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10%的希望
作者:誌鳥村      更新:2021-08-09 18:31      字數:3987
  周老終究沒有下定決心,給了所有人一個喘息和反應的時間。

  ??大領導和台塑眾離開後,毛主任和中方企業人留在了會客廳中。上麵的領導都是務虛的,隻有他這個半大不大的領導才攬著實務。麵對“熟悉”的蘇城,毛主任無奈的問:“你真的要自己做70萬噸乙烯?”

  ??蘇城嬉皮笑臉的道:“如果台塑不做了,我們接手海滄計劃,對國家也是有利的吧。”

  ??他說的是接手海滄計劃,而不是獨立做乙烯。蘇城一向以來都有獨立建設石化基地的衝動,但他始終扯著海滄計劃,是因為海滄計劃的優惠政策。海滄計劃是在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由大BOSS親口許諾的,綜合考慮了經濟和政治問題,台塑才獲得了如此多的誘惑政策。這樣的優惠,隻海滄計劃一家,別無分號,離開了海滄計劃,這種優惠也將煙消雲散,國內或國外任何一家公司都不可能再得到了,中石化也不行。

  ??可以說,好事就此一次,屬於稀有任務的範疇,隻要有人接到了,甭管完成沒完成,都沒有第二次機會了。

  ??對投資數十億美元的石化基地來說,任何一個涉及到百分比的優惠都是極為難得的,何況海滄的各種大幅度優惠。所以,中石化和台塑才會猶豫不決。

  ??他們既舍不得海滄的優惠,又畏懼投資的龐大。

  ??其實,反過來看,正是因為投資龐大的令人畏懼,才會有這樣的優惠。等再過上10年,中國沒那麽缺乏外匯,以至於大型國企能夠在國內融資外匯的時候,優惠也就相應的減少了。

  ??蘇城不無惡意的猜想,台塑要是再拖10年,說不定能從中國銀行貸款幾十億美元,幹脆空手套白狼了。其他人不知道未來大勢,也看不到那麽遠。但對眼前的情況,大家都看的清清楚楚。

  ??劉秉身子往後一仰,就準備看大華和中石化的戰爭2.0。毛主任也看向宣總經理。

  ??宣總卻顯的信心不足,問:“中央有可能批準台塑的外銷轉內銷計劃嗎?”

  ??“很難說,確實是有機會的。”毛主任不負責任的笑著,這個確實不是他能決定的事。

  ??說起來,宣總的行政級別比毛主任還高了一級,在石油政策上,他的發言權同樣不弱。

  ??但在海滄計劃上,兩人都顯的比較無奈。

  ??太大了!

  ??宣總沉吟著,最後苦笑一聲,道:“一旦台塑退出,中石化願意接手海滄計劃。”

  ??他是被蘇城逼上來的。總不能讓私企做了中國最大的石化項目,到那個時候,中國石化產業鏈究竟聽中石化的還是聽大華實業的?即使從權力的角度考慮,宣總也不能放任蘇城得到海滄計劃。

  ??比起一個月前,雙方的態度明顯有了進步。毛主任滿意的道:“這麽說,你們都願意接手海滄計劃了?當然,是在台塑退出的前提下。”

  ??“是。”宣總回答的很快,但有些消沉。他對台塑和中央的決定心存疑慮,另一方麵,70萬噸乙烯項目所牽扯到的方方麵麵,確實讓他有畏難的情緒。隻要想想數十億美元的投資,就能理解它的難處。

  ??這麽大的一塊肥肉,在1991年簡直比得上一個省的政府支出,還是美元的。

  ??蘇城也迅速的點頭,並道:“不管最終把海滄計劃交給誰,大華都會把石化基地做下去的。”

  ??最終拿到海滄計劃的很有可能是中石化。對此蘇城心知肚明,大家也都清楚。

  ??中石化可以嫡親的兒子,和大華這種私生的侄子是全然不同的。

  ??毛主任都有些佩服蘇城的堅韌,頷首道:“大華如果不能做海滄計劃,可以把甲醇基地繼續做下去。”

  ??以他的身份,這樣的承諾是很不錯的了。

  ??轉過頭來,毛主任又道:“任何有興趣接手海滄計劃的公司,都要做出時間表來。大華曾經有過一份,還要再給我一份,其他公司也是如此……沒事的話,今天就這樣吧。”

  ??眾人各懷心思的告辭。

  ??出門的時候,劉秉特意走在蘇城身邊,等人散開,才問:“大華準備怎麽做?”

