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周董音樂排行(二十三)
作者:革神      更新:2021-08-11 11:59      字數:7650
  “吹不散的霧~隱沒了意圖~

  ??誰輕柔踱步~停住~

  ??還來不及哭~

  ??穿過的子彈就帶走溫度~”

  ??向往聖堂,可路途迷霧重重,真正的意圖到底是什麽,“誰輕柔踱步~停住”這句必須給黃俊郎點個讚,太讚了,那種畫麵感,就仿佛是單反抓拍,讓人從內心深處的麻!停住,之後也是恰好的停頓,“還來不及哭,穿過的子彈就帶走溫度”,作者回憶自己父親的死亡,用的詞是還來不及哭,穿過的子彈就帶走了溫度,這就是早期周傑倫音樂的東西,精致精致精致還是精致!每一個音符,每一句話都值得推敲。

  ??這種唱式的rap,押韻和層層遞進是非常重要的,很慶幸黃俊郎做的很完美,最完美的一次給了最完美的以父之名,一直到這裏,非常押韻,配合rap層層遞進,讓人欲罷不能。

  ??“我們每個人都有罪~犯著不同的罪~

  ??我能決定誰對~誰又該要沉睡~

  ??爭論不能解決~在永無止境的夜~

  ??關掉你的嘴~唯一的恩惠~”

  ??我們每個人%c生來就帶著原罪,這是基督教徒的說法,有點像中國古代法家學裏的人之初,性本惡。我們犯著不同的罪。作者因為目睹父親的死,走向複仇之路,我來決定誰對誰錯,我來決定誰來沉睡(死),爭論隻能靠子彈解決,這是給你的恩惠,讓你閉嘴!這個時候的作者是自負的。複仇成了唯一的路。這裏的編曲也一直是架子鼓和主旋律背景音配合,符合rap的基調。旋律繼續說唱。

  ??“擋在前麵的人都有罪~後悔也無路可退~

  ??以父之名判決~那感覺沒有適合字匯~

  ??就像邊笑邊掉淚~凝視著完全的黑~

  ??阻擋悲劇蔓延的悲劇會讓我沉醉~”

  ??擋在前麵的人都得死,為什麽?因為我以父之名判決他們有罪,我已無路可退。那種感覺無法言語,我懺悔著卻同樣沉醉著殺戮,已無法自拔。旋律編曲同上。

  ??“低頭親吻我的左手~換取被寬恕的承諾~”

  ??不用解釋,懺悔。這裏旋律已經越來越出彩,跟唱起來越來越有難度,周傑倫在這首歌的配唱其實是花了非常多的小心思。前麵一直低沉的吟唱仿佛禱告一般,後麵唱腔也換了好幾種,大量的和聲編排,這些種種都定義著完美。

  ??“老舊管風琴在角落~一直一直一直伴奏~

  ??黑色簾幕被風吹動陽光無言地穿透~

  ??灑向那群被我馴服後的獸~”

  ??強大的修辭,強烈的畫麵感。和最開始兩句一樣,意境的渲染,營造氣氛。灑向那群被我馴服後的獸。暗示自己和自己的手下猶如獸,獸是基督教裏麵所有敵對的稱謂。節奏已經越來越快,唱rap最過癮的也在這裏。無敵的押韻和層層遞進的節奏,整首歌雖然歌詞和編曲強大,可是曲的作用同樣毋庸置疑。

  ??“沉默地喊叫沉默地喊叫~孤單開始發酵~

  ??不停對著我嘲笑~回憶逐漸延燒~

  ??曾經純真的畫麵~殘忍的溫柔出現~

  ??脆弱時間到~我們一起來禱告~”

  ??先從最後一句開始吧,脆弱時間到,我們一起來禱告。從自負到禱告經曆了什麽,前麵幾句說的就是過程,正對應了後麵的那句“榮耀的背後刻著一道孤獨”。無盡的殺戮最終隻有內心的孤獨發酵。那些嘲笑的麵孔仿佛做夢都在你腦海中,作者不禁回憶曾經那些純真的畫麵。才有了禱告的念頭。

