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增設農官 拜訪李勣
作者:風冰      更新:2022-04-03 13:46      字數:2175
  數日之後,李勣處理好老家的事務,帶著親兵來到鄄城和李恪匯合。

  兩人隨之便踏上了返回的長安的道路。

  李勣如今也從他人口中了解了李恪處理濮州事務的大概。

  麵對眼前的年輕親王不敢有絲毫懈怠。

  李恪這邊也是有意拉攏李勣,於是兩人相聊甚歡。

  李勣近幾年遠離政治中心。

  雖然他本人政治敏感極高,但終究因為信息流通不便,對長安的局勢並沒有清晰的認識。

  他知道如今李承乾太子之位不穩。

  可是他不知道如今三足鼎立之勢已起。

  李恪也沒有主動點明長安的形勢。

  而是給李勣留下自己察覺的空間。

  一行人路過鄭州時,池忠主動向李恪匯報對鄭州境內的推廣雜交稻工作的核查。

  並且拍著胸脯表示,鄭州絕對不會出現強迫百姓種植雜交稻的情況,尊重百姓的選擇。

  李恪勉勵了池忠一番,要求池忠盡快落實支援濮州百姓的補貼。

  池忠拱手應諾,又送了李恪十裏方才退下。

  李勣目睹的整個過程之後,神色便發生了一些變化。

  在返回長安的路途中,也時常悄悄觀察李恪。

  李恪明白李勣這樣的聰明人已經開始在考察自己了。

  等到了長安,他了解清楚局勢,向自己靠攏隻是時間問題。

  十餘日後,眾人回到了勃勃生機的長安。

  如今正是天氣溫和的花開時節,在家中憋了整個冬日的百姓們三兩成群地外出踏青。

  王府自然也不能免俗。

  在李恪回到王府之時,共馨和楊氏等女眷已經和清河公主結伴踏青去了。

  這讓出差回到家中李恪心中有了幾分失落。

  好在,程懷亮得知李恪歸來,拉著李恪便回到了程府。

  如今女眷結伴出遊,他們兩人便開懷暢飲。

  待到清河公主歸來時,隻在府上看到了兩個醉鬼。

  程懷亮被揪著耳朵提溜到了內屋。

  李恪則被她派人送回了王府。

  共馨看著醉醺醺的李恪,心中也有些愧疚。

  於是趕忙做了些醒酒湯給李恪解酒。

  夫妻依偎,互訴衷腸。

  翌日,李恪一早便前去上朝。

  此時,惡補了長安局勢的李勣再看到李恪時,更是主動迎著笑走來。

  正在和蕭瑀交流的李恪看到李勣也是頷首示意。

  太極殿中,李世民就李恪上書增設農官一事谘詢百官的意見。

  其實李世民在接到李恪奏章後便已經和房玄齡等人商議過了。

  針對眼下的情況,大家對增設農官之事總體上沒有大的意見。

  不過也有些擔憂。

  而這些擔憂,和百官們的擔憂不謀而合。

  第一點便是新增的農官是否會影響縣令的職權。

  “陛下,臣有一言!”

  “縣令本就有勸課農桑之職,如今將其職劃出,另設一員,如此是否會削弱縣令職權?”

  “並使其無法有效牧化黎民?”

  李世民聽完臣子的建議,輕笑著說道:“如此不必擔憂。”

  “凡縣內軍政農大事,皆由縣令為主。”

  “若爭議甚大,則由州府決斷!”

  說清了職權方麵的問題。

  百官便又提出了新的問題。

  “陛下,那這些農官如何選拔?”

  這便是擔憂的第二點。

  農官的選拔問題。

  雖然農官隻是和縣尉相仿的官階。

  可是蚊子再小也是塊肉啊!

  大唐境內有多少州縣?

  這可還都是實缺啊!

  不僅世家的目光盯著,勳貴們的目光也盯著呢!

  誰會嫌棄子弟們有個官身呢!?

  這農官雖說官階低,和縣尉都是從九品。

  可是不僅僅能夠管理一縣農事,而且翻車的概率也極小。

  既可以鍛煉子弟,又不會出什麽大問題。

  就算是不爭氣的子弟去混日子也不會無緣無故牽連進什麽陰謀。

  李世民和重臣商討之後,決定農官的選拔分為三種。

  一來是科舉取士,二來是州府推舉,三來是提拔能吏。

  這樣的選拔讓大家都很滿意。

  世家和勳貴可以將目光對準取士和推舉。

  李恪則是早就準備好了,有意將自己在鄭州培養出來的小吏們提拔上來。

  當百官不再有什麽疑問。

  李世民便公布了新設的農官體製。

  縣一級設置典農尉一人,位於縣尉同。

  州一級設置典農督一人,位於州司馬同。

  道一級設置典農使一人,位於司農寺少卿同。

  但無需聽命司農寺卿,而是直接對皇帝負責。

  百官聞言拱手稱頌李世民聖明。

  唯有司農寺卿和少卿臉色蒼白。

  如今有了這樣的新農官體製,他們司農寺的職權就僅僅局限在長安了。

  換而言之,皇帝通過這新農官體製,直接收回了司農寺的大部分職權。

  可是李世民和其他官員不會在乎。

  李世民收回農事大權,使得皇權進一步集中。

  世家和勳貴則是多了能夠安排子弟入仕的途徑,這足夠讓他們保持沉默。

  畢竟司農寺本就不是什麽實權衙門。

  這樣的清水衙門變得更加“清水”,這和他們有什麽關係。

  再大致敲定了新農官的體製後。

  李世民和百官都較為滿意地退朝。

  李泰和李承乾早就知曉新農官體製是李恪提出。

  可兩人的想法和百官一致。

  他們也能夠把人塞到這新農官體製裏麵。

  如此何樂而不為。

  反正憑父皇的秉性,是不可能讓李恪一人獨大。

  等到李恪退朝回府。

  共馨便已經準備好了禮物。

  李恪簡單收拾了一番,便和共馨一同前往英國公府拜訪李勣。

  李恪在散朝時已經和李勣打好了招呼。

  李勣也做好了迎接李恪的準備。

  然而當李恪來到李勣府上時,卻又看到李承乾的車駕停在府外。

  看到李承乾的車駕,李恪先是一愣。

  隨後反應過來,大概是李勣擺了自己一道。

  多半是李承乾不請自來。

  畢竟李勣的新官職可是太子左衛率。

  李承乾前來拜訪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且自己現在離開也不好看。

  既然如此,那倒不如大方地前去拜訪。

  於是李恪拉著共馨從車架上下來。

  李勣府門前等待的管事見狀連忙上前迎接。

  “吳王殿下,太子殿下忽至,老爺正在府上招待太子殿下。”

  “不能親自前來迎接,小人代老爺向吳王殿下賠個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