  ??蘇城短暫的一個停頓,道:“我們準備用幾個月的時間,確定大乙烯裝備,做好安裝和調試的準備。一旦中央做出決定,用盡可能快的速度完成大乙烯工程。我們以前承諾了兩個方案,合資93年完成,獨資95年完成。現在來看,就算是獨資狀況下,也有可能93年完成建設。”

  ??“你應該知道,中石化也可以承諾93年完成的。”劉秉意味深長的道:“承諾是一回事,項目拿到手以後,也許又會產生各種事情。”

  ??向領導的承諾,有時候重於泰山,有時候輕如鴻毛,重點在於怎麽解釋怎麽補償怎麽替代。

  ??70億美元的投資項目,解釋補償和替代可以是無窮無盡的。

  ??蘇城挑明道:“大華的承諾是實實在在的,我想上麵也會考慮到這點吧。”

  ??中石化可以隨便做承諾,大華要是做了承諾無法完成,情況恐怕就會變的複雜了。”

  ??劉秉微微搖頭,道:“這就是你們艱難的地方。中石化的婆婆小姑比較多,也有現實的難題,不過,婆婆小姑多也有好處,支持他們的人就多。你該明白,要是沒有大的改變,即使你們資金充沛,大華實業單獨得到海滄計劃的可能性不超過10%。”

  ??“大華會把10%的希望變成100%的。”蘇城突然用理想主義的語言替代了現實的問題。

  ??劉老頭兒一愣,繼而笑了,道:“看來你是有準備了,那我拭目以待。”

  ??蘇城默默頷首。他對困難早有預料,就其個人角度來講,這也許是最難的一次。

  ??海滄計劃的初期設計麵積就是100平方公裏,除了大煉油和大乙烯項目,還有發電站和遠洋船隊,以及大量的下遊工廠。等於把香港島推平了蓋工業基地,整個項目比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項目還要大,比中國最高的摩天大樓還要難。

  ??回到大華實業,蘇城就召開了董事會,宣布進入“建設預案”。

  ??算算時間,預案也準備一年了。大華係的成員不止一次參與到預案製作,此時沒有太多的疑問,就投入到了建設當中去。

  ??大華石化公司像是一部精密的儀器似的,緩慢而堅定的轉了起來。

  ??蘇城知道,海滄計劃的歸屬確定無非有三種方式:比誰的聲音大;比誰準備的充分;比天上掉餡餅……比聲音,私企的大華是無法戰勝央企的中石化的。比天上掉餡餅,幾十倍於大華規模的中石化接到的幾率也要大幾十倍。

  ??唯一的機會就是比準備。

  ??中石化是不會在台塑確定退出前,全力進行和準備的。

  ??雖然大家都看出了台塑的拖延,但天底下的事情哪能說的清楚,隻要台塑沒有做出最終決定,海滄的地就仍是人家的,優惠政策也是人家的。

  ??宣總可以每天睡在釣魚台國賓館,可以天天跑發改委和國務院搞遊說,但他絕不敢拿出幾千萬或者幾億元做前期準備。

  ??這筆錢要是虧進去了,他渾身是嘴也說不清楚。

  ??大華自然沒有這樣的顧忌。隻要蘇城堅持,大華即使傾家蕩產也沒有關係。

  ??當然,風險仍然是巨大的。就算蘇城了解曆史,但天知道王永慶會不會顫抖一下,做出相反的決定。

  ??在無數情緒的混合中,大華最終決定了巴斯夫公司的80萬噸乙烯設備。

  ??比起卡薩利公司來說,他們在中國的政府關係做的更好。也能稍稍彌補大華實業的短板。

  ??2月中旬。第一批共50名來自巴斯夫公司的專家入駐大華實業的培訓基地。

  ??按照先期合同,大華需要每天支付每名專家1000美元的費用,並報銷往返的飛機票,以及在中國期間的食宿。相當於每天5萬美元,每月150萬美元的純支出。

  ??但這隻是個開始。後續的訓練材料,以及前期的設備隻會越來越昂貴。

  ??大華戰略部的預算是每月500萬美元開始遞增,堅持一年的總投資將超過1億美元。

  ??如果海滄計劃最終沒有落在大華實業的手上,這一億美元差不多就是打水漂了。

  ??1991年的中國,商機無處不在,用1億人民幣賺10億,用1億美元賺100億的事情數不勝數。大華內部也有各種不同的意見,更有媒體開始關注於大華的“賭注”。

  ??蘇城堅定不移的執行著“預案”。

  ??大乙烯是真正的印鈔機。參與其他的行業,也許可以獲得每年數倍的利潤,但最多十年就會進入行業滯漲。石化行業卻不會,它會不停的吐出數以億計的鈔票,而且隨著通脹的加劇而增加。看看台塑和中石化的曆程就能發現,同樣的資金起家,它們的利潤比賭場還要高的多。

  ??這個世界上,隻有很少的幾個行業有如此高的資金和技術門檻。但隻要跨過門檻,見到的將是金庫。

  ??……

  ??(未完待續)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