  ??“仁慈的父我已墜入~看不見罪的國度~

  ??請原諒我的自負~

  ??沒人能說沒人可說~好難承受~

  ??榮耀的背後刻著一道孤獨~

  ??閉上雙眼我又看見~當年那夢的畫麵~

  ??天空是蒙蒙的霧~

  ??父親牽著我的雙手~輕輕走過~

  ??清晨那安安靜靜的石板路~”

  ??先不說詞,先說說這裏的曲。在上一句完全用說的一起來禱告結束之後,正式進入副歌,《以父之名》第一遍的副歌已經是非常完美的了,到這裏更是讚到不行,其實拋開編曲和編排的花俏,《以父之名》副歌的旋律非常完美。特別是周傑倫低沉的半哼半唱,周傑倫已經很少這樣了,是那種很多軌和聲一起的哼唱,後期很難得再見。

  ??注意這個時候一直沒有斷過的那個背景旋律,配合著哼唱顯得異常詭異卻極度搭配。周傑倫在唱的時候還陪著著踩鼓點的配唱“a-you-you-cheiken-cheiken-a-ya”成為日後眾多以父跪心中的經典。什麽叫隨性和節奏。《以父之名》到這裏至少已經是前十了。

  ??《以父之名》的高質量無處不在,如果僅僅是以上說的這些,還遠遠不夠。在第一遍a、b之後,《以父之名》的間奏更是吊爆。那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仿佛一下子能把你掀翻在地。

  ??我們不如從mv說起。此刻,請先暫停閱讀,謝謝,把mv拉到大概第一遍副歌最後幾句,此時mv過半,jay從車裏把槍扔出窗外,車開往教堂,此時伴隨著那無比平靜卻憂傷到骨子裏的鋼琴,和前奏女聲的吟唱,jay推開教堂的門,滿教堂的蠟燭,鏡頭慢慢滑過教堂牆壁那一幅幅聖母畫像,畫麵到這裏,觀眾也許還沉浸在悲傷的鋼琴音符和神聖的壁畫裏麵,突然畫麵切換,快速閃回jay當年那雙恐懼的眼睛,此時背景女聲吟唱到高-潮,注意看mv裏麵周傑倫的神情,遲疑,落寞,卻又堅定,絕對是周傑倫演技最好的瞬間。畫麵再閃回少年其實那恐懼的眼,砰砰砰砰砰!五聲槍響把意境推向高-潮。女聲吟唱仿佛是神聖的教堂背景音,瞬間被槍聲終結!那種突兀感和耳邊的回音讓人瞬間頭皮發麻。不知道該怎麽形容這種感覺,mv本來是在講故事,講畫麵,可是這段mv卻在講編曲!在講聲音的深度!而聲音沒在講樂曲!聲音卻在講故事!在講畫麵!畫麵和編曲的高度融合讓人毛骨悚然,卻又沉迷其中,這是一種多麽美妙的享受啊。

  ??至此。《以父之名》算是真正脫穎而出。

  ??用槍聲來結束間奏,同時開啟了a段到來,這部分的a段是整首歌rap最好聽的這部分,重複的恰到好處,整首歌最愛跟唱,跟唱最爽的部分無疑是這段。所以整首歌這部分算上a段是重複了2次。每次跟唱就一個字,吊!然後就是b段副歌,周傑倫到此時聲音一直都是比較低沉,包括副歌的和聲。一直到b完。此時接一聲槍響,意境再次180度轉彎,周傑倫高亢的吟唱和女聲吟唱融為一體,還是那句,以父的編曲牛逼,曲同樣牛逼,這幾句的曲就仿佛一馬平川之後的陡峰,那一聲槍響又似晴天霹靂。瞬間的狂風暴雨,這是一段來自生命的呐喊。仿佛是在像聖父哭訴自己的覺悟,“仁慈的父~~~我已墜入~~~看不見最的國度~~~”意境之高配合歌詞、曲、演唱、讓人叫絕。到這裏繼續再接一次副歌b‘,可是你以為僅僅隻是副歌嗎?

