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苦練廚藝準備迎戰
作者:回鍋肉片      更新:2020-03-22 15:55      字數:2844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看來此次去燕國要有很多的惡戰了。”鍾天正心想。

  鍾天正心想:“文思豆腐的原料有豆腐(450克),?冬筍(10克),雞胸脯肉50克,火腿(25克),香菇(鮮)(25克),生菜15克、鹽、味精將豆腐削去老皮,切成細絲,用沸水焯去黃水和豆腥味;二、把香菇去蒂,洗淨,切成細絲;三、冬筍去皮,洗淨,煮熟,切成細絲;四、雞脯肉用清水衝洗幹淨,煮熟,切成細絲;五、熟火腿切成細絲;六、生菜葉擇洗幹淨,用水焯熟,切成細絲;七、香菇絲放入碗內,加雞清湯[1]50毫升,上籠蒸熟;八、將鍋置火上,舀入雞清湯200毫升燒沸,投入香菇絲、冬筍絲、火腿絲、雞絲、青菜葉絲,加入精鹽燒沸,盛湯碗內加味精;九、另取鍋置火上,舀入雞清湯500毫升,沸後投入豆腐絲,待豆腐絲浮上湯麵,即用漏勺撈起盛入湯碗內上桌。”

  “口味有鹹鮮味特點有刀工精細,軟嫩清醇,入口即化,是對廚師刀工的考校。?扒燒整豬頭?典故?傳說清朝乾隆年間,法海寺的一位蓮法師,擅長烹調,燒的豬頭肥嫩香甜,常以他親手燒製的扒燒豬頭款待施主,食之美不可言,譽為味壓江南。?兒童們因為和尚會燒豬頭,還編了一首歌謠傳唱。其實釋門創教,弟子沿門?托缽,並無專門吃素的習慣。後來釋加弟子提婆達多單立門戶,提出不吃乳?蛋魚肉葷物。梁武帝時,大立佛教,開始了佛教徒不吃葷吃素的齋戒製度。?”鍾天正心想道。

  “蓮法師把這手絕藝,傳給廟裏的一個廚師。廚師學會此法,在外麵?開了飯館,專門烹製扒燒整豬頭。製成後先把頭肉和舌頭放入盤中,再將腮?肉、豬耳、眼睛按原位裝上,成一整豬頭形,然後澆上原湯汁,保持了法海寺蓮法師的手法和風味流傳下來。關於這一傳說,雖無明文記載,但卻可以在古籍中找到旁證。清代的揚州風土詞萃中收有白沙惺庵居士的望江南詞。其中有一首寫道:“揚州好,法海寺閑遊。湖上虛堂開對岸,水邊團塔映中流,留客爛豬頭。”鍾天正回想起了當年師傅對自己說的話。

  “這就可以看出,揚州法海寺的“扒燒整豬頭”的確是很有名的。?特點扒燒整豬頭,是揚州菜中素享盛名的“三頭”之一。“三頭”即“拆燴鰱魚頭”、“清燉蟹粉獅子頭”、“扒燒整豬頭”。其中尤以“扒燒整豬頭”曆史較為悠久,聲譽最高。此菜成品要保持”酥爛脫骨而不失其形”,色澤紅亮、肥嫩香甜,軟糯醇口,油而不膩,香氣濃鬱,甜中帶鹹,風味不凡。豬頭(6500克),醬油(250克?)?,冰糖(500克)?,薑(50克),?八角(15克),?香菜(10克)?,料酒(1000克),香醋(200克),小蔥(100克),桂皮(25克),茴香籽[小茴香籽](10克)。?製作過程有薑洗淨,切片,?蔥洗淨,打成結;”鍾天正邊說邊做。

  鍾天正將香菜擇洗幹淨,消毒,備用;4.?將豬頭鑷淨毛,放入清水中刮洗幹淨;5.?豬麵朝下放在砧板上,從後腦中間劈開,剔去骨頭和豬腦,放入清水中浸泡約兩小時,漂淨血汙。入沸水鍋中煮約20?分鍾,撈出,放入清水中刮洗,用刀刮淨豬睫毛,挖出眼珠,割下豬耳,切下兩腮肉,再切去豬嘴,剔除淋巴肉,刮去舌膜;7.再將眼、耳、腮、舌和頭肉一起放入鍋內,加滿清水,用旺火煮兩次,每次煮約20?分鍾,至七成熟取出;8.?把桂皮、大料、茴香籽放入紗布袋中紮好口,成香料袋;9.?鍋中用竹箅墊底,鋪上薑片、蔥結,將豬眼、耳、舌、腮、頭肉按順序放入鍋內,再加冰糖、醬油、料酒、香醋、香料袋、清水,清水以浸過豬頭為度,蓋上鍋蓋,用旺火燒沸後,改用小火燜約2?小時,直至湯稠肉爛;10.將豬舌頭放在大圓盤中間,頭肉麵部朝上蓋住舌頭,再將腮肉、豬耳、眼球按豬頭的原來部位裝好,成整豬頭形,澆上原汁,綴上香菜葉即成。

