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6 章
作者:這個殺手不太瘦      更新:2021-10-27 18:23      字數:1958
  “怎麽雪凝小姐一提到秦少將臉色就羞紅了。”樞密院楊大人家的嫡女楊姣姣打趣道。

  “前兩日陪阿姐與幾位年輕夫人去鶴唳坊聽戲,偶遇定安侯府的白老夫人,無意中聽她說秦鏘大人有意與謝家結秦晉之好。白老夫人是京城出了名的媒人,想來錯不了。媒人還沒來得及上門說親呢,雪凝妹妹你可要矜持些。”自上次在大皇子滿月宴上一別,霍寶幺這次再見我,表現的卑順和氣。也不知她這幾個月經曆了什麽,莫不是得了高人提點?此刻,正掩嘴笑著說話,仿佛對我從無不服。

  我正端著茶,唇恰好碰到杯壁上。聞言不由頓住,抬眸望過去。謝雪凝似銀盤般圓潤的麵頰果然更添了兩分羞赧,似薔薇揉碎了汁兒,烘成了胭脂。

  兩三盞茶的功夫,見我打了個哈欠,貴女們也該告辭了。眾人退下後,霍寶幺三步兩猶豫,終究還是回了頭。朝我欠了欠身,“這躺來暹秋山,恰逢娘娘您鳳體不適,還來不及去外邊賽馬馳騁,領略山河風光。早聽聞娘娘素來喜好收集字畫,衛國公爺便托臣女來給娘娘送上一幅名家羅四能的封筆之作《暹秋山皇家獵苑圖》,畫中所繪乃暹秋山美景和貴族騎射風貌,希望娘娘您中意。”說罷,她拍了拍掌,早恭候在賬外的兩個丫鬟聽令出現,將畫卷呈上。

  衛國公杜喜晏此番也來了圍場。前不久失事被誅的戶部左侍郎陸河就是他的小舅子,所幸他杜家未被牽連。除此之外,更他是杜墨白的父親,霍寶卿的公公。因這層關係,霍寶幺替他向我獻禮,也是情理之中。

  《暹秋山皇家獵苑圖》寬有三十寸,長約一百二十寸,由兩三侍女把畫攤開立起,可見卷幅之大。我上前觀摩,心中暗暗稱奇。這畫的每一處都點染嫻熟,繁密精細。既有暹秋山圍場陡峭山勢,又有縱橫河溝,還有草野上百駿奔馳,先帝彎弓射雁之景。雖心中愛不釋手,但這些素無交集的人無事獻殷勤,總覺不妥。需謹慎些才好。於是我仍端著寵辱不驚的姿態,淡淡道,“羅四能這樣自成一派的大家,畫絕、文絕,必能百世流芳。聽說這副圖卷是二十年前隨先帝圍獵時所繪製,還是封筆之作,可見價值之高。本宮是在來的路上才對外稱自己抱恙,沒能出去欣賞這一帶的景致。衛國公總不能未卜先知吧,提前就備好了這副價值不菲的畫作供我解悶?”

  霍寶幺見我輕易戳破,慌著改口道,“娘娘聰慧,果然瞞不住您。衛國公爺確實是早有準備,想著趁夏圍的機會,尋個恰當的時候向娘娘進獻。”

  陸河與黃穠煙多年來權財勾結,而他背後的勢力,不乏有沾親帶故的杜喜晏。如今宸妃倒下了,更顯我一枝獨秀,難免有人附勢巴結。

  “衛國公的這份心意,本宮記在心裏了。這份厚禮,就請再勞霍二小姐一次,替本宮還回去吧。”我之所以拒收,一來,自古皇帝都不大喜歡後宮與前朝緊密聯係。玉棠就在我跟前站著,為防萬一,還是拒絕為上策。二來,我暫時是不敢輕易在前朝站隊的。黃穠煙也算前車之鑒了。

  霍寶幺還想多說什麽,被玉棠上前一步攔住,做出送客的手勢,“霍二小姐,請回吧。”

  霍寶幺悻然走後沒多久,營帳外響起了一陣人笑馬嘶聲。看來是大家狩獵後陸陸續續回營了。暮色四合之際,將士們點起了篝火,夥夫則磨刀霍霍,宰殺起了山珍野味。很快,四五百座帳篷外就飄蕩起了烤肉的滋滋香味兒。

  負責備宴的小太監趕到了我身邊,行禮傳話,“皇上馬上要回營了,娘娘該提前準備去參加篝火晚宴了。”

  我心情愉悅,欣然著前往。玉棠本想為我化妝,但見我白天喝了許多滋補的湯膳後,氣色終於紅潤了起來,便忍不住讚道,“娘娘您啊,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麵似桃花,眼如水杏,就算不施粉黛也光彩照人。”

  “竟這般嘴甜?那窩小兔子就賞給你伺候好了。”我提絹笑道。

  我站在露天風口處,迎翁斐歸來。他騎在馬背上,左手拉韁繩,右手握彎弓,身姿遒勁矯健。隨著馬蹄聲急促放大,他和身後的隊伍也逐漸由遠及近。說來,這還是我第二次見翁斐身披鎧甲的模樣。更襯得他體型清健威武,極有大男兒氣概。直將他身後的晟王、翁曦世子、秦雲驍等人比了下去。

  翁斐打大老遠就見前方風中一抹綺麗之色。將要靠近我時,緊緊勒住韁繩,翻身下馬。趕緊為我披上披風,“夜裏頭風大,怎麽還站在風口之中。”

  “站在這兒視野好,方便看...”後半句話我忽的咽了下去,因為在翁斐後麵那些才俊青年中,有劉清慰蕭漠的身影......

  ※※※※※※※※※※※※※※※※※※※※

  這幾年市麵上的宮鬥劇和宮鬥文確實很多,大部分讀者覺得沒有新意、落入俗套也屬正常。但就我寫作的角度來說,因為自己以前也沒怎麽寫過宮鬥,是很新鮮的嚐試。跟大多數作者一樣,寫作的第一要義嘛,當然是自己想到什麽寫什麽。在這裏向覺得本文高開低走的讀者說句抱歉,辜負諸位期待了(終究是錯付了.jpg嬛嬛同款表情包)我在故事邏輯性、人物動機和行為上的處理或有不足之處,這個得自己多練多領悟。會慢慢進步。至於劇情內容,眾口難調啊,所以我決定自己怎麽爽怎麽來。在此,感恩一切相遇、善意與包容。