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骨升肉降
作者:浪子阿浪      更新:2021-08-09 07:13      字數:3208
  “是不是介個樣子!”廖佳怡說完,從椅子上站起來,走到餐廳空地處,把吳朗剛才所講述的所有要領,全部做了一遍。

  ??吳朗看得暗自點頭,心道:這貨真是個武學奇才,說一遍就會,可就是這性格太讓人難以接受了,唉,人誰能沒缺點呢?反正我又不娶她,愛咋咋地!

  ??“我做的對不?”廖佳怡坐回座位,攬著吳朗的臂彎,笑道。

  ??“對,全部都對,沒一點毛病,天才啊你!”吳朗笑道。

  ??“來,姐和你走一個。”廖佳怡說完,端起大海碗,一碰吳朗的酒碗,仰頭一飲而盡。

  ??“姐,你消停會行不?阿朗還沒說完呢。”廖南星嘟囔道。

  ??“吳醫生,請繼續您的講解,我弟弟等不及啦!”廖佳怡朝吳朗一擠眼道。

  ??吳朗喝完酒,笑道:“練拳重在悟拳,悟拳貴在找感覺,比方說,太極拳的內在感覺,是習練者將領悟到的拳理,習練"上身"的體現,是"心悟"到"體悟"的升華。因此,打拳時的內在感覺,反映了習拳者拳術水平的高低,是關係著我們能否步入武術殿堂,獲得最佳效果的關鍵所在,有了內在感覺,我們就能在享受煉拳的快樂中進步;缺少內在感覺,練拳如同做操,費力不討好。”

  ??“比如,要有"骨升肉降"的感覺,就是指習煉者骨架挺拔上撐的同時,肉體鬆柔下墜的感覺,人屬於地球生物,肉體自然會受地球引力而下沉,人之所以能夠站立,全靠骨骼向上的支撐,所以說"骨升肉降"是人類克服地球引力進行運動的必然,然而在煉拳中是否能具有"骨升肉降"的感覺卻是另外一回事,隻有當你的身心真正放鬆下來後,才能體會這種感覺。”

  ??廖南星聽得眼睛一亮,點了點頭,忙道:“阿朗,你具體給我說說,好嗎?”

  ??廖傲天和廖夫人,左氏兄弟,紛紛點頭含笑不語。

  ??廖佳怡殷勤地給吳朗斟了一碗酒,雙手端到他眼前,吳朗看了她一眼,接過酒碗,仰頭一飲而盡,看著廖南星,笑道:“"骨升肉降"揭示了煉拳時骨與肉之間的關係,就是骨肉分離,"骨肉分離"是煉拳時骨升、肉降、關節鬆的感覺,如同脫骨扒雞,隻要將雞骨架提起來一抖,雞肉就會離骨脫落,擁有這種感覺,說明你的肌肉沒有緊裹在骨骼上,已經處於放鬆狀態。”

  ??“肉體的下沉標誌著"鬆",骨架的挺拔標誌著"剛",找到"骨升肉降"的感覺,就為開啟煉拳"剛柔相濟"的大門找到了金鑰匙,在煉拳中,還要做到"三鬆三豎",鬆肩豎頸,鬆胯豎脊,鬆踝豎腿,借以使"骨升肉降"的感覺保持貫穿其中始終。”

  ??“還有自身重量的感覺,是指煉拳時我們覺得四肢如同負重,由於人生來就在地球引力下運動,以至對自身肢體的重量失去察覺,我們隻有在體外荷重時,比方說,拎一桶水才會有負重感,如果你在煉拳時感覺到四肢的沉重,就說明你的身體真正放鬆了,放鬆的狀態越好,肩、胯關節鬆開的程度越大,四肢的沉重感就會越大。”

  ??“這種沉重感是僵力去除、身心放鬆後肢體受重力作用的結果,所以有"由鬆入沉"的說法,可見"沉"是對"鬆"的驗證,"地心為第三之主宰"、"足掌為第三之賓輔",強調順應地心引力來"主宰"煉拳,即利用自身的重力和地麵的反作用力來推動拳勢進行。這句話突出了地心與腳掌的關係,沉從腳落,提從腳起,"沉"是順應地心引力,"提"是利用地麵的反作用力。”