  ??“斑駁的家徽~擦拭了一夜~

  ??孤獨的光輝~才懂的感覺~

  ??燭光不停地搖晃~貓頭鷹在窗欞上對著遠方眺望~

  ??通向大廳的長廊~一樣說不出的滄桑~

  ??沒有喧囂~隻有寧靜圍繞~

  ??我慢慢睡著~天剛剛破曉~”

  ??周傑倫的這部分c段的插入終於給以父之名的完美蓋棺定論。其實這種多軌不同旋律歌詞的和音周傑倫在前四裏麵用了幾次。懦夫裏麵周傑倫的唱和小女孩的rap的交織。三年二班裏麵最後也是rap和唱雙重享受。同樣,梯田裏麵的rap和原住民山歌的融合並軌。等等等等。可是在以父之名裏麵,是做的最巧妙的(和梯田並列^^),首先。在以父裏麵,這兩段的融合前麵高度吻合,第一次聽幾乎都聽不出來,然後是後半段差異越來越大,然後等副歌結束了。c段還有兩句繼續。

  ??另外,就是c段異常的出彩和強大。最後,就是最後這兩句,“沒有喧囂~隻有寧靜圍繞~我慢慢睡著~天剛剛破曉~”。

  ??怎麽說這一段呢,首先c段既然並軌,注定著隻能用一個編曲,所以其實你仔細聽和副歌的結構應該是很類似的,甚至很多音有相似之處。唯一不和諧的就是c段的和音多出來了一點,恰恰就是多出來的這句,就是這樣恰到好處,這真是注定的。當所有編曲歸為0,當所有樂器的聲音截止,周傑倫近乎魔怔的自言自語的兩句,我慢慢睡著,天剛剛破曉。讓人簡直愛死了。這種戛然而止就像是梯田裏的那句這種藝術,真的很難領悟。隻可意味,不可言傳。連收尾都收尾的這麽神跡,以父不第一?誰第一?

  ??……

  ??欣賞了一夜的周董。

  ??當《以父之名》放完時,已經是清晨六點多了,ktv外麵的天都亮了。

  ??方雅君雖然沉醉於周董的音樂,但這麽耗一夜的精力,還喝了不少酒,她是實在熬不住了。

  ??杜星河不一樣,他必須讓自己扛三天,不能睡。他要趕緊返回去,先不去低級世界找罪受了。於是他帶著方雅君回了酒店,方雅君就寢後,杜星河自己又坐到電腦前,繼續欣賞周董的音樂。

  ??沒有音樂,他肯定會疲憊不堪的,隻有沉浸在音樂裏,他才能繼續煎熬。

  ??欣賞了一夜周董的經典,杜星河帶著慣性的心態,上網繼續找周董的音樂來聽。之前聽的都是老歌,他這時想帶著新的心態,聽一聽周董中後期的歌,看看能不能從裏麵發現一些亮點。反正在穿越之前,他聽周董中後期的音樂都有種不夠過癮的感覺。

  ??帶著這樣的心態,杜星河從周董的第11張專輯繼續往後聽。

  ??這第11張專輯,叫做《驚歎號》,2011年11月11日發行,專輯裏有11首歌,一切都取了好意頭。但可惜這張專輯卻並沒有給人帶來驚喜,即使現在聽,杜星河仍舊覺得這張專輯也就那樣。不過他好像從哪裏看到過一本叫《歌神》的網絡小說,封麵用的驚歎號的封麵……

  ??在聽《驚歎號》的時候,杜星河還隨便瀏覽了一些網絡上的樂評,他覺得有一個帖子寫的還算客觀。帖子名叫《就這樣了嗎?就這樣了》。帖子裏麵對這張《驚歎號》的評價,他比較讚同。

  ??這個帖子是這樣寫的:

  ??《《就這樣了嗎?就這樣了》》

  ??……

  ??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對我意味著,今年就算過完了,幹笑兩聲,哈哈。最大的期待,最見證奇跡的時刻,如同紅蓋頭一掀,美醜都一目了然。這妞美還是醜。評論貼在最後,純屬扯淡,僅供參考。我是來說一些沒用的。

  ??這篇文章一開始落筆的時候,最深情款款,也最腦殘,我提出個“變與不變”,一不小心就被豆油們頂到了首頁,現在想來還非常羞愧。因為我發現這觀點隻正確了百分之五十。

  ??這正確的百分之五十是:人與生俱來是懂得懷念的動物。

  ??於是,《jay》、《範特西》無論如何都是最好。而《魔傑座》、《跨時代》玩得再花哨,那也隻不過像青澀靦腆的前前前男友以富態臃腫的煤老板姿態定期前來會麵。

  ??我念著他最初的好,就從來不糾結《伊斯坦堡》有多蛋疼,聽你們說那是異域風情,啊,好吧。

  ??我念著他最初的好。就從來不批評《娘子》是史上旋律性最差的中國風,聽你們說那是牛逼唱法,啊,好吧。

  ??直到後來我家旁邊建了個小廣場,高中時我每天路過那裏會碰到文藝老大爺和文藝老大媽。老大爺拉的是史上最難聽的二胡,老大媽唱的是世上最異域風情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場麵要多文藝有多文藝,要多中國風有多中國風……原諒我一不小心想起的就是周董的這兩首歌。

  ??而我也遺憾的錯掉了百分之五十:硬幣的兩麵有時候不光是“變與不變”,也可能是“誠與不誠”,“用心與不用心”,“靈感與沒靈感”,最最重要的還有一條,“習慣與不習慣”。若真心不習慣的,再用心再誠意再有靈感,依然全是扯淡。

  ??所以我常常看到一些搞笑的,比如兩個都是傑倫的粉絲也在爭啊,爭得不亦樂乎,爭到最後互相想和對方母親發生些什麽……真無聊。都以為是“觀點”和“觀點”在爭,其實是“耳朵”和“耳朵”在爭,是“口味”和“口味”在爭,是“傻-逼”和“傻-逼”在爭,人為什麽總那麽自我感覺良好呢?

  ??既如此,我覺得本文其實唯一有用的觀點是:

  ??能不能從《驚歎號》開始,隻用耳朵去品?

  ??當發現口味不同時,你在心裏罵我一聲“傻逼”,嘴上誇我一句“不錯”;我也在心裏罵你一聲“傻-逼”,嘴上表揚你“有品位”,然後相視一笑,心有靈犀還情投意合的,這他媽多和諧。

  ??所以,文末的所謂樂評不必當真,那隻代表我的口味我的耳朵,你不該很沒信心的覺得我的耳朵就高保真,你的耳朵就山寨貨。另外,屎長屎長的東西一般是沒什麽營養的。如此。

  ??……………………………………………………………………

  ??有人說喜歡是一種慣性,我不認同,你看看多的是這樣喜歡著他的人——長大後一首首刪掉這時代,留下幾首範特西,他們惋惜的說:你變了你變了你變了……

  ??真的不好對他們解釋什麽,我隻是記得,曾看到一句話——

  ??人們愛說 “ 1:你真讓我失望,這麽多年了都沒變。2:你真讓我失望,才這麽些年你就變了。”

  ??這說明了什麽?關閉評論的重要性。

  ??這話在七堇年博客上有。想當年我多迷戀她啊,現在都不怎麽關注了,如此,我知道所謂什麽變不變的,歸根結底是自己變了。所以,縱使周傑倫把專輯順序倒過來發。該走的仍走,該噴的仍噴。

  ??既如此,那些離開的,那些留下的,那些捧的,那些黑的。那些有文化的,那些沒素質的,都不必再吵了,你們總以為有足夠的理由去說服對方,其實你一開口就錯了,你的理由怎麽能成為他人的理由呢?你喜歡的唱腔怎麽能逼著不喜歡的人喜歡呢?同樣你不喜歡的唱腔怎麽能逼著喜歡的人不喜歡呢?你奉為佳肴的臭豆腐在別人的眼裏怎麽就不能屎一般的存在並惡心著?你聽一次鄙視一次的愛情買賣怎麽就不能在別人的電腦上無限循環著?

