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冥想感悟
作者:浪子阿浪      更新:2021-08-09 07:12      字數:2999
  “有過,但是不明白你說這話的意思?”殷玉婷看著吳朗。

  ??“小朗朗,你說明白點,別打啞謎。”殷胖子抽著煙,大聲道。

  ??“你看啊,把大腦想象成太極圖,陰極部分表示的是潛思維,陽的這一部分表示的是顯思維,一個幽一個明。我們人在沒有語言之前,不會說話的時候,是潛意識為主的。隻有通過潛意識進行思考和交流。但是自從會說話以後,顯意識就飛速地發展,潛意識就被壓抑下去了。所以說,現代人的思維就形成了潛意識和顯意識兩種思維,下邊是深層的潛意識,上邊是表層的顯意識。”吳朗沉思著說道。

  ??“ 潛意識是一種深層的意識,它是人類進化的很長時間裏,千千萬萬年以來祖祖輩輩的人積累的智慧,這是一個暗流,而上邊的表層意識,是表層的智慧。我們不禁要問,這兩種意識它們能夠溝通嗎?我們要運用它們的話,能調動潛意識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們能夠調動我們的潛意識,也能夠促進顯意識和潛意識之間的溝通。”

  ??殷胖子和殷玉婷點了點頭,看著吳朗表示讚同的說法。

  ??吳朗仰頭把多半瓶蘇格蘭"沃特噶",仰頭一飲而盡,又繼續說道:“太極圖中一陰一陽,陰和陽是在的什麽地方溝通的呢?陽極避陰,陰極避陽,陰陽的交接處就是陰陽轉換的地方。"陽極避陰"就是說我們思維在白熱化的狀態下,在顯意識思維發展到極端的時候,就可以和潛意識溝通,就可以出更多的智慧。我們都知道"詩仙"李白,他有個故事叫"李白鬥酒出詩篇",我們看李白寫出詩來的時候他要喝一鬥酒,寫出來的詩才是好詩。這就是說在陽極狀態下,他就可以調動潛意識。這也說明人的思維處在一種白熱化的狀態下的高度集中,就很容易形成這個陽極避陰,把藏在深層的潛意識調動起來。一旦調動了深層的潛意識,我們的思路就會很快,智慧也就源源不斷地出來。我自己的體會就是在夜深人靜,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一切幹擾都沒有的時候,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以說智慧就如噴泉一樣的噴湧而出。”吳朗說完,伸手又從茶幾上拿起一瓶酒。

  ??“你繼續說,一會再喝酒。”殷玉婷一把搶過他手裏的酒。

  ??吳朗朝她呲牙一笑,隨即說道:“顯意識的高度白熱化可以調動潛意識,有的時候潛意識也會,經過夢境等直觀的體驗體現出來。顯意識是外向的,在白天的時候是最明顯的;潛意識是內向的,在夜晚的時候容易出來。人腦左半球主管語言和抽象思維,右半球主管音樂藝術形象,顯意識在左半腦,潛意識在右半腦,二者可以溝通。大腦左右兩半球的功能有雙重性,左腦的特長在於抽象思維、計算,右腦則偏於形象感受及藝術,但右腦同樣也具有左腦的思維功能,這就是為什麽在"潛意識"狀態,如夢中及做其他活動時能夠產生思維,這就是因為右腦在工作。”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他既熱愛科學同時又喜歡拉小提琴,他常常在一番激烈的腦力勞動之後,練一會兒小提琴,然後工作智慧就出來了。這其實就是左右腦交替運用的結果。右腦是和形象思維、藝術和音樂等相關的,而左腦則是和抽象思維相聯係。往往在左腦進行了一段時間的緊張的抽象思維後,如果能使右腦和左腦交替運用,就可以收獲靈感,比如聽聽音樂、彈彈琴。這也就是說一段緊張的工作以後,用音樂、藝術等形象思維放鬆就會使潛顯意識進行溝通。”吳朗說完,笑著朝殷玉婷伸了伸手。

