第三次海軍發展計劃裏的‘全球性進攻海軍’‘遠距離封鎖’這兩大核心思想。

  不過依舊根據兩次的博瓦海戰經驗,對未來海戰進行了預測,並提出了一係列的新要求。

  其中的最大一個特征就是,海軍認為未來的海戰交戰距離將會進一步提升,一萬米都不是極限,一萬五千米甚至兩萬米的交戰距離在未來將會出現。

  兩次博瓦海戰裏,雙方的主力艦交戰距離就已經是提升到了五千米到六千米左右,而乾聖八年的時候,伊安海戰裏的交戰距離還是停留在兩三千米的距離上,四五千米的交戰幾乎沒有命中,但是博瓦海戰裏,雙方的主力艦跑普遍是在六千米左右的距離就獲得了命中,同時雙方都有在七千米以上的超遠距離進行開炮的情況。

  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交戰距離必然會進一步提升,乾聖十年的時候確定的一萬米以上的交戰距離,恐怕不用幾年就會被突破。

  為此,海軍認為有必要提前開始研究超遠距離交戰,把預定交戰具體提升到一萬五千米以上,而下一步則是探索兩萬米以上超遠交戰距離的可能性。

  隨著交戰距離的進一步提升,那麽相應的很多東西都要改變,比如說中小口徑速射副炮將會失去效用,艦炮將會進一步朝著口徑擴大化,炮管加長化發展。

  同時為了獲得遠距離命中,就需要統一火控,讓更多的主炮統一射擊,並觀察,最後計算射擊諸元。

  而這些經驗,最後都證明了大恒帝國乾聖十年就正式提出來,並逐步研發的‘統一全重炮戰列艦’才是未來。

  其實乾聖十年的時候,大恒帝國就開始了統一全重炮戰列艦的研發工作,不過那個時候技術還是很不成熟,統一火控技術也好,一體化炮塔,三百毫米四十倍口徑艦炮等其實都還處於研發當中。

  最後是選擇了過渡的六主炮戰列艦,也就是羅河級戰列艦。

  但是現在,大恒帝國海軍卻是認為,經過幾年積累後,再考慮到戰列艦建造時期也需要幾年時間,因此目前開始設計並建造統一全重炮戰列艦的時機已經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