  ??所以,不用再爭了。

  ??周傑倫的才華還需要證明嗎?不需要。

  ??周傑倫的才華窮盡了沒有?你覺得窮盡了大不了就不聽了唄。

  ??周傑倫有沒有用心做音樂?嗯……不好說,我覺得他多少有些不務正業,反正我以後是不會看他的爛片了的。

  ??以上是我的態度。

  ??然後。對於那些純粹抱著惡意的人們,對於那些動不動就叫囂著周傑倫有多爛有多俗有多醜有多sb的人們,我會發著呆,然後微微笑,接著合上顯示屏……時間會有結論的,就算時間沒有結論,我們心裏仍有傑倫,這是多帶勁的事情。

  ??據我觀察。得到一個結論:最愛《jay》、《範特西》、《八度》的歌迷大抵是八五到八八之間的老男孩,最迷《葉惠美》、《七裏香》、《十一月》的歌迷大抵是**到九二之間的小盆友。九二年之後的小小盆友,則對此六張專輯之後的專輯更有感情。

  ??有木有?

  ??如果是這樣,以後就不和別人討論周傑倫哪張專輯更經典了,我們愛上的其實都是青春深處的回憶。那些老一點的歌迷,表跟我說簡單愛有多經典,也表跟我說甜甜的有多膩歪。喜歡不喜歡這種東西太主觀,您就真確定您逢人就推薦的那魂牽夢繞的翡翠白玉湯不是豆腐煮白菜葉?

  ??談談周和周的《驚歎號》

  ??談一張專輯我一般會先談它的風格,咦,你們知不知道什麽叫r&b呢?哦,肯定有人知道。但其實這麽多年我一直搞不明白。後來,我去扒了吉吉、力宏、大同當然還有鹵蛋的曲,自以為是的總結了一下,r&b就是一個調子可以重複重複再重複,為了不無聊,重複之中伺機遞進,遞進過程再玩一下炫技般的轉音的這種音樂形式,大體上便可以稱之為r&b,它有個美麗哀愁的中文名叫“節奏怨曲”。

  ??最早周董就是玩這個r和b的。比如你看《完美主義》:

  ??如果說懷疑可以造句

  ??如果說分離能夠翻譯

  ??如果這一切真的可以

  ??我想要將我的寂寞封閉

  ??然後在這裏不限日期

  ??然後將過去慢慢溫習

  ??讓我愛上你那場悲劇

  ??是你完美演出的一場戲

  ??……

  ??前三句一個音符都不改,第四句小小改動,五至七句直接抄襲前三句的曲,第八句和第四句差不多。所以說,r&b其實一點都不高深莫測的啊,那這還有什麽可以玩的呢?對了,唱功,玩的就是誰比誰的唱功叼。但是,用唱功這個詞還太狹隘,因為你能說吳青峰的唱功不好嗎,不能,但是吳青峰姐姐要是玩起r&b,蘇打綠就要真正變成奇葩了——聲線這種東西是真正命中注定的。

  ??r&b要求的聲線是,要麽彈性十足如陶吉吉還有王力宏,要麽柔韌立體如周傑倫,還可以磁性深沉如方大同,這些人轉起音來不會像吳青峰那樣純粹是玩清澈的,但是他們的聲線卻可以變得非常微妙,在細微處甚至詭異得讓人不可揣測……哎呀,說了那麽多,以上全是廢話,我的正題是,周董為毛近來不玩或者少玩r&b了?我不得不告訴大家的一個殘酷現實就是,他老了……(未完待續。。)

  ??...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