  ??殷玉婷白了吳朗一眼,隨即擰開酒瓶蓋子,把細支"沃特噶"酒遞給了他。

  ??“我們可以通過采取靜坐,然後把氣通過意念從百會穴引入大腦,在百會穴下邊三寸左右,是整個大腦的中樞部位。如果把意念停留在這個部位,做深呼吸或是想象美好的事,再睜開眼睛的時候就會感覺到大腦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就能感覺到清新之氣油然而生。這就是腦靜 功的作用。”

  ??“腦靜 功分為獨步靜 功及靜坐功兩種。獨步靜 功為獨自漫步,以緩慢而有節奏的步伐結合深而慢的吐納功,獨自漫步於幽靜之處,然後逐漸想一個美好的良性願望而排除雜念。所謂以一念代萬念,最後由沉醉於美好的願望而逐漸沉靜下來,處於無念無欲的漫步,讓大腦出現清靜無欲的澄清程度。此時是一種"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狀態,讓大腦有一個積極的充分休整的機會,這樣有利於休整後的智力開發,這種方法以黃昏傍晚或月下獨自漫步效果最佳。腦力勞動者尤為適合,回屋後大腦清爽,工作效力倍增。”

  ??“另一種方法為靜坐,即閉門獨坐,頭後靠,眼半閉,取自然舒適位置,然後開始慢而深的吐納功或結合默念,逐漸誘導入靜,此時入靜決不等於大腦皮層抑製,入靜後必須進行積極的內視意守,即"返光內照"。方法是內視於泥丸穴,就是鬆果體,意守百會下三寸(相當於腦垂體部位,為生命中樞)。二十分鍾後緩緩睜眼,會有一種大腦清新感覺油然而生。這和佛家"坐禪","定能生慧"的原理是一致的,你倆稍後可以體會一下。”吳朗說完後,又把手裏的細支"沃特噶",一飲而盡,隨後,上樓而去。

  ??洗漱一番後的吳朗,盤膝坐在床頭的地毯上,靜靜感悟著內心的自悟: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生命及萬物的本源是什麽?就是宇宙那個無形無象、無聲無息、無作無為、如如不動的本性。生命的陰性物質是來自宙心發出的靈光(光子流)。生命的陽性物質是由被稱為"宇宙蛋"的光團爆炸後,能量轉化,陰極生陽,轉化為肉眼可見的陽性物質。我們生存的銀河係,可能就是由傳說中的"盤古大帝"這個宇宙蛋的爆炸而形成。陰陽兩種物質都源於道。生命就是由陰(靈體)陽(肉體)兩種物質組合而成。不同的是,相對來說,低級生命呈現以陽為主,高級生命呈現以陰為主。所謂的"高級"或"低級"隻是運行速度的不同,並無高低之分。

  ??生命既然都來源於宇宙本性,那麽,說明每一個眾生原本就有悟性。眾生來到這個世界,可是,在這個世界上,物質對精神的誘惑力太大,眾生誤以為這個世界的東西都是實有可得的。整天向外追求,久而久之,也忘記了自己原本就俱有的悟性,迷惑顛倒的久了,也和內在的真我本性失去了聯係。由於長期在紅塵這個舞台上遊戲人生,也忘記了自己原是為了發揮悟的力量,加持這個世界的使命,甚至否認悟的存在。這就是物質對心理的作用和轉化。這既不是唯心也不是唯物,是心物辯證關係中,物對心起的轉化作用,可見物對心的作用和轉化之力也非同小可。

  ??萬事萬物都具有宇宙的真我本性。為了尋找這個真我本性,所以眾生在找不到自己的本性之前,永遠不會滿足,這就是為什麽我們的生活永遠不會滿足的原因。但是,眾生不知道,他要找的那個真我本性就在自身之中,萬物皆有,本來早已俱備。卻一直向著外界的方向,追求外麵物質世界的東西,來填補內在永不滿足的空虛。卻不知道,外麵的物質世界隻是本性中變現出來的妙有作用,是末而非本。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