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重拳配猛藥
作者:風冰      更新:2021-10-13 04:55      字數:2150
  翌日,左金吾衛府前車水馬龍。

  周圍的其他衙門和路過的官吏與百姓紛紛側目。

  “這左金吾衛府是怎麽了?”

  “怎麽今天府門前有這麽多馬車?”

  “而且馬車上還都是大箱小箱的,裏麵是什麽東西啊?”

  聽到有人發問,百姓們開始胡亂猜測起來。

  站在人群之中的共仁裝成一副好奇的模樣也傾耳聆聽。

  “我看是不是商賈有求於他們,這才進獻東西給衙門的老爺!”

  “我到覺得不一定,說不定是新上任的吳王殿下向索賄呢!”

  “去你的吧,吳王殿下治了疫病,滅了吐穀渾,陛下賞賜都無算了,還貪圖手下的錢財?”

  “那可不一定,無官不貪嘛!”

  “噓噓!”

  “你悠著點!這裏可是左金吾衛府外麵,他們隨便用個罪名拿你入衙門,就夠你退層皮的!”

  百姓們隨之不再議論,而是四散而去。

  畢竟八卦是八卦,大家都還是要生活的。

  共仁則有些意猶未盡。

  扶著橫刀向左金吾衛府走去。

  值守在府門前的楊興手下攔住了共仁。

  雖然他們知道共仁的身份,但是昨日大將軍剛剛下了命令。

  進入左金吾衛府衙必須要出示身份憑證。

  不是左金吾衛府衙的人還需要兵士上報,經過批準才能進入。

  於是共仁便成了體驗李恪新規的第一人。

  李恪得知共仁前來,輕笑著派崔豹去領人。

  如今他麵前的桌案上堆放著府衙之中文武的自陳書。

  他們在書中陳述了自己貪墨錢財,以次充好等罪行。

  不過這些自陳書李恪一眼沒看。

  他如今正在和楊興談論左金吾衛兵員的構成問題。

  按照他的計劃,如今左金吾衛兵員的構成太過單調。

  要麽是功勳子孫,要麽是家境交好的中農富農。

  這樣的兵源太過單一。

  萬一大唐在開拓的道路上遭到幾次重大的挫敗。

  府兵製就會遭到嚴重的衝擊。

  畢竟府兵製脫胎於北魏的世兵製。

  府兵基本上都是世代相傳。

  而且折衝府最多的地方就是關隴地區。

  其次是河東、河南、河北地區。

  南方的折衝府屈指可數。

  李恪擔心府兵製會過度消耗北方的青壯年。

  而且府兵也不是人人都能選上。

  一旦青黃不接,那朝廷的控製力和軍事力量就會大幅衰退。

  所以,李恪想要將募兵製引入左金吾衛之中。

  不過阻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府兵們不用服徭役,不用納稅,隻需受朝廷征調殺敵。

  若是招募軍士,則會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削弱他們的特權。

  府兵定是不願推行募兵製。

  同時武官們也會有所抵觸。

  因為府兵屬於大唐最底層的特權階級。

  別拿村長不當幹部。

  府兵雖然是最底層,可也是特權階級。

  他們不會背叛自己的階級。

  武官們不用擔心手下府兵會私通四夷。

  甚至作為皇帝的李世民也未必會同意。

  畢竟募來的兵士是於效忠自己,還是效忠於征募他們的將帥?

  但是募兵的好處也是多多。

  第一,征募的軍士作為脫產軍人,不用從事農業生產,能夠專心訓練,更容易練成精兵。

  第二,募兵製無需過多考慮家境,成為募兵的門檻比成為府兵的門檻低了許多。

  第三,征募的軍士作為常備軍,可以隨時將他們派往前線,無需派發文書到地方征調府兵,省去了中間的環節,能夠更快速地做出反應,兵貴神速。

  府兵和募兵皆有得失。

  李恪則想要讓兩者相互結合。

  如今想要大規模推行募兵無疑是癡人說夢。

  不過小範圍推行應該不成問題。

  而李恪就是想要用募兵製來作為放入池塘中的鯰魚。

  攪動這既年輕又年邁的府兵製。

  別說什麽xx年正年輕。

  不引入新鮮的血液保持體製旺盛的生命力,再好的體製也經不住腐化。

  很快,李恪便派人將文武們的自陳書送到李世民處。

  而他則看著麵前的共仁說道:“二弟,你如今會鄭州一同,從百姓之中選出五百名膽氣過人,身體健康的良家子。”

  共仁聞言眼睛一轉又繼續追問道:“王爺還有其他什麽條件嗎?”

  李恪思索片刻,看向共仁說道:“如果可以身材盡量在六尺五以上。”

  “畢竟金吾衛還是要有些牌麵的。”

  “對了,你再去看看那些被我們解救的百姓後遷往鄭州的百姓過的如何了!”

  “順便你也回家看看,你如今得了官身,雖然尚未有實職,不過我心中已經有了計劃。”

  共仁連忙拱手應諾,隨後被李恪打發返回王府準備回家。

  李恪終於將目光對準了堂上的文武們。

  “你們如今上了自陳書,上繳了貪墨的錢財。”

  “本王也恪守承諾,本王會留你們的性命。”

  “本王的奏章和你們的自陳書會一同出現在父皇的禦案之上。”

  “還有,此番本王核查庫存,對文職們打擊較大。”

  “一些武官不免喜形於色。”

  “本王雖然不能徹底除掉你們的陋習。”

  “但是本王能夠除掉還帶有陋習的人。”

  “本王已經上書父皇,從河南道和隴右道各征募五百兵士。”

  “他們將會被編為一軍。”

  “他們的編製將會和折衝府一樣。”

  “有折衝都尉、果毅都尉、團校尉、旅帥、隊正、火長。”

  “他們的任務就是時刻準備著頂替你們中犯錯的人!”

  “被頂替的府兵將會失去到長安輪值的機會。”

  “若是依舊不知悔改,直接出去府兵身份。”

  李恪的話,讓眾武官為之一驚。

  而看完李恪奏章的李世民也不由感歎一聲。

  “後生可畏!”

  一旁的房玄齡看完李恪的奏章,輕笑著說道:“陛下,吳王這套重拳配猛藥,正合適如今使用。”

  “大唐問鼎天下不過十餘年,金吾衛就如同一個健碩的猛士,但是身上有一處化膿的創口。”

  “吳王先是用重拳打醒ta,然後在用猛藥治療ta。”

  “最後讓他恢複往日的健碩。”

  李世民聞言也輕笑了一聲。

  “恪兒文韜武略力壓眾人,又銳意進取。”

  “乃是大唐的一把利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