  “鍾天正心想,配料有精鹽200克,白糖100克,八角粉5克,五香粉10克,南乳25克,芝麻醬25克,白糖50克,蒜5克,生粉25克,汾酒7克,糖水適量。工藝流程有選料整理醃製定形燙皮調脆皮糖漿上脆皮糖漿烤製成品。一定要選用專用品種,如香豬。重量在5~6千克,要求皮薄,軀體豐滿。”

  鍾天正按常法進行宰殺放血、退毛、去內髒後,清洗幹淨。然後,從臀部內側順脊骨劈開,除去板油,剔去前胸3~4根肋骨和肩胛骨。再用清水徹底衝洗幹淨,瀝去水分。注意不要損破表皮以保持外形完整;豬身表麵一定要刮洗幹淨;劈豬時應從肚腹處下刀且不能將刀口拖得太長,以能夠挖出內髒為準。將乳豬洗淨後放在工作台上,把五香粉和食鹽擦抹在豬的腹腔內,醃約30分鍾,接著把調味醬、腐乳、芝麻醬、白糖、蒜茸、幹蔥茸、洋蔥茸、味精、生粉、汾酒和五香粉調勻,塗抹在豬腹內,再醃約30分鍾。用一條長40厘米和兩條長13厘米的木條(長的作為直撐、短的作橫撐),在豬腹腔內安上支撐,用鐵絲紮好,使乳豬定形,再在豬身的前後各插2根鋼叉,以便於烤製。

  然後鍾天正燙皮,將支撐好的乳豬用70c的熱水燙皮,以淋至皮硬為止,然後揩幹表麵水分。經過這個步驟後才能均勻地塗上一層麥芽糖漿。調脆皮糖漿,為使成品顏色均勻,皮質香脆,對所用脆皮糖漿的質量要求甚高。具體調法是將麥芽糖放入小盆內,倒入150克開水,待其完全溶化後,再加人白酒和浙醋調勻,即成脆皮糖漿。調製時麥芽糖一定不能多用,因其含糖分,遇熱極易上色,致使成品發黑。

  “上脆皮糖漿,將脆皮糖漿均勻地塗抹在乳豬皮上,掛在通風處,吹幹表皮。必須將豬皮表麵的水分揩幹,才可塗脆皮糖漿,才能塗均勻;塗上後風幹,才可烤製。否則,成品會出現“花臉”現象,烤製方法有兩種。一是用明爐烤製,用鐵製長方形烤爐,把爐膛燒紅,放人叉好的乳豬,在火上烤製。先烤胸、腹部,約20分鍾。再順次烤婆,昔、胸膀殛溈緩部鋅豬的全身特別是脖頸和腰部,須用針刺排出水分。同時,要進行刷油,將體內、外烤滲出來的油脂擦去或抹平,以免流在皮或肉上,影響外觀。二是用暗爐烤製,采用一般烤鴨的烤爐。先將爐內燒至高溫,把乳豬胴體放人爐膛內,烤製30分鍾左右。在豬皮開始變色時,取出來用針刺,並刷平滲出的油脂,再烤製20~30分鍾即熟。”鍾天正心想道。

  “不管哪種方法,烤時一定要勤轉動,才能達到色澤均勻。鑒別成熟的方法:察看豬身流出的油,呈清而帶白色時,證明乳豬已烤熟。把烤好的乳豬取出後,趁熱在表麵刷上一層香油,即為成品。色澤紅潤,形態完整,皮酥肉嫩,肥而不膩,又鮮又嫩,入口奇香。其烤製方法早在公元前成書的禮記中就有記載,周朝時烤豬(炮豚)是“八珍”之一。直到清朝滅亡前,烤全豬還是宮廷宴席中的“上上品”。”

  鍾天正將原料淨土仔公雞300克,老薑80克,青蔥葉、小蔥各50克。調料鹽、芝麻油各5克,味精、雞精各3克,白糖2克,色拉油50克。雞洗淨,放入冷水鍋內,開火煮熟,撈出放入冰水中浸泡至涼,撈出改刀成寬2.5厘米的一字長條,放入盤中。青蔥葉、小蔥、去皮老薑分別切碎,放入攪拌機內打碎。鍋內放入色拉油,燒至三成熱時,放入步驟2處理後的原料、鹽、雞精、白糖、味精炒香,淋入芝麻油後倒出,澆在雞塊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