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一時之名何須顧慮也!
作者:風冰      更新:2021-08-26 11:27      字數:2364
  很快,伏突便以伏允的名號召集來了吐穀渾眾王。

  伏允看著麵前的眾王,深吸了一口氣說道:“想必大家也都得知唐軍挑釁之事。”

  “不知諸位對此事又何看法?”

  聽到伏允的話,伏突當即開口說道:“叔父,我願再為先鋒,攻殺唐軍!”

  伏允聞言抬手示意伏突不要著急。

  隨後伏允的目光掃過眾人。

  “突兒已經請戰,諸位叔伯兄弟以為如何?”

  眾王見狀看向伏突。

  隨後他們表示支持伏突為先鋒。

  伏允聽後眼神中閃過一絲失望。

  在他看來,眼下眾王不積極請戰,明顯就是在保存實力。

  他們都想著生擒大唐吳王,以求從大唐喚來更多的東西。

  “好,那就讓突兒作為先鋒。”

  “我們大軍緊跟其後。”

  “鐵甲連環騎隨時待命!”

  言畢,伏允沒有再多說揮手示意眾王退下。

  卻又單獨叫住了了伏突。

  “突兒,如今其他諸王鬥誌低迷,你作為先鋒一定要提振士氣。”

  伏突聞言看向伏允說道:“叔父,諸王如今心中都想著生擒大唐吳王。”

  “自然是想讓叔父用鐵甲連環騎擊潰了唐軍後再動手抓人。”

  “叔父若是這樣,隻怕屆時攻殺唐軍時,他們不肯出力啊!”

  伏允聞言輕笑著擺擺手。

  “不必擔憂,此事有我處理就夠了,你就打好先鋒。”

  “讓唐軍知道我們吐穀渾勇士的厲害。”

  “也是為你自己雪恥!”

  伏突點頭應諾,隨後行禮退下。

  與此同時,李恪正和崔豹、楊興等人商議著下一步的誘敵計劃。

  “殿下,我已經派人‘送’去了書信,番賊收到書信之後應該很快就會趕來。”

  “殿下我們是直接撤退還是且戰且退?”

  楊興問出了兵將們都比較關心的問題。

  直接撤退不用和番賊交戰,可以有效的避免傷亡。

  但是也可能引起番賊的警惕,而且還對李恪的名聲有所影響。

  畢竟是李恪主動派人去挑釁伏允。

  若是一箭不射直接撤退,難免會被伏允恥笑。

  崔豹和楊興對此頗為看重。

  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並非一句空話!

  若是要且戰且退,勢必要有人留下來引誘敵人,

  誘敵的兵馬九死一生,誰留下來誘敵?

  這些留下來誘敵的兵將不幸犧牲又該如何體恤遺屬?

  想到此處,李恪沒有立即出言回複楊興。

  崔豹見狀,以為李恪是因為選誰留下誘敵而犯難。

  於是他當即起身說道:“王爺,讓我挑選一團的敢戰士留下來誘敵吧!”

  聽到此言,李恪抬手輕笑一聲說道:“誰也不用留下!”

  “本王把自己的名聲留在這裏即可!”

  崔豹和楊興瞬間明白過來,當即起身說道:“萬萬不可。”

  楊興此時直接開口說道:“殿下,讓我楊興留下來吧!”

  “我手下的五百兄弟都是忠良之後。”

  “我們的父輩早年為了大唐流血,今日該輪到我們了!”

  “朝廷會替我們照顧好家眷,我們無後顧之憂!”

  李恪看著眼前的楊興一時間眼眶有些難受。

  雖然他們是帝製下的封建世襲軍人,但是他們身上的血性是刻在整個民族血脈中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

  府兵是初唐能夠在四夷環視的情況下力壓群雄的基礎。

  若是府兵就這樣一片一片被打光了,那便是大唐中央喪失絕對軍事權的時候。

  畢竟募兵製下的兵士效忠的可不是你大唐朝廷。

  吃大帥喝大帥,給大帥賣命的觀念就會深入人心。

  隻要府兵的建製能有七成人員在編,大唐朝廷就有絕對軍事權,地方就不敢造次。

  “不行!”

  李恪當即拒絕了楊興的提議。

  “本王不能讓忠良之後代代浴血邊疆。”

  “若是隻有你們流血,等到你們血流光了的時候,便是大唐危難之際。”

  “一時之名何須顧慮也!”

  “傳令下去,休整兩個時辰起灶做飯,填飽肚子後全軍繼續後撤!”

  楊興和崔豹聞言當即上前勸說。

  他們除了為李恪的名聲擔心外,還擔心大軍直接撤退,番賊未必會繼續追擊。

  “王爺,若是直接撤退,會不會引起番賊的警惕?”

  崔豹說完話後,再度上前請纓。

  楊興又接著補充道:“殿下,末將以為還是且戰且退為好,末將願意留下誘敵!”

  李恪抬手示意兩人不必多言。

  “本王的命令已經下達,爾等領命自當去執行,還在這裏發什麽呆?”

  崔豹和楊興見狀隻得拱手應諾。

  李恪目送他們去傳達命令,也起身向著親衛護衛的幾輛馬車走去。

  親衛們看到李恪前來,當即拱手行禮。

  “王爺又什麽吩咐?”

  李恪揮手示意親衛過來。

  隨後他低聲說道:“將馬車上的稻穀扔下幾袋。”

  親衛連忙拱手應諾。

  接著李恪又轉頭前去視察兵將們起灶的情況。

  並且叮囑熟悉地形的健兒多去弄些木柴過來

  健兒雖然不知道吳王殿下想要幹什麽,但是王命不可違,他們還是老老實實地去砍伐和拾取可用的木柴。

  不久之後,灶被修好了,火被生起來了。

  兵將們也開始食用起他們自己攜帶的口糧。

  李恪也還沒有將已經生產了一個批次的壓縮餅幹公之於眾。

  兵將們接著灶火熱好了鍋盔,然後拿出自家釀製的醬菜和鍋盔搭配著吃下。

  等到眾人休整完畢,準備熄滅灶火時,卻又李恪忽如其來的命令嗬止住。

  接著兵士們的長官便下令行軍。

  眾兵士看著還未熄滅的灶火一頭霧水。

  而李恪此時正對著崔豹叮囑道:“我特意準備了更多的木柴,你們留下來給每個灶台都加些木柴。”

  “一定要營造出一種他們剛剛倉皇撤離的場景。”

  崔豹聞言瞬間反應過來,連忙拱手應諾。

  李恪拍了拍崔豹的肩膀,隨後打馬和大部隊一起向撤離。

  崔豹回頭看著手下,輕笑著揮手派出幾人去警戒。

  他明白李恪是不打算留下兵將們誘敵,而是可能學習孫臏的減灶之計。

  隨後崔豹看到了被故意丟下來的稻穀。

  他心中更加確信自己的想法。

  此刻作為吐穀渾先鋒的伏突隻讓手下休整的兩個時辰便以先鋒的名號帶著人先行追擊唐軍。

  剩下的主力則是被允許休息四個時辰。

  吐穀渾武士們抓緊時間休整,將做飯的事情全部丟給了軍中的奴隸們。

  於是剛剛被封為千夫長的趙鹿銘便莫名其妙地成為了吐穀渾大軍的火頭軍首領。

  趙鹿銘看著手下一個個被折磨的不成人形的奴隸。

  歎了一口氣會讓讓他們起灶做飯。

  他剛才也聽到唐軍挑釁的話語。

  他大致能猜出李恪是想要誘敵深入。

  但他不知道自己是否應該在此時從中作梗拖延吐穀渾主力的追擊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