  ??“沉與提應趁著拳勢的蓄發變化而轉換,發勢時為沉,腳掌植地生根,利於打擊對手,用的是地球吸引力;蓄勢時為提,身體輕盈靈活,便於動作轉換,用的是地球的反作用力。這樣,依靠身體的虛實變化透過腳掌來順應地球的引力和反彈力,將地球的勢能轉化為煉拳的動力。所以能夠善用自身重力和反彈力來行拳,找到身體"如水載舟行"的沉浮感,才算進了煉拳之門。”

  ??廖傲天和廖夫人,左氏兄弟,都是聽得頻頻點頭,笑而不語。

  ??“那還有嗎?”廖南星問道。

  ??吳朗深深吸了一口,含笑道:“"脊柱行拳"是指以脊柱為主動、以手腳為從動的行拳方式。學拳是用手腳來打拳,使得是局部力和僵力,進而學會了以腰帶脊,發揮腰部的樞紐作用,再隨著功夫的加深,"腰"會逐漸成長:先是與胯成一體,以腰胯來帶動手腳,接著脊柱上下伸展,形成一個連接百會和海底穴的身體中軸線,也稱"中垂線",臂和腿好像牽掛在身體的中軸線上,行拳時四肢在中軸線的帶動下運動,起於中軸線,終於中軸線。”

  ??“動手不動腰為僵手,邁步不用腰為死步,上肢要體會"以腰帶臂"的感覺,下肢要體會"步隨身換"的感覺,我們常說的"四塊鬆,全身鬆",全身的放鬆關鍵在於肩胯的放鬆,在煉拳中脊柱有三種運動方式,上下拉伸,左右轉動和前後張弛。”

  ??“脊柱的"上下拉伸"使人體脊柱的S曲線得到適當調直,可以糾正頭頸不端和突臀的毛病,做到身法中正,脊柱的"左右轉動"是煉拳,形成圓弧動作的動力源,以脊柱帶動四肢運動的主要方式,脊柱的"前後張弛"是說脊柱如同弓背,隨著拳勢的蓄發開合而含送張弛,蓄勢時脊柱隨著吸氣微微後弓,稱為"吞身";發勢時脊柱隨著呼氣微微前馳,稱為"吐身",煉拳時脊柱隨著拳勢開合變化和拳勢呼吸呈現出節律性的張弛,這是形成煉拳開合鼓蕩的動力源。”

  ??“"周身一家"是指煉拳時"一動而無有不動"的整體運動,不存在身體的局部運動,不單是舉手投足,就連一個呼吸、一個眼神,甚至一個意念,無不是煉拳整體運動的組成部分。這種整體運動觀,是煉拳區別於日常生活及其它一些運動項目的重要特征之一。中級階段是練氣,要求呼吸能夠順應拳勢的變化,使呼吸和動作相輔相成、互引互隨,身體有開合脹縮感,高級階段是練神,須體會"煉拳無手,神便是手"。”

  ??“頸部肌肉放鬆,頸椎自然舒直,頭部因為肌肉舒鬆開而自然坐於頸椎上。頭頂似有繩懸,頭部有微微的懸空感。找到那個可以讓頭做到脖子這個架子上,扒掉舍掉脖子上的肌肉。在做不到真正的頂頭懸之前,脖子很容易僵硬,在體會到脖子僵硬的時候放鬆肌肉,擺正頭顱,利用地球引力,把頭放在頸椎這個架子上,有這麽個位置,可以讓頭顱不偏不倚,仿佛懸空,輕盈靈活,找到這個位置。”

  ??“煉拳時最容易緊張的還有臉部,而臉部的緊張還反映身體的僵硬,隻有臉部真正做到放鬆了,你的精神才能真放鬆,能夠沉浸在反觀內聽,鬆肩也很重要,每移動一分重新體會一下,放鬆的狀態如有變化就重新調整到鬆,胳膊能鬆開後,胳膊的重量都綴在肩關節,所以你會感覺到手臂是有重量的,有一定時間積累後肩關節會慢慢鬆開。”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